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52
  趙禎把海東道拿下,就是為了解決東麵的問題,把大宋的拳頭收回來之後,再聚集力量向西“揮拳”。

  這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休養生息的辦法,大宋無論有多麽強大,總不能不斷的向外揮拳而不收回拳頭,北京道的駐兵也是改班師回朝了,主要是十六衛的抵達後,他們有能力完成北京道的城防任務。

  由此便體現出禁軍和十六衛的不同,十六衛主要是負責駐守和維穩,而禁軍則是大宋的能真善戰之兵,但卻不能說十六衛的戰力不如禁軍,他們中也是有不少禁軍退役後回到地方的禁軍老兵,戰力也不輸真正的禁軍。

  得益於大宋的人口爆炸和義務兵製度的普及,無論是禁軍還是十六衛都是四年一屆,這有效的降低士卒們服役的難度,也讓他們在這四年的時間裏度過難忘的時光。

  趙禎一直致力於把大宋的軍隊打造成大熔爐,無論是什麽樣的人,無論是什麽背景出身的人,隻要在軍中就必須懂得軍法如山,軍紀嚴明是大宋每支軍隊所必須具有的紀律。

  但同時趙禎也把大宋的軍隊打造成最愛國的軍隊,除了嚴明的軍紀,還必須有豐富的娛樂活動和堅實的思想教育,而在這個時候監軍的作用便體現了出來,他們以詩詞壯誌,以史書上名垂千古的忠君愛國故事為基礎,不斷的給大宋的將士們洗腦。

  以至於從軍中出去來的將士們極少有繼續散漫吊兒郎當之人,即便是有也被軍隊所開除,這可不是後世,而是一旦被軍中開除的軍士,臉上都是要黥麵的,這種人無論走到哪裏都要背負著恥辱印記,沒有工廠願意要這種人,沒有縣衙願意招他做捕快,甚至連酒樓都不願招待他,即便有錢也低人一等。

  所以在大宋,即便是富家子去參軍,也要遵守軍中的規矩,老老實實一板一眼,待從軍中出來,保管父母都不認識了自己的孩子。

  農人家願意把孩子送去參軍為的也不再是為了免稅了,而是為了給孩子博一個好出生,現如今在大宋,若是參軍過的男子在那裏都要高看一眼,因為大宋的招兵越來越苛刻了,不是什麽人都有資格進入軍中服役的。

  即便是娶親,都會因為軍人的身份使得親家不好意思多要彩禮,甚至會多陪嫁妝,也讓自己家的門楣更加光耀不是?

  但這些士兵也是大宋的壯勞力,服兵役的士兵越多,大宋的生產便會相對遲緩,還好,趙禎嚴格的控製軍隊的數量,無論大宋的人口有多少,禁軍的總人數保持在五十萬人左右,而同樣的,十六衛也是保持在十六萬人左右。

  如此一來大宋的常備軍便是六十六萬人左右,這對原本的大宋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但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隻要沒有戰爭,軍費所占比重便沒有多少。

  更何況趙禎現在還打算減免部份地區的賦稅,這是在給農人減壓,也是在給大宋減壓,並刺激著經濟。

  大宋的農耕土地有多少?南方不說,單單是南海諸國的產出糧食便夠大宋整個國家所需,當適合稻米生長的東南亞土地遇上勤勞的華夏百姓會發生什麽樣的質變?

  從朝臣的奏疏上趙禎就能看到,這是大宋向那還諸國移民的第十年,當初第一代的移民已經開始在那片土地上孕育了後代,甚至連他們的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幫忙了。

  大宋對南海諸國的統治的主要基礎便是貿易,當地的官衙隻是為了維持地方上的安定,至於賦稅都會有專門的稅務司收繳,然後派人以海運的形勢向北方運輸。

  沒辦法,當地隻出產糧食和水果,水果容易壞,但糧食便要容易保存一些,而這些糧食便是賦稅,不過朝廷收繳的賦稅寥寥無幾,更多的則是朝廷在向他們購買然後再有朝廷販賣到內地。

  這麽做富裕了南海諸國的農人,他們已經開始向農場主的方向轉變了,有了錢便會雇傭當地人幫他們種植,有了錢便可以購買來自大宋的商品,別小看這些南海移民,他們也是大宋購買力的體現,因為遠在南海,所需要的商品便更多。

  貿易便成為連接大陸與南海道的樞紐,沒錯,南海諸國已經消失許久,在大宋衙門入主當地之後,大宋直接把他們劃歸為南海道而進行統治管理,並且讓當地人產生了歸屬感,認為自己並不是去了蠻夷之地,而是在大宋的疆土之內!

  趙禎看到的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大宋,雖然這個不斷成長的超級帝國弊病也有不少,但既然要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既然要向西域動手就必須找一個好時機和一個好借口,借口當然是不缺的,就衝著西域人不斷對大宋商賈的劫掠和與遼人的諂媚,大宋怎麽征伐都不為過。

  至於時機,眼下卻不是最好的時候,北京道的戰事在一年前結束,但這一年的時間都用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平定叛亂上,還沒有妥善的經營這個地區。

  尤其是北京道原本屬於遼朝最繁華的地方,經濟基礎和經濟環境相當的好,大宋若不好好建設簡直就是暴殄天物!而海東道更是一個長遠的投資,這兩者便要大宋投入許多。

  但還有一個前提,兩道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錢財,而大宋的錢財從什麽地方那?貿易中來!這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之中,互相之間都有糾纏,這便要另辟蹊徑了!

  於是趙禎便把自己的目光盯在了輿圖上,好像並非是沒有出路,大宋的南麵,在彩雲之南的南方……就是天竺!

  是的,這個時代的天竺勢力範圍很廣,別小看這個阿三建立起的國家,種姓製度使得天竺的貴族天生就高貴,而平民出生就貧賤,逆來順受的他們便誕生了佛教,佛教最大的教義便是讓世人貧者繼續安分守己的接受貧窮,任勞任怨的把這一生過完,等待佛祖看到你的“順從”後,來生投胎到上一等姓之中。

  所以這個天竺國十分穩定,並且不斷的在貴族的統治下擴大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