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311
  耶律浚還在繈褓之中便成為大遼名義上的新君,這時候所有人都習慣性的把他當作大遼皇權的代言人,但卻並不把他當作皇帝來看待。

  他隻是蕭撻裏控製大遼權利的禮法而已,溫書文看著裹在金黃色錦緞之中的年幼孩童,心中不知是什麽感覺,按道理來說他現在應該感覺快慰,畢竟遼朝和大宋之間的對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但當他看到那張通紅的小臉時,總覺得心中悲哀。

  也許這就是身為臣子對皇權旁落所感到的同情吧?雖然溫書文不是遼朝的臣子,可並不影響皇權在他心中的地位,也不影響正統禮法所帶來的認同感。

  驚鴻一瞥之間,他看到了張儉眼中的濕潤,開始的時候溫書文以為自己看錯了,但很快從他的表情上便知道,張儉心中對眼前這一切的無奈,這是一種沒有辦法的選擇。

  溫書文突然覺得自己有些理解張儉,若是有辦法,誰會把最後的希望壓在一個女人身上,誰會把一國之權柄放在一個孩子身上?耶律洪基在麵對大宋的時候連連昏招,斷送的是遼朝的名聲以及江山社稷。

  頗為無奈之下,張儉才會最終選擇蕭撻裏,這是無奈之舉,亦是痛心疾首之舉!對於溫書文這位常常出使遼朝的使臣來說,耶律洪基和蕭撻裏完全不可相提並論。

  蕭撻裏有著一個女人的細膩,但卻也有著男人的殺伐果斷,溫書文尤記當年耶律重元之亂的時候,眼前這位太後的英姿,實在是讓天下須眉盡折腰的巾幗女英!

  溫書文甚至覺得若是耶律洪基依舊是皇帝說不得還讓遼朝更容易對付一些,眼前這個身穿天子袞服的女人實在太過可怕了一些,你在她的麵前就仿佛站在天地之間的女神麵前,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

  這種感覺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官家,一個女人給人這種感覺是不對的,除非她是真的四海之主,遼朝的皇帝!

  漸漸的,溫書文心中升起不妙的感覺,眼前這位“女皇”一旦入主遼朝,成為遼朝實際上的掌權人之後,遼朝便有了中興的可能,她的手段和才幹可不是耶律洪基那個昏君能比擬的。

  難怪官家說蕭撻裏不好對付,她才是遼朝真正的柱石和威脅,但她卻會受到禮法的限製,對皇權的行使能力無法與一國之君相比。

  可眼下!她已經獲得了遼朝的權利,一國之君的所有權利!耶律洪基的死,繈褓之中的新君繼位,都給了蕭撻裏名正言順的君權!

  溫書文長吸一口,官家好似猜錯了,眼前的這個女人主持的遼朝說不定比男人率領的遼朝更加難以對付。

  新君繼位的儀式很快便結束了,張儉也邀請溫書文這位使臣前往皇宮之中參加更為冗長的禮儀,這些東西相比大宋的禮儀來說已經是相當簡潔的了。

  在上京城的所見所聞讓溫書文看到了遼朝實際上權利的集中,也給了蕭撻裏以名正言順的權利過度,消息很快便會昭告天下,溫書文不便離開,也需要等到蕭撻裏的國書到手才能帶回去上呈皇帝。

  但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上京城,在第二天一大早的時候,上京城中便已經出現了積極的消息,這是遼朝最根本的改變,仿佛蕭撻裏真正掌握大遼權利的時候,遼朝便已經開始了中興!

  整個上京城不是原先被大宋壓製下的壓抑和失望,而是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街上的契丹人,漢人都以上京城和大遼為驕傲,原本上京城就是宋遼衝突之間受創最小的城池,這裏也是高高在上的都城。

  他們相信,太後太後蕭撻裏接過大遼的權利也意味著大遼終於可以走上正軌,無論是朝臣,還是貴族,亦或是耶律家的宗室都對蕭撻裏充滿信心。

  趙禎知道耶律洪基是怎麽死的,蔡伯俙也知道,但溫書文不知道,大宋的許多臣子不知道,他們都和遼朝的大多數人一樣,都認為遼皇是突染暴疾,暴斃而亡。

  這就給了蕭撻裏成功過度權利的機會,也讓她名正言順的坐在了帝王的寶座上。

  溫書文在三聲唱諾之後,緩緩走進遼朝的宣政殿,望著眼前高高在上的禦座,以及上麵身穿天子服飾的蕭撻裏躬身行禮道:“外臣溫書文參見太皇太後!”

  “免禮平身!”

  “謝太皇太後!”

  ………………………………

  自從昨天的繼位儀式之後,耶律浚便算是遼朝正式的帝王了,雖然還在繈褓之齡,但他已然是被蕭撻裏抱在了禦座之上,以顯示她的權利符合法禮。

  這不過這一切在溫書文看來卻頗為可笑,所謂的“稱製“,不隻是行使皇帝權力之意,雖然女主臨朝、親裁政事,但在發布命令的時候,並不是直接使用懿旨,而仍是以幼帝的名義,用製書的形式頒行天下。

  這麽做的用意有二,即使皇帝年幼,仍然不能剝奪其在位的事實。所以太後隻能代表幼主的意誌,代行職權,而不能取代他而逕自下達命令。二來便是為了避免將來皇帝成年親政後,太後會以懿旨幹預政務。所以太後隻能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詔書,以杜絕將來產生皇權分散的流弊。

  所以曆代女主“臨朝“,卻以幼帝名義“稱製“這是死規矩絕不能改變,但遼朝太皇太後蕭撻裏卻並沒有遵從而行,最簡單的地方便是國書的結尾署名,用的卻是她蕭撻裏的璽印!

  如此正式隆重的國書豈能用上太皇太後的璽印?怎麽能沒人發現其中的不妥?顯然這是整個遼朝都希望她蕭撻裏獲得皇權,帶領遼朝崛起,與大宋進行抗衡。

  溫書文在離開了上京城之後便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京畿道的神都,並在進入神都之後便進宮麵聖,把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通向趙禎交代了清楚。

  趙禎在紫宸殿中聽完了溫書文的奏報,許久沒有說話,他知道,一個國家在衰落的時候最需要的便是一個強大的君權,或者說是集權,需要一個能給他們力量的強硬領袖。

  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都一樣,下麵的人已經開始產生了恐慌,這時候越是強硬,越是激進的人便越會受到百姓們的擁護,而蕭撻裏恰恰附和這一點,俗話說的好,缺什麽補什麽。

  遼朝缺的便是一位中興的君王,耶律洪基沒有能力但當,蕭撻裏便是遼朝需要的,於是趙禎便看到滿篇戰意濃濃的國書,他相信若是現在蕭撻裏要稱帝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