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321
  與蘇軾楊懷玉一般深夜未睡的人還有很多,而對於北京城來說三更天還沒睡再正常不過,蔡伯俙便是其中之一,他實在是困得不行,但卻又不敢放鬆,皆因對麵的包拯虎視眈眈的盯著他。

  他們在審計三司的賬目,並且為中京道的用兵所需擬下款項,這不是簡單的大筆一揮的事情,而是要精打細算的,隨著戰爭的開始,三司也不斷的向大宋的國營工廠發出訂單。

  軍糧,草料,武器,甲胄,軍械,等等這些都是大宋必不可少的東西,而這些物資運向北麵的中京道也都是需要成本的,這就苦了三司的官吏。

  他們這段時間日夜加班,三司使包拯甚至住在了簽押房中,尤其是在包拯的監督下,沒人能有偷懶的時間,連出恭都是一路小跑而去。

  和他一室辦公的蔡伯俙就更慘了,一點都不敢懈怠,否則包拯必然開口訓斥,蔡伯俙搞不懂,自己一個主持商貿的三司副使為何要計算這些成本之類的東西?

  天已經漸漸的亮了,當宮中的內侍帶來趙禎宣召的旨時,蔡伯俙如蒙大赦,在包拯的眼神中得意的離開,走的時候還不忘向包拯行禮道:“包相公幸苦了。”

  ………………

  趙禎之所以叫蔡伯俙前來覲見,實在是有一個難題縈繞在他的心頭,中京道的攻伐並不困難,甚至說是水到渠成般的順利,大宋的戰力一路從東向西的推進,而十六衛也開始投入戰場。

  十六衛雖然已經從能真善戰之兵向地方維穩開始轉變,但十六衛的戰士卻是大宋禁軍中退役的老兵,禁軍四年的兵役之後,便可回到地方領取朝廷的賞賜,恢複原本的身份。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要去當地所轄衛所報備,平日裏該幹什麽幹什麽,隻不過在閑暇之時要參與衛所的訓練,同時也要訓練地方上的武裝力量。

  禁軍的教官每年都會下放到地方的衛所進行培訓和檢驗,一旦有不合格或是沒有按照朝廷製度訓練的衛所,衛所將軍都將受到斥責和處罰,甚至有治罪的風險。

  這下就使得地方衛所的將軍不敢懈怠,每到訓練隻時,便如打了雞血一般帶著衛所的新兵,老兵一起訓練,若是有人遲來或是未到,甚至派人直接從當地工廠或是農田裏抓來。

  當十六衛陸續抵達戰場的時候,大宋的根基便算是紮下了,十六衛的任務很簡單,負責接管大軍征伐過的城池城防,並且在關隘之地駐守以防遼人反撲。

  勤政殿南牆上的輿圖已經被畫上了記號,蔡伯俙跟隨趙禎多年,輿圖還是能看得懂的,眼下從輿圖上來看大宋占據了主動,勝利指日可待,彭七的大軍一路向著西麵的大定府高歌猛進,而西路的武衛軍,武烈軍以及千牛衛也在向東推進。

  東線,西線的最終目標便是中京道的的要害也是遼朝最大的陪都大定府,蔡伯俙看著眼前的輿圖,並不明白官家在擔心什麽。

  趙禎望著中京道的輿圖皺眉道:“最近朕聽說朝中的官員有所非議,說這中京道當是我大宋北方屏障,亦有山關天塹,當劃歸京畿?”

  蔡伯俙點了點頭:“確實有朝臣這麽說過,若是能劃歸京畿之地,必然加固北京城之北防,又有大片草場良田……”

  蔡伯俙的聲音越來越小,直至細不可聞,他已經瞧見趙禎的臉色難看,說實話他自己也是覺得這說法過於荒唐,遼朝的中京道乃一道之地,即便是歸屬大宋又豈能劃歸大宋的京畿?

  大宋的京畿也不過是一個北平府罷了,要是按照這說法,現在的大同府豈不是也應當納入京畿?

  “朕打算在拿下中京道之後對大宋全國之路,州,府等轄區劃分,推倒重來!”

  趙禎的話就如一塊巨石砸在了蔡伯俙的心中,掀起了滔天的波瀾,官家的話顯然不單單是要給中京道推到重來,更是要把整個大宋的地方行政劃分推倒重來。

  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尤其是對朝廷和地方官員來說,不亞於一場“地震”!

  “官家,咱們大宋的路製乃是太宗所立,襲唐朝舊製,略事改革,在道之基礎上變道為路,沿襲至今!陛下欲改祖宗之法,茲事體大,還請官家三思!”

  趙禎點了點頭,他心中也有所顧慮,但眼下卻是不能不改了,無論是當初的道,還是現在的路,包括州,府,軍,監等製度,都存在著極大的不合理,但這不合理也恰恰是合理的地方。

  所謂合理便是老趙家的手段,為的是分化地方上行政長官的權利,避免出現一把手獨攬大權的危害,但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懦弱到甚至連地方州府也害怕擔憂的份上,若是連自己的地方都無法有效管轄,那這個王朝也基本上玩完了,單單使用各種手段架空又有什麽作用?

  不僅是多此一舉的問題,更使得辦事效率地下,公衙之間推諉扯皮之風大漲,對趙禎來說,這就是對百姓,對民生,對大宋的不負責!

  而眼下,大宋若是奪取中京道後,便可把這塊地方作為一個試驗場進行一係列的地方改革,若是成效顯著,便可以此向天下人證明,大宋現有的州府製度乃是不合理的存在。

  擺在趙禎麵前的最大問題並不是中京道的戰爭,而是大宋在奪取中京道之後如何的去經營這片土地,劃歸京畿?絕不可能,這片土地乃是大宋的北方屏障,亦是大宋的緩衝之地。

  雖然出了燕雲便算是關外之地,可這裏有著大片的牧場和良田,趙禎甚至希望效仿後世在中京道劃出一塊獵場,地點便是木蘭圍場,作用和漢時的上林苑一般成為一處尚武之所。

  摸了摸下巴,嘴唇上的潰瘍讓他十分難受,說話都疼,眼下找蔡伯俙來就是為了上京道的建設,他準備讓自己的這個心腹,也是妹婿充當中京道的改革先鋒,他要讓中京道成為大宋的一塊試驗田。

  趙禎希望在大宋推行新的地方行政劃分,原本把原有的路改為省,雖然行政麵積不變,可其中的細節卻是完全不同,州,府,軍,監要重新命名加以區分,地方官員的權利也要重新進行詳細的規範。

  當然這些官吏也要再次進行委任,這是一個浩大的內治工程,需要一個讓天下人信服的案例來證明。

  於是乎趙禎望向蔡伯俙的眼光便有些讓他害怕,蔡伯俙曉得,每當官家露出這種“我看好你”的眼神,總是要給自己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