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302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上元節。

  神都城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類似於篝火晚會的興致,當然其開放程度絕對遠超後世人的想想。

  因為大宋的風氣本就開放,儒家思想的強化還沒有到男女大防的程度,女子上街習以為常,並非什麽妖魔鬼怪的謬論,於是在這年節之時,街上的妙齡女子隨處可見。

  趙禎暗自覺得這是自己的功勞,因為他對皇後王語嫣的寬容,使得天下女子都在學習皇後。

  他並沒有提倡解放女性之類的“瘋狂”口號,在這個時代若是敢這麽說,即便是趙禎是帝王,也會被所有人當成是瘋子,但趙禎卻提倡不要過於禁錮女子。

  這就有些尷尬了,皇後是女子典範,而儒家思想從古至今一直是跟隨皇帝變化而變化的,甚至說統治者需要什麽樣的儒家思想,便會出現什麽樣的儒家思想。

  雖然不能說這是屬於女子的時代,但卻可以說大宋是華夏曆史上封建王朝之中女子最為幸福的時代。

  於是便出現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這時候的文人墨客並不會去譴責女子的開放行為,因為他們也是狂歡中的一員…………

  當然這樣的狂歡也少不了朝廷派發的利是。

  所謂的利是也就是俗話說的紅包,這東西是絕不能少的,一來是給百姓們一個好彩頭,二來也是體現天家仁愛百姓,愛民如子的一麵。

  當然趙禎減少了數量的發放,減少發放數量的同時,增加了紅包的金額,原本是一吊錢的紅包,現在變成了十貫錢!

  這就讓人愈發的眼饞了,十貫錢,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雖說發放的紅包數量不多,但架不住金額大啊!百姓們的熱情被激發了起來。

  禦街之上已經滿是等待朝廷發放利是的百姓,發放的方法很簡單,巡城禦史帶著巡城虞侯在神都城中隨機發放。

  這看似是與民同樂的小事,但積極的影響卻有很多,調動百姓的積極性,也有一點促進經濟的作用,朝廷的紅包給了百姓,百姓會用來幹什麽?

  當然是用來購物了,而沒得到紅包的人也會被購物的趨勢所吸引,於是一隻無形的手便出現,推動了經濟的交流,隻需要一萬貫的錢財便能達到以往百萬貫才有的效果,這簡直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與此同時,蔡記這個屬於朝廷的產業也開始了效仿,雖然紅包金額較少隻有一百錢,但這也相當誘人了。

  上元節最大的特色便是花燈,花船,花車,更有規模宏大的歌舞表演,百姓也會參加進去,這個節日就相當與一場狂歡。

  把一年之中積蓄的苦悶,哀愁,憤怒,喜悅,幸福一同釋放出來,相比後世趙禎更加羨慕和喜愛眼前的大宋。

  大宋的君王少了一絲高高在上,曆代帝王每逢上元必會與百姓同賞元宵。

  宣德門前的巨大廣場上,已經出現了無數的戲台,來自各地的藝人們列戲為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將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至於花燈的講究便更多了,甚至有恐怖色彩!

  提刑司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一排排的花燈中講述了犯罪的待解,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人在歡樂幸福的時候才會才能感受到自由的可貴。

  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

  眼前的景象隻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有花燈自然少不了燈謎,猜燈謎已經成為大宋的流行文化,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並且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

  這是趙禎在繼位之前偷偷用在蔡記之中的,數十年來已經成為大宋的一種別樣娛樂活動,因為益智又娛樂,備受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而來自各國的時節更是在這個上元佳節之中向天朝上國表達自己的恭敬之意,倭國已經消失自然沒有使節,但從海東州趕來的官員依舊向趙禎獻禮。

  而高麗使者看著寥寥無幾的使團隊伍心驚膽戰。

  數年前的使團隊伍還有很多,比如西域諸國便會有數十人,而倭國,南海諸國的使節也會有不少,可現在來的都是什麽人?

  高麗使者金煥輝環顧四周,有裹著頭巾來自遙遠阿巴斯王朝的使者,有來自極西之地的使者,但就是沒有穿著差不錯的使者,唯一相熟的也隻剩下遼朝的使者而已。

  大宋皇帝已久是那麽的平易近人,臉上帶著和善的微笑,但金煥輝知道在這幅和善的麵孔下卻是一顆“魔鬼”的心。

  金煥輝愈發的恭敬起來,高麗能在遼朝和大宋的“夾縫”之間周旋許久憑借的就是恭順而已,同時他也慶幸,自己的主上王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這一次朝賀他帶來的相當豐富的禮物,他知道,大宋的回贈也許會更多,這便是向天朝上國的好處…………

  趙禎走向使團這一邊,麵露笑意的說道:“諸位都是外邦使節,今日乃是我華夏的盛世佳節,何不隨朕同樂?”

  一眾使節連連點頭,無不稱讚大宋的繁華和強大,祝福的詞語都快把宣德樓堆滿了。

  在宣德樓中的小殿上落座後,神都城的盛世之景盡收眼底,百姓們的幸福和狂歡更是感染眾人,外邦使者眼中的羨慕與嫉妒讓三才非常滿意。

  “朝賀之禮!”

  三才高聲唱諾,那就意味著朝貢開始,阿巴斯的使者,或者說是塞爾柱王朝的使者最先上前,恭敬的獻出一份國書道:“塞爾柱皇帝,阿巴斯人的蘇丹,東西方之王圖格魯克向大宋皇帝致以國書!”

  東西方之王!

  這句話一出便讓金煥輝皺眉,這種稱呼實在是太過囂張,天下四方,他塞爾柱皇帝憑什麽就自認為是東西方之王?!

  這種狂妄自大的態度即便是遼人使臣的臉上也麵露不悅,遼朝都沒這麽囂張,你一外族蠻夷居然如此狂妄。

  別忘了……遼朝也是正統王朝…………

  但趙禎的表情依舊沒有什麽變化,甚至笑得更加和煦,隻有三才知道官家的憤怒已經快到極限了,一份長長的禮單捏在手中看都沒看,但禮單的一角已經被捏成了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