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54
  城中的南巡隊伍整裝待發,神都城的抓捕已經結束,負責消息傳遞的黑手已經把消息送過來了,黑手的速度非常快,已經做到了一日一報。

  這樣的速度讓趙禎非常滿意,每天神都城發生的一切他都能了若指掌,從張從質的奏疏中看,趙旭的手段已經相當不錯了,避免了騷動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把影響降到了最低。

  趙禎是非常高興的,連連在王語嫣麵前誇讚他,因為他知道,這事一定會傳到趙旭的耳朵中,趙禎對子女的教育更多是以鼓勵為主,鼓勵可比打擊要更能樹立自信心。

  一個人連自信這麽基礎東西都沒有,那他還能有什麽?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這個世界上還會有別人相信你嗎?

  神都城的抓捕速度非常快,朝堂之中的官員被趙旭一網打盡,沒有任何遺漏,而其他在衙門中的官員也無一遺漏。

  所有罪官都被關押到了大理寺中,這是雖然是史無前例的抓捕,但卻並未引起什麽波瀾,除了朝中的參知政事,旁人極少知曉其中真相。

  朝中的參知政事們是絕不會泄露消息的,其他人更是不可能,太子趙旭不會對外麵說一個字,而剩下的無非是張從質和親衛司的人。

  當然,罪官的家人卻是會把消息慢慢的泄露出去,這麽多人被抓想要瞞是瞞不住,但趙禎所需要的就是時間差,在引起騷亂之前,在神都城“飄”來的奏疏把自己埋了之前把事情處理好。

  作為一國之君,趙禎很難對一些事情親力親為,眼下就是如此,南巡對大宋發展的一次巡視,這樣的機會不多,他不可能返回神都城去處理那些罪官的事情。

  而是把問題交給了台諫院去負責,並且把監督的權利交給了張從質。

  神都城中天翻地覆也好,水波不驚也罷,趙禎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隻需要等待結果,而南巡的隊伍就這樣出發了。

  大宋的火車能抵達最南的地方便是杭州,在這個時代杭州便已經被稱為天堂。

  隨著大宋經濟發展的南移,兩浙路富甲東南,經濟在整個大宋境內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杭州更是為兩浙路路治所在,範仲淹在這裏做過知州,王安石在這裏做過通判。

  兩人不僅政績斐然,眼光也是極好,知道這裏將會成為大宋東南的核心地帶,帶動了兩浙路文化的發展,確立了文化格調。

  造船、製瓷、紡織、造紙、印刷等手工業繁盛一時。杭州在北宋時期超過了蘇州和越州,成為當之無愧的“東南第一州”,杭州被稱為“天堂”就此開始。

  杭州還是大宋的南方重要港口之一,閩商的福建商船,由杭州灣進到錢塘江直到杭州城下。福建人要坐船來杭州,必然走的是海路,因為從浙江陸地到福建,隔著浙南的崇山峻嶺,沒有水路相通。

  自古沒有福建人沿著內河水路到杭州來的。

  可以經由內河水路到杭州的主要是浙西金華,衢州,以及皖南的徽州,蘇南等地。

  海上來的商賈,不隻是福建閩商,還有著大量的海外商賈,得益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每年從海上抵達杭州的海商不計其數。

  後世人隻知道寧波,泉州,廣州,其實杭州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滄海桑田,趙禎知道後世的杭州卻是沒有海港的,而眼下他看到的卻是白帆點點,百舸爭流的畫麵。

  海船,無數巨大的船隻出現在廣闊的海麵上,磚石鑄就的碼頭上更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海船靠岸的一瞬間,巨大的龍門吊便從還穿上吊起無數的貨物,官員上前查驗,商賈用交子交稅,趙禎甚至看到了阿拉伯的商人居然從懷中掏出交鈔,熟練的清點一番便交給市舶司的官員。

  勞力在得到許可後便開始了搬運貨物,碼頭上的熱鬧和擁擠並存,但卻也有著秩序,並非是雜亂無章。

  來自海外的貨物可以在大宋銷售一空,阿拉伯商人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以及對金錢的渴望,但另一邊的大宋商賈卻是充滿了幸福。

  渴望和幸福不是一回事,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一個是行動,一個是結果。

  大宋的海商在出海之前,便已經獲得了幸福,原因無他,隻要是能安全的抵達海外,大宋的貨物必然能賣出極高的價格,一本萬利便是如此。

  再說,大宋的航海技術突飛猛進,因為需要,所以發展,現在大宋的海船雖然不能說是萬無一失,但隨著指南針,海圖,以及天文學的牽星術的普及,海難已經不是不可避免的東西。

  宋人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是可以征服大海的,所以商賈在出海之前便已經充滿了幸福。

  然而這一切不過是杭州的冰山一角,這個時代的杭州,繁榮程度盛極一時,可比神都,不遜汴梁。

  “東南第一州”實至名歸!

  難怪連歐陽修都為其做賦:邑屋華麗,蓋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商海賈,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雲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眼下的杭州可不就是盛世之兆?!

  南方的特色幾乎都匯聚於此,但在這裏有著不輸洛陽的園林,不輸東京城的偉岸…………

  杭州之所以有如此景象,還要多謝吳越王錢鏐。

  他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裏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

  甚至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可以說現在的杭州是他親手打下基石,而這裏的繁盛卻是趙禎親手締造。

  大宋促進海運,大力發展海上貿易,促進經濟發展,這一切都是趙禎所為,看著自己改變的杭州,看著東南第一州,趙禎無限感慨:“有錢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