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97
  和後世一樣,正式的接見大使並召開記者發布會其實都是已經在私下商量好協議之後的事情,隻是走一個過場昭告天下,在這個封建時代依然如此。

  在乾宇殿召見印度使者摩羯柯鈺,對於趙禎來說其實就是走一個過場,私底下達成的協議才最為重要。

  於是當摩羯柯鈺進入皇宮之後,趙禎便傳旨鴻臚寺的官員,讓他前往紫宸殿見駕,紫宸殿是什麽地方?大宋最適合接待外臣的宮殿,趙禎在這裏接見過遼朝使者,接見過高麗,倭國等周邊國家的使者。

  當摩羯柯鈺進入大殿後,首先看到的便是高高在上的禦座,這是大宋最高統治者的寶座,鎏金的座椅上是兩條巨大的金色飛龍,隻不過它的主人還沒有出現。

  摩羯柯鈺知曉,在大宋尊貴之人都是最後出現的,而不是像在天竺一樣早早到場。

  趙禎路上稍稍被耽擱了一下,今日不光有天竺使節,還有吐蕃人的使者前來,這算是讓趙禎稍稍有些措手不及,吐蕃人依舊沿襲唐時的風俗,派人前來也不說一聲,隻是在進入神都城後徑直前往鴻臚寺宣布他們的使者身份。

  於是這一突發事件就讓趙禎稍稍猶豫起來,吐蕃各部族之間的戰爭不斷,現在大宋和吐蕃的關係還是相對緩和的,但並不意味著吐蕃就完全沒有威脅,相反,趙禎覺得吐蕃應該越亂越好。

  高原是一塊禁地,除非是高原上的民族本身,外族極難統治這片區域,所以華夏的王朝版圖永遠都是缺少高原土地的,隻有在明清兩朝之後才逐漸的控製一部分地區,當然還是吐蕃以自治居多。

  趙禎是希望把吐蕃納入囊中,但卻無法征服高原,在平原地區習慣的人,第一次上高原別說是作戰了,連走路都成問題,大宋最精銳的戰士也會變成軟腳蝦。

  要想征服那片土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高原訓練士兵,在高原獲得實際控製權的區域,讓大宋百姓和將士在高原上習慣。

  其實同樣的問題也在困擾這吐蕃人,高原反應是因為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也就是空氣稀少,平原的人去到高海拔一下子適應不了,就會出現頭暈、惡心、想吐等症狀,更嚴重者會出現短暫性暈厥。

  吐蕃人久居高原,他們長時間的生活已經適應了這裏的環境,盡管空氣稀薄,但是他們能夠適當的利用氧氣使自己生存下來。

  但老天是公平的,吐蕃人長期的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一旦他們離開已經熟悉的生活環境,來到了平原,那麽他們的身體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嗜睡、胸悶、頭暈等症狀,但這樣的症狀同樣也有解釋,低原反應。

  這還不是吐蕃人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平原地區因為地勢低,易積水潮濕等原因,平原地區的細菌、病毒會比高海拔地區多得多,因此在這一方麵上,高原地區人們的身體少了這一免疫係統,所以高原地區的人來到平原會很容易生病。

  吐蕃和大唐之間的戰爭其實並不是吐蕃想要占據中原的土地,而是他們希望獲得財富和日常用度,並且控製繁華的絲綢之路,以此壟斷經濟。

  彪悍的吐蕃人曾經短暫的占領長安十三天,但最後卻不得不撤走,其中底原反映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隻不過現在的吐蕃已經衰落,內戰連連的他們經濟體係早已崩潰,鬆讚幹布留下的那一點吐蕃王朝的家底完全被打的精光,吐蕃能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大片的土地和豐富的產出,雖然不適合種植糧食,可其他資源他們並不缺。

  所以吐蕃王朝可以積攢下財富,可以形成有效的經濟和中原進行持久戰,這才是吐蕃人最難纏的一點,別的民族在和華夏的戰爭中往往是被華夏的強大實力耗死的…………

  眼下的吐蕃使者突然出現,這意味著什麽趙禎再清楚不過,現在的吐蕃王朝早已消失,高原上形成了數個部落形勢的勢力,其實現在不應該稱呼吐蕃,因為這個王朝已經消失。

  吐蕃分為四大部,唐古拉山以北的羌塘部,靠近大宋寧夏路的思麻部,以及和大理接壤的托敢部,以布達拉宮為主的烏思部。

  四個部族之間的戰爭可謂是連連不斷從未停歇,當年宗哥城的戰事甚至延續到了大宋的秦鳳路上,不過後來也是宗哥城的思麻部成為大宋的助力圍剿西夏。

  可以說大宋和吐蕃之間並不是沒有交集,而當時趙禎便已經開始提防高原上的民族,不會給宗哥城的思麻部提供太多的助力,當然在糧食上提供一些援助而已,這也是有限的。

  抵達大宋的不是思麻部的使者,而是來自於烏思部邏些城的使者,邏些城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可提到布達拉宮趙禎便立刻知曉,所謂的邏些城也就是後世的拉薩。

  這裏的統治者自稱是吐蕃讚普的後裔也是鬆讚幹布的後裔,他們居住在邏些城,統治著高原上最為繁華的土地,也是高原四部中最為強大的一部。

  對於烏思部的使者到來趙禎是能猜到他的用意的,最近這段時間大宋對吐蕃的思麻部,托敢部進行援助,使得這兩個原本在烏思部壓製下的部族獲得了喘息之機,也烏思部感到了壓力。

  所以烏思部向大宋派出了使者,不過趙禎覺得先來後到,應該把這些吐蕃使者晾在一邊,先接見印度的使者再說。畢竟相比吐蕃,印度才是大宋的重中之重,這是大宋全新的商路所在。

  一路上趙禎都在聽著範仲淹的奏報,這位大宋的平章事對局勢的把握非常好,大局觀也不差,在他看來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應該把烏思部的吐蕃使者晾在一邊,而首先接見印度使者。

  趙禎點頭同意了他的說法,並且讓範仲淹先去打發吐蕃人,自己也該進入紫宸殿中了,畢竟讓印度使者久候有失國體。

  聽說這個名叫摩羯柯鈺的使者還是印度有名的智者,顯然他也應該帶著特殊的使命而來,趙禎不相信毗羯羅訶波羅三世千裏迢迢的派遣他前來就是為了向自己表達敬意。

  哪有兩手空空表達敬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