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73
  雖然中京道的戰事出現了轉折,經過蕭撻裏的一係列手段之後,中京道總算安定了下來,但誰知宋軍居然開始西京,完全打亂了蕭撻裏的部署。

  從一開始蕭撻裏和張儉,蕭惠三人便認定了宋軍隻會北上東京道而不會征討大定府,畢竟宋人在遼東還有一支黑水軍,南北夾擊之下宋人奪取東京道的勝算很大。

  所以蕭撻裏才會同意蕭惠用兵北安州的計劃,同意他圍殲武烈軍的計劃,可誰知最後二十萬大軍非但沒有拿下武烈軍,反而讓人家打了一場追擊,二十萬大軍逃回上京城之後也隻剩下十萬人。

  這段時間不斷有殘兵遊勇向大定府集中,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多少讓上京城中的人們放心下來,也讓蕭撻裏等人鬆了一口氣,對於一個擁有五十萬人口的大定府,他們還是有些信心的。

  死守大定府的旨意是出自蕭撻裏之手,她絕不能看著大定府在自己手中丟失,更不能看著大宋占據整個中京道,沒人比她更清楚中京道的意義。

  從一開始蕭撻裏就沒打算拱手把中京道讓給大宋,在東線的消極其實就是她為了拉長大宋戰線的長度,並且在東京遼陽府精心準備一場伏擊,可誰知道宋軍居然突然改變目標,在中京道之中大肆征伐起來。

  這是一場出乎意料的戰爭,以至於中京道的兵力之空虛,宋軍行進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有些靠近大定府的中京道城池根本就沒有幾個守軍,大多被蕭撻裏調走挪用了。

  宋軍的攻伐之後,沒有守軍抵抗的他們往往大開城門投降,生怕會遭遇大宋砲石的洗禮,讓整個城池變成一片廢墟,其實他們想多了,大宋不可能用火炮攻擊普通百姓,一旦如此趙禎和大宋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仁名便徹底毀之一旦。

  上京城之中安靜的有些不像話,自從皇帝突染暴疾之後,誰都能感覺到上京城的不對勁,朝堂之中的朝臣們有著敏感的嗅覺,每一個變動都讓他們有些不自然。

  皇宮的守衛突然增加了,皇城的巡邏也開始增加,連上京城的駐軍將軍也換了人,種種不正常的跡象卻也說得通,誰都知道皇帝病了,可能病的很嚴重,既然太後張儉蕭惠三人不願說,也沒人敢刨根問底。

  畢竟這三人代表了三方利益,在一般人的思想中他們是不會站在一起的,何況張儉和蕭惠鬧翻的消息上京城中無人不知。

  增加了駐軍和守衛,上京城顯得尤為“安靜祥和”,城中的小偷小摸消失不見了,百姓們自然也老實收斂起來,朝臣們也不會相互攻伐的太過厲害,現在還是低調一點的好。

  耶律賈看著眼前匆匆巡邏而過的士兵,鬆了一口氣,自己北麵林牙承旨的身份已經開始受到盤查,這說明朝廷現在需要的是穩定,無論是太後還是張儉蕭惠,都需要一個安定的上京城來度過眼前的中京道危機。

  迅速脫掉身上的衣物,把穿著在寬大長衫中的盔甲露出來,再從一旁的縫隙中拿出頭盔,耶律賈迅速變成了一個負責皇城巡邏的宮分軍,再配上鐵劍躲在皇城的陰影之中。

  一對巡邏的宮分軍緩緩從北麵過來,他們這般高貴的宿衛居然要巡邏皇城,其中有許多人不滿的埋怨,作為祗候郎君的耶律孝最為不滿,他是宮分軍中最尊貴的禦帳親軍,也是皇族。

  其他人都為他鳴不平,這些宮分軍其實隻不過是耶律孝的親兵而已,主子都這樣了他們能有什麽好處。

  一道黑影迅速的融入隊伍之中,雖然速度快,但對於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兵來說卻是如光天化日闖進來一樣不可能沒瞧見,但卻沒人在意,仿佛集體失明一般。

  隊伍一直沒停,速度雖然慢但在耶律賈加入之後便快速的向皇宮前進,他們要在皇宮中換班,今晚可不能休息,還要巡視整個皇宮!

  耶律孝帶著隊伍在皇宮之中前進,速度不快也不滿,仿佛是故意的一般,在地上留下腳步聲,這是宮中的規矩,無論是誰巡視都要如此,為的是讓宮中的貴人放心,也是讓宵小退避。

  在靠近清涼殿的時候,隊伍下意識的退避開,因為這裏有專人守衛,都是掌握在太後手中的宮中宿衛,也是護佑皇宮的腹心部,皮室軍!

  這些皮室軍都是當初大遼太祖皇帝留下的精銳後裔,他們世代效忠大遼,世代效忠皇家,所以他們保護的都是最重要的東西,一個偏僻的宮殿需要皮室軍的護佑?這顯然不可能!

  耶律賈和耶律孝對視一眼,眼下的清涼殿已經能看出皮室軍受到蕭惠的操控已經倒戈向太後了,完全沒了當初護佑天子的驕傲。

  要想把皇帝從清涼殿中救出來光靠眼下他們這點人手是不夠的,那唯一的辦法隻能在皇宮中製造一起禍端來,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走水。

  清涼殿的邊上便是一座小宮殿,名曰回鸞殿為的是給宮中的嫁出去的公主回宮小住隻用,回鸞便是指婚後三日女偕婿歸省父母。

  這宮殿雖然算不得高貴卻也是風景不錯,也是宮中為數不多可以種樹的地方,裏麵的石榴樹便有著多子多福的意思,而在這回鸞殿的後麵卻有著一排職司房,清涼殿的一頭練成一片,也與宮中的大部分宮殿連成一片。

  因為大遼沒有公主,也沒有尚嫁之事,所以這回鸞殿一直閑置在此,於是便成為一場驚天營救的犧牲品……

  當熊熊的火焰從回鸞殿中升起時,耶律孝對耶律賈挑起了大拇指,沒想到真的如耶律賈所說會人不在跟前也會起火,所謂的延時引燃還真的奏效了。

  耶律賈看著眼前的火勢微微歎息,這樣的火勢在大宋的皇宮是不會出現的,大遼還保持著純木的房屋結構,而大宋早已開始使用磚石和水泥替代了大部分的木材。

  甚至北京城的宮殿與宮殿之間即便相連也有隔火的高牆作為防護,而上京城的皇宮之中卻什麽都沒有,隻有那些被燒斷的,熊熊燃燒的石榴樹倒在了宮牆之上,點燃了邊上的清涼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