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04
  西域沸反盈天的時候,遼朝同樣如此,大遼的使者幾乎是在趙禎禦駕抵達伊州的時候便得到了消息,並把這一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遼朝。

  太後蕭撻裏審時度勢,同樣以最快的速度下了旨意:遼朝要和西域站在一起,要和高昌一起對抗大宋!

  雖然是以皇帝的名義下達的,但誰都知道,這是太後的意思,現在的遼朝已經離不開西域了,確實是離不開!對於現在的遼朝來說,商品出口的主要通道便是西域。

  在蕭撻裏帶領遼朝通商西域之前,遼人並沒有看到希望,在他們眼中,宋人有著強大的工廠,製造能力完全在遼人之上,遼朝的貨物定然是不好賣的,況且西域和大宋的關係自然不用說,怎麽可能會給大遼機會?

  可當蕭撻裏的密使和高昌聯係過後,當遼朝的商品從西域獲得了高額的回報之後,契丹人從此打開了一扇窗!

  對於大宋這個本就經濟發達商貿繁榮的國家來說,西域隻是讓國內的經濟增長更快,而對於相對貧窮的遼朝來說,這就像是一種上癮的鴉片。

  這也是為何趙禎在遼朝通商西域後並未在第一時間進行打擊的原因,吾之蜜糖,汝之砒霜!

  趙禎知道,一旦遼人接觸了西域,對外通商之後,一定會停不下腳步,一定會想盡辦法維護這一商貿路線,而大宋可以從海路,甚至可以從天竺借道往西方販賣貨物。

  遼人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和貿易路線,國內必會膨脹,而在這個時候突然切斷遼朝的貿易路線,那結果必然使得已經發展的經濟遭受重創。這就是所謂的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蕭撻裏現在最擔心的就是遼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經濟再次被打擊的體無完膚,她發現自己的計劃已經取得了成效,遼朝的經濟正在以看得見的速度進行複蘇,國庫的錢財顯然變多了,而百姓也有了容身之所。

  遼朝需要國力恢複的時間,而在這個時候宋人突然發難使得蕭撻裏非常緊張,她看到了其中的蹊蹺,遼朝已經離不開西域了。

  即便是砒霜,也要吃下去,唯一的辦法隻有和西域的諸國聯合起來對付宋人。

  但眼下她也知道,要想戰勝大宋,難度實在太大,趙禎禦駕親征意味著什麽?隻要中原王朝的帝王禦駕親征,一般都是必勝之戰。

  若是沒有十足的把握,他趙禎也不可能力排眾議的出現在伊州!

  不過蕭撻裏並不擔心,在西域的爭奪上遼朝不是沒有機會,在這裏不光要拚實力,也要拚運氣!

  蕭撻裏相信,天時地利人和這幾樣關鍵的要素之中,遼朝占據了大多數,天時宋遼雙方之間都是一樣的,可在地利上宋人卻補給遼朝和西域諸國,人和更是無法相媲美。

  西域對宋人本就是抵觸的,他們希望得到大宋的貨物,卻不希望讓宋人商賈自己前往西方,而是指望自己成為大宋貨物的代言人行商西方以獲得大量的利益。

  從一開始這種矛盾便種在了西域和大宋的心中,雙方之間的仇視可不是一天兩天的,而且是和利益掛鉤,無論是什麽仇恨一旦沾染了錢財,那都將比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更讓人不理智。

  所以西域人才會找上遼朝,成為遼朝的互相利用的“夥伴”。

  即使是知道了西域的圖謀,蕭撻裏也不會放棄這種難得的機會,她要為遼朝的崛起找到一條路,遼朝實在是不能再被大宋壓製下去了。

  宋人的防線已經推進到了距離上京城不足三百裏的地方,而雙方之間最近的州府相隔不過百裏,可謂是後朝發夕至!

  在蕭撻裏看來,遼朝已經沒有了退路,必須在西域這塊土地上與大宋來一場一較高低!

  遼朝在西域附近並不是一無所有,相反在這裏存在這一支相當強悍的軍事力量,一支在草原上磨礪並有草原民族所組成的西北路招討司!

  招討司是遼朝首創的地方管理製度,在遼朝建立後不斷通過武力擴張征服了烏古、敵烈、阻卜、室韋等西北民族,統治了整個蒙古高原,其後為了加強對西北邊境控製,設立招討司進行管理。

  可以說現在的整個草原都歸大遼的西北路招討司管理,在這裏遼朝的力量依舊強大,依舊可以有效的命令草原上的部族跟隨大遼戰鬥以及對異己的打壓。

  西北路招討司的招討使乃是遼朝赫赫有名的年輕才俊,當然他也是蕭家的後輩之中最為出色的後生,蕭滿蕙。

  蕭撻裏相信,當蕭滿蕙率領十五萬草原鐵騎趕往西域的時候,必會使得高昌,龜茲等一眾西域小國安心,也將使得西域諸國安分的順從大遼。

  蕭撻裏看到了趙禎對西域諸國開出的條件,他趙禎還是如此的盛氣淩人,以上國姿態要挾整個西域,現如今你的強硬對西域這些小國來說是充滿了威脅,可別忘了,這麽做隻會把他麽推向大遼!

  好一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皇者氣勢,你也不想想,大宋如何統治西域?這片土地距離中原有多遠?都出了玉門關外了,你如何統治?

  禦駕親征又如何?即便你拿下了西域怎麽進行有效的管轄?還不如和大遼一樣,以利益相互羈絆,相互牽引。以大宋的能力可完全不廢一兵一卒使西域乖乖服軟。

  在蕭撻裏看來,趙禎這麽做是愚蠢的,絕對得不償失,但她卻不知道,趙禎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得到西域,就是為了徹底斷絕遼朝對外經濟的可能。

  雖然雙方的算盤打的不一樣,可戰爭的腳步卻不會停歇,要想在西域獲得絕對的控製權,無論宋遼都必須進行一場戰爭,遼人有西域諸國的幫助,而大宋卻是一個強大的霸主。

  說來可笑,無論大宋還是遼朝,在爭奪西域這片土地上的態度都是以自己為主力,以對方為最大威脅,在雙方的眼中並沒有西域諸國什麽事。

  事實上西域這是自己在引狼入室,而且一次還引了兩頭狼進來。

  大宋不會在意西域的態度,同樣遼朝也不會在意西域的態度,雙方之間隻有利益上的爭奪,別無其他,因為弱國無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