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46
  在三才的帶領下,趙禎繞著宮牆便開始散步,這是漫無目的的遊蕩,隻是不想回宮,今夜該去王語嫣的宮中就寢,但實在是不想去,他不知道該如何把蕭撻裏的事情和她說。

  和自己的正宮皇後說,朕在遼朝被蕭撻裏下藥了,留下子嗣了……這話說不出口啊!

  三才此刻也能感受到趙禎的心情,這位跟隨趙禎半輩子的內侍是他的忠仆,隻要趙禎不發話,他絕對不會泄漏半個字,但他也不知如何開解皇帝。

  隻能時不時的回頭查看趙禎的表親,最後在挨上趙禎一腳後訕訕的回頭諂笑道:“官家,既然都到了這個時候,當告訴皇後娘娘,畢竟是天家血脈,娘娘應有護佑之職,再說,這事情瞞也瞞不住,拖得時間越長越不好嘞!”

  趙禎當然知道拖得時間越長越不好,無奈的笑了笑:“你說的也是,朕是著了道,但總覺得這事號說不好聽,難免讓皇後心中委屈。”

  三才望著趙禎好一會,最後開口道:“官家,您是否是真的喜歡那遼朝娘子?”三才是什麽人?是趙禎的貼身內侍,許都事情連王語嫣都不知道他卻知曉。

  更別說猜測趙禎的心思了,整個皇宮,不,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整個大宋都沒人比他跟了解趙禎的心思。

  趙禎雖然不想承認,但卻依舊點頭道:“蕭撻裏深入朕心矣!然其畢竟是耶律宗真之後,亦是朕之弟媳,此番之後…………”

  “陛下思慮如此作甚?”

  三才驚訝的反問道:“您是天下之主,若是攻伐遼朝之後,便也是契丹人之君,便是臨幸又如何?至於聖人那裏,更是好說項,帝王臨幸者婦人亦可,何況地位如此遵崇之蕭撻裏?聖人絕不會惱怒,然官家萬萬要以聖人為尊,如此方能禦內……”

  趙禎望著三才,還別說,別這貨說的確實有道理:“你這閹貨倒是看得清楚啊!”

  三才難得的露出靦腆表情:“官家這話說的,奴婢的家中也是有妻妾的…………”

  趙禎摸了摸腦門,還真是把這件事忘了,別看三才是個閹貨,但他家中卻是極為“安定祥和”的,別的事情不好說,他自然有自己的辦法,但在家中夫妻之間的感情卻是極好的。

  別的內侍都去內侍省的小廚房吃飯,他倒好,總是能帶著家中的吃食讓人眼饞,趙禎看過幾次,什麽千層餅,月餅,乳餅,菜餅,糖餅,芙蓉餅一周七天每日都不帶重樣。

  尤其是芋頭做的“酥黃獨”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完全不輸與蔡記的大廚和宮中的禦廚,別說是趙禎,便是後宮的妃嬪都時常邀她李氏進宮來,說是找人家閑話,可最後還是衝著糕餅去的!

  三才家的李氏也知道,每次都是大大小小的箱籠往宮中送,惹得內侍省的官員叫苦不迭,因為每一樣都是要檢查的,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不是?

  不過以三才在宮中的地位,還真沒人敢在明麵上抱怨…………

  趙禎在晚上一五一十的把話和王語嫣說清楚,果然如三才所說,並沒有任何波瀾,甚至王語嫣還覺得他“厲害”。

  但她得知蕭撻裏很有可能懷有天家的子嗣後,便大半夜的命三才準備東西。

  準備的都是大宋皇宮中孕婦常用的東西以及補藥之類,對於王語嫣來說,蕭撻裏不重要,但她肚子裏的孩子最為重要,無論如何也是大宋的天家骨肉,若是有個閃失,罪責都將在她這位中宮皇後身上。

  隨著年紀的增長,王語嫣越來越擔心自己做的不好,擔心“下去”了之後無法麵對大宋的列祖列宗,她是個商賈之女,是大宋曆代皇後之中出身最卑微的,所以她才努力的最好皇後的本職。

  生怕有一點不對玷汙了皇後的寶座,也玷汙了趙禎的聖明,對她來說,趙禎實在是太完美了,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趙禎,配不上皇後的身份。

  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麽多擔憂,可現在上了歲數,心中的擔憂愈發的厲害了。

  趙禎這一夜過的相當補充,心中的事情被放下了,睡覺都變得踏實,至於變法改製一事,在他心中還真沒有麵對王語嫣要困難。

  天光微亮的時候,宮中四角的巨大報時銅鍾便被敲響,晨鍾暮鼓已經是大宋皇宮向整個神都城宣告一天到來與結束。

  朝臣們在上朝的時候便瞧見太子身穿朝服在邊上大聲念叨著什麽,仔細一聽大驚失色。

  “…………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或有盜賊逋逃,彼此無令停匿。”

  圍觀的朝臣越來越多,趙旭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至於隴畝稼穡,南北勿縱驚騷…………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監,當共殛之。”

  趙旭朗讀著,朝臣在邊上站著,無人敢向前一步,實在是被這一大膽的“行為藝術”驚呆了。

  澶淵之盟最終被定下“城下之盟”的調子,也是宗真皇帝東封西祀的誘因,為了保全麵子和帝王的尊嚴,不得不這麽做。

  算得上是大宋的恥辱,多少人知道這件事卻不敢對外提起一個字,尤其是現在,大宋國力鼎盛之時,這種東西就不應該出現。

  可太子卻在大庭廣眾下,朗朗而讀之,豈不是打了他皇爺爺的臉,也打了他父皇的臉?

  作為平章事的範仲淹幾次想開口打斷,可嗓子都快咳破了,太子趙旭也是完全不理會,直到整篇讀完,繼而有讀了一遍《大遼誓書》後這才住口。

  當朝臣們目瞪口呆的看著他時,他卻整理一下身上的朝臣,列於文官之前向乾宇殿走去,完全沒有一絲窘迫,也沒有一絲慌張。

  仿佛他剛剛讀的是聖人之言,先賢之語一般。

  但在他身後的朝臣卻炸開了鍋,一路上議論紛紛,連帶殿中禦史也跟著加入到討論的隊伍之中。

  不過待上朝之後,趙禎從後殿轉來,出現在禦座之時,有些人已經明白了太子為何如此作為,這定然是官家指使,同時也告訴朝臣,祖宗的錯也是錯,既然是錯就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