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47
  賀蘭雪不愧是曾經的西夏太後,很快的找出症結所在並對症下藥,既然地瓜不能推廣到整個大宋,但卻是可以在皇莊中種植的,這樣一來便解決了地瓜無法投入現實中的弊端,也放止被遼人竊取,當然還能為皇莊提供收益,皇帝的莊園也是要賺錢的不是?

  這個算是一石三鳥的計策,幫助趙禎解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雖然皇莊的產量不足以維持天下所需,但給大宋的軍糧添磚加瓦卻是綽綽有餘的,一旦如此,大宋在軍糧上的節省也就是便向的在百姓身上節省了糧食。

  軍糧也是來自於百姓的身上啊!

  當然遠水解不了近渴,將近半年的成長周期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實在是太長了,即便是現在開始種植也需要等到半年後才能收獲,而且再加上曬幹脫水等等一些列的處理,這麽也需要八九個月的時間。

  雖然現在吃不上,但隻要是有便是極好的,趙禎采納了賀蘭雪的建議,並且命令三才傳旨皇莊進行大範圍的種植,這些生產出來的地瓜幹將會作為大宋明年的軍糧使用。

  中京道的推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可以說這是一場對遼朝發動的全麵打擊,趙禎已經下定決心若是中京道的推進順利,完全可以把推進的範圍擴大至上京道!

  趙禎的哲學以及大宋天家的哲學與後世一樣,最少要知道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運動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包括一個看似龐大又強壯的帝國。

  現在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完全掉了個個,大宋的經濟完全碾壓遼朝,在開春的時候,遼人甚至派來遣宋使希望大宋與遼朝之間恢複通商。

  在朝堂之上,這使者完全“忘記”了遼朝和大宋之間正在進行戰爭,也忘記了雙方之間誰也不打算讓對方安生的陰謀。

  之前趙禎還猶豫,現在看來卻是不用猶豫了,通商便通商,這是大宋早已幹過的事情,主要的目的不是封鎖遼人的經濟,而是摧毀他們的手工業和商業。

  巨大的貿易逆差讓大宋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讓遼朝的錢財不斷的流失。

  擁有工廠的大宋製造能力驚人,現在已經不單單是滿足於一般的手工製品,而是開始向奢侈品和低端物品集中,這是一種必然的驅使,大宋的商品多以工業為主,低端商品雖然價格便宜,但卻勝在量大,每個賺三文錢,十個便賺了三十文,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

  奢侈品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是百煉劍還是香水,化妝品以及琉璃製品等等,都成為遼朝貴族眼中的搶手貨,這些東西對於遼人來說雖然可有可無,但攀比的天性使得遼朝的貴族對此趨之若鶩,尤其是當大宋禁絕了宋遼兩國的商賈往來後,更是如此。

  三才再次來到禦花園中,小心的地上一本奏疏,然後便在趙禎身邊耳語起來,趙禎點了點頭:“來就來了,既然是打著求學問道的名義來的,那就讓他們好好的在北京城中轉一轉。”

  ……………………

  遼朝是聰明的,張儉以他自己的名義派遣學生跟隨遣宋使一起前來大宋,當遣宋使離開後,這些人便留了下來,希望學習大宋的“知識”。

  當然他們表麵上是來探討學問,交流知識,但所有的話題都在往格物上拐彎抹角。

  開始一些負責接待的鴻臚寺官員還很熱情驕傲,但在被守衛的禁軍驅趕之後便突然神經緊張了起來,他們想起了趙禎的旨意,鴻臚寺特意向趙禎奏請詢問此事。

  趙禎吃著地瓜長舒一口氣,還好鴻臚寺的人腦子帶上了,否則張儉的學生們在瞧見大宋的格物之後,自己便迫不得已的要殺人了…………

  不得不說這些人的刻苦,也可以說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在太學之中聽了一節大宋的格物課之後,這些“留學生”便非要繼續在大宋的格物院學習格物,並且死活不願回去,這下讓趙禎有些難辦了,最後隻能讓鴻臚寺的官員威脅他們,若是學習大宋的格物之後,便再也沒有可能返回遼朝了,這才讓那些狂熱的學生回過神來。

  大宋的學習環境是完美的,甚至在這些“交流生”的眼中是幸福的,在北京城專門開設了兩處學院,一個是國子監的書院,一個是太學,兩者都是大宋的學府,但卻有著天壤之別。

  太學是大宋的官學,官員的子弟都可以入太學,而國子監雖然也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卻也有著管理各地學院的職能,他是一個正經的官衙,屬禮部管轄。

  大宋的各個州府必有學院,而且都是朝廷出資修建的學院,讀書人隻需要繳納不多的錢財,便能在此上學,當然每年每屆都是有規定的,超過了年限便隻能來聽課,卻不能算是這個書院的學生了。

  而大宋對讀書人的劃分也相當細致。這是教育的一大進步,從小學,中學,大學三類劃分,越往上越難,越往上人越少,學習的知識卻愈發的寶貴起來。

  天下讀書人從大學開始參加科舉,每個大學也都是當地州府的最高學府,同樣也是政績招牌,誰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大學在大宋聲名遠播,如此一來年底勘磨的時候便多了一個政績不是?

  張儉的學生們走在大宋的北京城中,聽著鴻臚寺的官員詳細的介紹大宋的教育體係,並且把其稱之為陛下的千古文治,對於這些人眼中流露出的驚歎和羨慕,接待官是相當驕傲的,這算什麽,還有更多的東西沒說呢!

  參觀完學校自然要參觀工廠,而街市這東西卻沒什麽好參觀的,誰都知道大宋的商業最為繁華,天下商賈貨物匯聚於此,隻要有時間,自己單獨去轉轉便是,沒必要讓鴻臚寺的官員特意陪他們去。

  對於工廠的神奇,這些來自遼朝的讀書人紛紛被震驚了,他們看著眼前不斷從傳送的皮革帶上出現的商品說不出話來,他們看不見過程,隻能看見一柄柄上好的,削鐵如泥的寶劍從這些皮帶上掉下來,然後便有專人把這些寶劍裝入劍鞘中來回摩擦,最後便的完美契合。

  當他們要進入裏麵的房間時,卻被鴻臚寺的官員拉住,提出相當嚴厲的斥責後這才作罷,但這工廠已經給他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