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08
  摩羯柯鈺是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的使者,他代表著天竺向大宋出使,這是一份榮耀,誰讓波羅王朝是現在天竺的最強勢力,雖然它還沒有統一整個天竺,但這也恰恰說明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的眼光。

  他不是一個愚蠢的人,派出摩羯柯鈺便是為了和大宋打通關係,進行商貿,沒錯,其實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的目的就在於和大宋通商,年輕的他擁有著前任君王所沒有的眼光。

  並且摩羯柯鈺乃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所以此次前來是向大宋表達敬意的同時,也希望和大宋達成通商的協議,畢竟鵬珈羅和大宋的雲南路交界,雙方之間也算是有些來往。

  雲南路的大宋百姓過著什麽樣的生活?即便是不如大宋的中原腹地,但也在當年蘇洵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並且大宋的支柱性產業也在玉蘭路安家落戶,茶葉,琉璃,咖啡,等等來自美洲以及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物都在這裏。

  當初趙禎選擇雲南路放置這些產業就是因為這裏偏僻,距離北方的遼朝和西夏遙遠,山高路險且關隘眾多,別說是密探了,即便是大宋的百姓想要進出雲南都要破費功夫。

  可這卻不能阻止雲南路的百姓和鵬珈羅的人通商,雲南有著不錯的經濟效益,因為大量產業的關係,雲南的工廠也不在少數,商家往來於此,百姓手中的錢財可不少!

  有了錢自然就好消費,鵬珈羅屬於天竺,但他也是相對有一定自律性的,當地的部落首領便和雲南路的百姓通商,所謂的通商也隻是小打小鬧,主要以白糖,食鹽,茶葉為主,偶爾采購一些絲綢和瓷器。

  但不知是這個部落的首領是出於什麽樣的心態,居然把這一消息死死的隱瞞下來,並不願意向其他人分享。對外宣稱大宋無比強大,且不屑於和天竺人做生意。

  於是本就自己過自己的天竺人也就忽視了這一切,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應該封閉起來,自己享受自己的統治,就像現在的天竺一樣…………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鵬珈羅部族出現的瓷器,絲綢無意之中被人發現,同時在一次宴會上還被外族發現了一瓶精致的香水,這便引起了天竺的軒然大波。

  在鵬珈羅不斷的有精美的商品被發現,這些美麗的瓷器,精美的絲綢,華麗的衣物,甚至是奇幻的香水都引起了天竺人的不滿,原來你鵬珈羅一直背著旁人在和大宋做交易!

  尤其是香水這東西,居然隻要一兩滴就能使得整個人的氣味變得如此芳香迷人,這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寶貝!憑什麽你一個人獨占?

  為此,毗羯羅訶波羅三世不惜派出了精銳士兵,步兵兩萬,騎兵一千,戰象六百消滅了鵬珈羅的高等姓首領,鵬珈羅也自然就成為毗羯羅訶波羅三世手中的領地。

  天竺看似是佛祖的誕生之地,看似是安定祥和的,可不要被這外表所欺騙,越是戰亂的地方越容易產生宗教,佛教也就是在此時誕生的,並且佛教還不是天竺的第一大教,信眾遠遠不及印度教的人數。

  波羅王朝在北方的主要對手是拉傑普特人建立的各王國,為了爭奪優勢地位,他們與占據摩臘婆和拉賈斯坦的瞿折羅-補羅帝訶羅人連年作戰。

  這還不算完,在南方德幹地區的羅濕陀羅拘陀人強大的時期,波羅王朝也曾與向北擴張的羅濕陀羅拘陀發生過戰爭。結果發展成一種以曲女城為中心的三方混戰,並且最後贏得了勝利,建立了暫時的霸權。

  但現在的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發現,波羅王朝的統治地位再次受到威脅,天竺的各個勢力都在蠢蠢欲動,而且他還有一顆最大的野心也沒有得到滿足,統一整個印度。

  既然要統一整個印度,就必須要有強大的國力,而國力的最好體現其實就是財富,毗羯羅訶波羅三世從大宋的身上看到了商機,這是一個使他波羅王朝在經濟上崛起的最好機會。

  於是,在不經意間,倆個國家的倆個君主達成了一種巧妙的默契,使得兩國朝著互惠共贏的一麵前進。

  摩羯柯鈺知道自己前往大宋所負擔的使命,所以在一路上以最快的速度前進,但他發現自己實在是小看了大宋這個帝國,眼前的一切讓他流連忘返,各地官員甚至會設宴招待他。

  開始他還能推辭,可隨著次數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高,他實在無法推脫,可在參加過一次宴會之後,立刻被這豪華奢侈的宴會所吸引。

  大宋的文化,大宋的美食,大宋的禮儀,大宋的美人,以及大宋談吐風雅的文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覺得這裏才是人世間的天國!

  但這樣一來,他抵達大宋京畿道神都的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減慢了,這一切也都是趙禎做的,他希望天竺的使者到達的太快,他還有許多事情要準備。

  天竺,其實現在不應該這麽稱呼,而是該直接叫它印度,沒錯,趙禎在崇文苑中查看了史書,從唐朝後期開始便已經叫印度了。

  印度者,唐雲: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禦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慈恩傳二曰:“印特伽國,謂印度也。”

  也就是說現在就應該叫那片區域為印度,用當地人自己的話來說便是婆羅多。

  趙禎有個習慣,便在麵對外國使者之前,詳盡的了解這個國家的曆史,文化,政治,和局勢,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程度,否則怎麽能從中獲取利益?

  至於現在印度半島的局勢,其實不用趙禎刻意的收集,因為雲南路的官員早已做了,並且把印度半島的局勢以奏疏的形勢呈上,趙禎對著拿下亂七八糟的國名不感興趣,他知道,雖然現在的波羅王朝看似強大,實際上卻是外患眾多。

  隻要知道這一點便足夠了,趙禎可不願大宋成為好心的東郭先生,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東南亞王權勢必會對大宋產生威脅,即便他們本身不想和大宋產生衝突,也會在某些時候不得已的發生摩擦。

  但一個分裂的,征戰不斷的印度半島卻是趙禎最願意看到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