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禦駕親征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20
  華夏古史中對於西域地理曆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

  西漢王朝征服西域之大業是從討伐匈奴開始的,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為此他先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以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係,共同對付匈奴。

  這是華夏與西域之間的第一次合作,也是一次探索式的合作,雙方之間展現了相當高的誠意,最終在這次消滅匈奴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自此開始漢廷使護鄯善以西南道諸地的鄭吉“並護北道,故號曰都護”。西方王朝在此設立西域都護府,而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華夏王朝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遷徙往來頻繁,又有許多古代民族進入西域,如柔然、高車、罶噠、吐穀渾等,這仿佛是一場曆史的盛宴,無數的民族融入這片化外之地,又從這片化外之地來到中原。

  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隔閡好似消失,戰爭這個絞肉機不光扮演了毀滅者,也扮演了新生。

  在此之後,王朝交替,隋朝大業五年,隋煬帝巡幸河西,高昌王麴伯雅等二十七國首領使者,到張掖覲見。

  吐穀渾伏允對河西走廊絲綢商道壅遏和劫掠。隋朝擊敗吐穀渾伏允,隋煬帝在西域東部以及青海設西海、河源等郡,但除了極短暫的控製青海最東邊最小的河源郡以外,其他幾個郡並未被隋朝控製,隋煬帝派伏順去管理餘眾,才到西平,就不能前進,不得不返回。

  但隋朝依舊對西域有著一定的控製力,但到了唐太宗接力之後,中原王朝對待西域完全是另一片天地,李靖、李道宗、侯君集等,率領大軍數次大破吐穀渾,甚至逼得吐穀渾王伏順自縊而死,伏順所部率領吐穀渾全國投降於唐。

  天可汗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此後唐軍占領高昌,於該地置西州,又於可汗浮圖城設庭州;同年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後遷至庫車,改置為安西大都護府。統安西四鎮:龜茲、疏勒、於闐、碎葉。

  而唐朝對西域影響最為嚴重的一次是在唐高宗時期,唐軍發動了對西突厥的一係列遠征,唐高宗發大軍分南北兩道進攻西突厥,一舉滅掉了西突厥,在此之後西突厥徹底投降,西突厥領土全部為唐所有,加上原本屬於西域的土地,盛唐完全占據了整個新疆。

  當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被嚴重削弱,甚至連高原上的吐蕃都占據西域北庭,在此之後更是占據了安西。

  但不久之後,回鶻終於崛起了,驅逐吐蕃,占據西域。懷信可汗時,回鶻驅逐吐蕃,控製北庭。回鶻保義可汗時,回鶻勢力已向西擴展至焉耆、龜茲。

  吐蕃和回鶻都衰落下來後,這一地區進入混戰時期。西域在這時出現了幾個國家並列存在的局麵。

  其中主要有高昌、黑汗王朝和於闐等地方政權,這樣的割據局麵一直從唐朝滅亡之後維持到了現在,事實上並非是所有的西域王國都對大宋不敬,有些王國還是依舊俯首帖耳的。

  因為這些王國的主人在西域根本沒有什麽地位,出於偏遠之地,還有便是在聯軍之時見識過大宋的力量,膽小的他們不敢對抗大宋,隻希望自己在西域的偏僻之地生存下去。

  但這對與趙禎來說是不可能的,隻要是西域的勢力都將被大宋碾壓成為碎屑,這時候已經不是討論對錯的時候,而是對大宋是否有利作為第一前提。

  大宋的兵甲以最快的速度,悄然無聲的向伊州前進,趙禎以密旨的方式向軍中下令,大宋的禁軍便開始了運轉,已經成為參謀軍事的樞密院接到了趙禎的旨意,三衙同樣也接到了趙禎的密旨。

  三衙掌兵在大宋已經成為定製,皇帝掌握三衙,而參謀軍事負責後勤和參謀,簡單的來說便是運籌帷幄,所有的武將都被列入三衙受到趙禎的直接差遣。

  這就相當於把武將和士兵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趙禎此舉就是為了鞏固皇權和軍權。

  參謀軍事乃是差遣的名字,在變成衙門之後經常被人叫混了,於是又改為樞密院這個名稱,隻不過為了叫起來方便罷了。

  大軍往西域移動的時候,趙禎已經在朝堂之中宣布了大宋的這次西征,同時也昭告天下,他要禦駕親征了。

  消息一出滿朝嘩然,西征都在眾人的意料之中,而禦駕親征卻是誰也沒有想到的,自從燕雲之戰後,官家已經好久沒有禦駕親征過了,並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一國之帝王呼?!

  但趙禎決定下的事情誰又能改變?

  何況這次西征意義不凡,乃是所有計劃的開始,沒人能停下他的腳步,他也必須前往西域,奪下這片土地。

  這一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神都城,向京畿路擴散出去,誰也沒有想到,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皇帝居然打算親赴戰場,再次彰顯武德!

  保守的人開始擔心,並頻頻上疏,即便是在後宮之中,趙禎麵對的壓力也很大,王語嫣已經氣急,即便是月底也不去碧雅軒對賬了,而剩下的幾個女人之中,唯有沒藏黑雲最支持他,但著個女人是想趙禎帶上她重遊寧夏…………

  靈兒三人則是歡呼雀躍,因為這一次,趙禎打算帶他們一同前往,趙旭要去,趙昀要去,靈兒也要去,趙旭是最為驚訝的人,每次禦駕親征幾乎都是他留下監國的,而這一次卻能跟隨父皇出征!

  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幸福,而父皇的原話卻是:“我大宋天家的子嗣,無論是誰都要親赴前線,經曆廝殺,唯有如此,才能流淌著天水趙氏的鮮血!太子儲君亦不能例外!”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王語嫣暈倒了兩次,五次於勤政殿外跪求趙禎收回旨意,但卻沒有任何效果,趙禎不會這麽做,他要讓文質彬彬的兒子親自經曆廝殺,親自經曆這一切,讓一種鐵血灌注進他的身體中。

  皇帝可以有文質彬彬的外表,卻也要有殺伐果斷的鐵血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