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90
  趙禎算是回答了蕭撻裏的兩個問題,而最後一個問題她卻遲遲不願提出,趙禎的倆個回答看似解決了她的困惑,可實際上問題卻變得越來越多。

  蕭撻裏知道了趙禎為何不傾舉國之力伐遼了,可她卻不知道為何趙禎要把遼朝趕到草原之中,這對遼朝來說並不一定是壞事。

  難道他不知道契丹本就誕生於草原?遊牧民族的興起和壯大都是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難道他趙禎就不擔心契丹再次強大起來?

  這個問題不解開,實在是讓蕭撻裏夜不能寐,而另一個問題也引出更多的問題,遼朝為何在敗於宋?

  而他趙禎的回答並不能讓蕭撻裏滿意,一整句話的意思蕭撻裏理解,就是說大宋把遼朝周圍的勢力都侵占了,壯大了自身力量的同時壓製了遼朝。

  可為是自從大宋南滅大理之後,開始的,而且為何突然就輸了一半?!

  再接下來的她就沒法提問了,因為隻剩下最後一個問題,而蕭撻裏忽然發現自己沒有想好,而他趙禎居然堅持己見,不在再以上的問題上多說一個字,可謂是惜字如金了。

  但在別的地方卻如同話癆一般不斷的提出問題和自己的建議…………

  “這盔甲端是好東西,就是太重了,不過鐵浮屠的威名了得!朕在神都城中便常常聽到它的大名!”

  “你平日都是吃些什麽吃食?聽說神都城的飲子在上京城也有買的?”

  “這蜀錦在遼朝賣的可好?你可有官鈔給朕觀摩一二?”

  反正是些無關痛癢的事情,但他卻總能從細微之地提出來,讓蕭撻裏不勝其煩的同時還要提防他是否有什麽陰謀,有句話她可能不知道,但卻親身體會: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比如眼下,趙禎在仔細觀察遼朝鐵浮屠的時候,就引起了蕭撻裏的主意,隨著大宋的撤軍遼朝也開始了部份撤軍,但還是留下了相當一部分的契丹士兵駐紮在了西域。

  對於這一點趙禎是極力反對的,用他的話來說,西域要麽歸大宋所有,要麽宋遼雙方以此為貿易之地,不派兵甲於此,擾亂市場秩序。

  雖然在趙禎的解釋下,蕭撻裏理解的市場秩序,可她依然否決了趙禎的提議,因為在她的眼中,此時的西域已經是大遼疆土的一部分,豈能讓不駐兵甲?

  而蕭撻裏完全不考慮趙禎“有錢大家賺”的提議,開玩笑,大遼本就是為了拿下西域斷絕大宋絲綢之路的,也是為了讓遼朝的貨物可以賣給西方,豈能如大宋所願?

  不知為何瞧見趙禎氣憤的樣子,破口大罵自己愚婦的表情,蕭撻裏便愈發的高興,心中也暢快的多!

  眼下蕭撻裏悄無聲息的在趙禎邊上蹲下:“陛下這又是在看什麽?”

  毫無聲息的靠近以及突如其來的聲音讓趙禎嚇了一跳:“非禮勿視!你這人走路沒有聲音的嗎?!”

  蕭撻裏奇怪的望著趙禎:“本宮聽說陛下在宋時常常懲治貪腐,並派巡查司嚴查,以“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之語醒之,怎麽換到了自己身上反而害怕了呢?”

  趙禎無奈的聳了聳肩:“口舌之利也!朕看看你遼朝的鐵浮屠又有何不可?莫不是你連這都要提防朕?你們遼人不是也得了我大宋的板甲了嗎?”

  蕭撻裏一時氣結,這說的是什麽話,難道你大宋就沒有鐵浮屠?非要在大遼的軍中查看,但她忍住心中的憤怒,瞪著趙禎道:“怎麽?陛下看出什麽門道了沒有?”

  趙禎點了點頭:“嗯!這鐵浮屠的防護可謂是周全的很,從上至下,無有遺漏,聽說這東西原來是叫鐵林軍,後來和女真人的作戰後改名鐵浮屠,莫不是和女真的鐵浮屠一樣?”

  蕭撻裏不再說話,原來他趙禎在這裏等著自己!

  “我大遼的鐵浮屠豈是白山黑水之地的女真人能擁有的!不過是浮屠之名上善而已,自然取其名也!”

  趙禎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哦!原是如此!難怪這東西在你遼人手中略顯笨拙,大抵是冶煉的不到家罷了,可女真人為何能做出更好的來?”

  “陛下覺得這鐵浮屠和你大宋的板甲相比如何?”

  趙禎曬笑道:“不可相提並論,宋之板甲在乎防護的同時也注重靈活,最大程度的減輕重量保證防護,而遼之鐵浮屠,雖防護有餘,卻靈活不足,況這東西在我大宋火器麵前,如同廢鐵!”

  趙禎還有一點沒說,大宋的板甲產量驚人,成本卻是鐵浮屠的一半。

  一提到大宋的火器,蕭撻裏的表情就變得不自然起來,相比大宋,遼朝對火器的研究卻與大宋相差甚遠,這麽多年來他們的火藥彈還不及大宋的火藥彈威力大,而能產生毒煙也必須在特定的情況下,否則便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蕭撻裏知道,自己不能把最後一個問題浪費的在火器上,這種神器作為大宋國鼎般的存在,趙禎絕不會告訴自己一絲一毫,她也沒有愚蠢到向趙禎提問的地步。

  大軍已經入了遼朝境內,趙禎以書信的方式向大宋報平安,不過對於大宋的官員和百姓來說,這一點的重要性尤為重要。

  趙禎身在遼朝的事情已經傳遍了大宋,而且朝中沒人製止,即便是朝廷隱瞞下去,遼人也會放出消息,到時間搞的滿城風雨,還不如大方的承認,並且用上了趙禎的說法:國事訪問!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這是官家屈尊前往遼朝,化兩國幹戈為玉帛的高尚行為,百姓的解釋權在哪裏?當然是朝廷,現在的大宋,朝廷的報紙說什麽,輿論的風向就是什麽。

  幾乎所有的報紙都被朝廷暗中控製,以主導輿論,尤其是在趙禎這件事情上,更是相當的集中,大宋皇帝被俘?不可能,大宋的皇帝不是被俘,而是國事訪問!

  戰爭的細節沒人知道,剩下的事情就是報館自己的加工美化了,甚至還要消息傳出,遼朝的太皇太後也會到大宋進行國事訪問…………

  遼人非但不會傷官家分毫,甚至會大張旗鼓,儀駕俱全的被遼人恭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