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麵目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68
  國家就像是一個民族企業,最少在趙禎眼中就是這樣。

  要想高效的運行,就必須要砍掉一些東西,當然趙禎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在努力的保持著人文建設。

  畢竟說到底國家與企業不同,但運行的機製卻是類似的。

  在趙禎的旨意下達後,朝廷的政令傳遞下去後,這個國家便開足了馬力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了。

  戰爭是國家之間較量的永恒主題,也是獲取利益和控製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尤其是在封建時代,這個文明瘋狂擴張的時期,非常有用。

  所有的禮法都可以拋之腦後,所有的人性都可以用利益二字摸去,甚至抹去的可能是一個民族。

  事實上隨著大宋的實力不斷強大,不斷的超越一個又一個王朝的時候,趙禎發現,華夏遺留的華麗外表下最根本的東西就是叢林法則。

  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統統都是借口,不過是麵對一個不斷擴展民族或是國家的敵視而已,就如同現在大宋對吐蕃用兵一樣。

  高原對大宋來說並沒有威脅,因為漢人上不了高原的同時,吐蕃人也下不來!

  但為何吐蕃王朝和唐朝之間的戰爭持續了整個大唐王朝的全部統治時期?

  結果不言而喻,因為利益,雙方都要發展,都要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唐人是因為吐蕃對本土的侵略而以牙還牙嗎?不是,主要的矛盾就在於西域,這片絲綢之路的要害之地。

  趙禎很清楚,西域這塊肥肉不單單大宋和遼朝盯上了,就是吐蕃也一樣虎視眈眈,吐蕃使者當初希望和大宋聯手拿下西域,還不就是為了從中牟利?

  但大宋拒絕了吐蕃之後,遼人最終占據了那片土地,每一天的時間都讓趙禎恨得牙根癢癢,同時他也明白每一天遼人都從西域獲得大量的好處。

  此消彼長是趙禎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年的準備時間他都覺得多了,但卻不能不等,他要用這寶貴的一年時間把吐蕃拿下。

  趙禎批閱著奏疏,他忽然發現自己難道隻能通過這些簡單的文字,和朝臣之口控製這個國家嗎?

  好像並不是這樣,他完全可以走出皇宮,走出神都城,看看大宋到底是怎麽運行的,這個想法大概就是帝王享受整個國家的過程。

  帝王並不一定要在宮中,隻是朝臣們這麽希望罷了,當然所有的奏疏,朝政,都是從地方上向朝廷匯報的,於是京城也就自然成為整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地方。

  而帝王的自有也就自然而然的被限製在了這裏。

  趙禎覺得自己可以打破這個定律,當然不是廢除神都城,而是皇帝應該走出皇宮,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也許很難,但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卻並非如此。

  大宋的基建從水泥發明之後的時間裏便開始了,趙禎清楚的記得,當初他登基之後便有一項重要舉措,即是把以工代賑全麵替代朝廷單方麵無償的救災。

  這樣的好處立竿見影,人都是有自尊的,極少有人願意在有能力獲取糧食的時候還癱在原地伸手向別人索取糧食,更多的人是喜歡這份糧食拿的更有尊嚴。

  特別是朝廷提供了這個機會後,他們有機會獲得這份尊嚴的時候往往會做的更好。

  做什麽工?最簡單的就是修河修路,大宋的水泥路網的建設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完成,當然災民的以工代賑隻是添磚加瓦,最主要的還是靠富商,州府衙門自己修路,畢竟你不能指望年年天災,即便是百姓受得了,趙禎也受不了啊!

  而眼下對於趙禎來說卻有一個極好的機會,代州洪災,五台山發生泥石流,房倒屋塌死傷無數…………這是趙禎親政以來遇到最大的天災。

  天災往往會和人禍聯係在一起,但這一次卻並非人禍,而是單純的天災。

  人類在自然麵前的渺小實在是太過明顯,無論這個文明的程度有多麽強大,在大自然的偉力麵前真的是脆弱的不堪一擊。

  代州的急腳遞是在山洪爆發之後連夜趕往神都城的,一天,隻用了短短的一天時間急腳遞便從代州橫跨六個州府抵達神都城,並在一大早送到了趙禎的麵前。

  從代州知州盧道先的描述便可知這場浩劫的可怕,“流三百家,死傷六千餘人,河水傾潑丈餘,鴨鳴犬吠滿城,五台山裂;河水陷穴,廣數田畝。”

  這是山洪暴發,還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五台山是佛教聖地,廟裏僧人眾多,還有不少的鄉民住在四周,所以受災程度可以想象。

  所以趙禎在吃過午膳之後便向後宮宣布了這一計劃,出巡!

  微服私訪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皇帝不在宮中的消息絕對會在第一時間傳遍整個大宋,但趙禎卻可以主動把消息傳出去,一個皇帝一聲不響的離開皇宮,離開帝國的都城,說的好是微服私訪,說的不好就是互不責任的表現。

  趙禎雖然是大宋的皇帝,但他始終覺得自己應該是類似於人民公仆的人,所以他極少去享受最為奢侈的事情,因為他知道這是民脂民膏堆積而成。

  他是穿越過來的人,他知道底層百姓的生活,更明白自己的到來更多的是使命而不是幸運。

  當一個人的權利無限大,金錢無限多的時候,就會猛然發現及時行樂其實很傻逼…………

  趙禎看著驚呆的王語嫣和一種後宮佳麗,微微苦笑:“朕就知道你們會這樣,所以這一次挑選三個人和朕一起去!”

  三個人!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後宮雖然可以進出皇宮自由,但想要出京城可不一般,趙禎的後宮都是些什麽?除了王語嫣外,幾乎都是外族!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事情,同時斷絕了他們會娘家可能,也沒有外戚專權的威脅,甚至連親屬都沒有幾個,這對大宋朝臣來說是不能再好的事情。

  事實上這一點也是趙禎故意為之,基本上從趙禎開始,大宋的外戚便會急劇減少,除了王語嫣的娘家是地地道道的大宋人外,其他後宮便再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