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23
  於闐獻土之後,於闐王尉遲臨風被趙禎封為世襲罔替的忠義王,消息一出舉國震驚。

  大宋的王爵可是不輕易分封的,何況是現在繁榮若斯的大宋,一個世襲罔替的王爵簡直就是天下最榮耀的爵位,可比有名無實的三師要尊貴的多。

  但很快人們也就釋然了,於闐十分華夏王朝千年,千年的追隨換了一個世襲罔替的忠義王,也算是修成正果,並不過分。

  而於闐又是和黑汗抗爭的第一線,所有人都覺得尉遲臨風實至名歸,也就沒人說這事情了。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大年初一,趙禎便帶著整個天家走出宮城,皇宮中在年節的時候可沒有什麽好玩的,帶著天家的人祭過先祖之後便要在神都城中找點事情做做。

  後宮們自然去了碧雅軒,這皇後經營的買賣自然有不少的好物件,逛街便是女人的天性,而趙禎便晃悠到了蔡伯俙的駙馬府,一來看看妹妹,二來找蔡伯俙解解悶。

  在皇宮帶的時間長了,趙禎就總想著離開它,因為宮中的一切都仿佛是一成不變的,規矩極重,一言一行如此,一舉一動也是如此,沉悶刻板。

  但事實上大宋的皇宮已經被趙禎改變了許多,三才為此不止一次的對趙禎幽怨的傾訴過宮中規矩的重要性,但趙禎往往充耳不聞。

  年節這種休息的大日子,更是趙禎放飛自我的好時機,還好大宋的君王一直都是很親民的,並不算是整理都躲在深宮高牆之後隻知天下大事的人。

  尤其是年節的時候,大宋的曆代君王最喜歡的便是與民同樂,這是展現自己親民愛民之象的最好機會。

  大年初一的街頭熱鬧非凡,新年從古至今都是最為隆重喜慶的節日,雖然因為黑汗對大宋的挑釁而使得百姓們心中忿忿不平,但卻不會影響新年的慶祝。

  大街上已經是人滿為患,仿佛所有的人都擁擠在這裏,當然神都城中的衙役巡城禁軍也出現在街頭,他們要負責這裏的治安。

  事實上隻是人多一點,看似人滿為患的街道還有很多空檔,隻是個別地方人擠人而已。

  衙役們在街上穿梭著,瞧見哪裏堵塞立刻上前疏散人群,總能聽到他們嗬斥的聲音:“瞧不見南市口已經堵住了?還沒了魂似得往裏擠?!若是出現踩踏,都要捉去蹲大獄!”

  “什麽?你去陶芳齋?不會從東麵的小柳胡同走嗎?!”

  嗬斥聲雖然不友好,但也是指明了道路,也讓趙禎頗為滿意,最少是讓周圍的人知道,這裏有衙役在,小偷小摸的都要收斂一點。

  趙禎指了指嗬斥的衙役道:“把他尋過來,朕要問問話。”

  劉大有些莫名其妙,但眼前這個人實在是不好相與的,為啥?一句話也不說,單單是上下大量自己,就給人一種小刀在身上遊走的感覺。

  但劉大知道,這樣的人一般位高權重,在神都城中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

  自從官家改製之後,六部尚書便是實權之人,在加上六部的官員和以前三省的相公官員,人數眾多,扔出一塊蒸饃都能砸中好幾個大員!

  “不知貴人尋小的前來所為何事?”

  瞧見劉大膽戰心驚的開口,趙禎反倒是笑了:“哦?你的眼光倒是不錯,知曉我是貴人?可我為何覺得你眼熟,仿佛是在東京城見過?”

  “小人曾是開封府的捕頭,在汴梁城時遊走街上,陛下遷都之後,小的便相隨而來,在神都城中依舊是個小捕頭。”

  他的話沒錯,小捕頭不是自謙,而是神都城中最低一級捕頭的稱呼,上麵還有大捕頭和總捕頭,小捕頭五十八人每人手下衙役十六,大捕頭三十六人,每人手下衙役三十,總捕頭統領大小捕頭,下屬三百六十人。

  大小捕頭的區別隻是手下人數的不同而已,並不相互統屬,而總捕頭這是統領所有捕頭的,但他的三百六十人衙役卻是和一般衙役一樣。

  “劉大?”

  “哎!”

  劉大瞪大眼睛的望著趙禎,沒想到眼前的貴人居然知道自己叫什麽,這就奇了怪了,自己和貴人並無交集啊!

  趙禎隻是試探的叫了一聲,沒想到還真的是叫對了,看來自己的記憶力相當不錯。

  “果然是你,我想起來了,當年宋哲坐判開封府提刑司的時候,審過一樁外戚李遵勖的案子,當朝官家的姑姑冀國大長公主也牽連其中嘞!你便是當時的一個捕頭了!”

  這讓劉大不禁回想起當年在東京城轟動一時的保康門張生一案。

  這本事一個書生意氣的小事,最後卻演變成一場滔天巨變,牽連出了大長公主和駙馬,還牽連出了靈壽韓家,當朝龍圖閣大學士,判大理寺的韓億都被牽扯進去,身敗名裂。

  劉大望向趙禎道:“貴人認識俺?”

  趙禎笑著點頭:“忽然覺得你眼熟,隻是宋哲已經入了刑部,你也算是當年有功之人,為何還是神都城中的一個小捕頭?”

  當年宋哲可是沒有一人居功,把參與調查的所有官吏的名字都寫入奏疏之中,趙禎見過劉大,對他臉上的刀疤印象很深,所以才記住。

  劉大看了看四周,有瞧見趙禎的身邊隻有三才一人,微微苦笑道:“好讓這位貴人知曉,其實也怨不得旁人,隻是俺一大老粗,識字不多,就會辦事,抓人,可現在衙門中的人都要勘磨試才能升官,俺這……勘磨過不去啊!”

  趙禎忽然覺得有些可笑,又覺得有些悲哀,現在的大宋已經逐漸走上一條老路,唯有讀書方能出人頭地,但有些東西卻是書中也不曾有的。

  當然,趙禎不否定讀書學習之中獲得的知識的用處,但眼前劉大的這個例子便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技術人員應該考核技術,而不是之乎者也的學問。

  這恐怕就是劉大的悲哀,也是如今大宋製度的悲哀。

  在朝堂之上算不得什麽,因為朝堂需要的就是學習能力,做事能力,讀書讀的越好,腦子便越靈活,從書中得到的啟發便越多,能力便越出眾。

  但像劉大這種專業的技術人員,考核與勘磨的就該是他的業務能力高低,而不是經史子集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