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09
  北京城的三司之中,包拯望著庫房門口不斷進出的商號掌櫃微微感歎:“現在咱們大宋的商賈可謂是中流砥柱,這些錢財可不是小數字,今日已經有近百人了,不知明日還有多少,老夫聽說有些人甚至是從福建路趕來的。”

  蔡伯俙嗤之以鼻道:“這些錢他們當然要出,北伐遼陽府,打通大宋與遼東的聯係,再加上遼陽府和中京道的州府,他們的市場又有多大,賺到的錢財又有多少?上繳國庫的又有多少?!”

  給他這麽一算,還真是,包拯有些張口結舌,摸著胡子驚訝的問到:“你也是經營過蔡記的,可知這些商賈一年能賺多少錢?”

  蔡伯俙苦笑道:“蔡記是大不錯,可現在卻移交三司不歸我管轄你又不是不知道,莫非是故意消遣晚輩?若是讓晚輩估計,這天下商賈一年所得之總和,概數十億貫不止,朝廷去年的商稅便有億貫了不是?”

  包拯瞥了蔡伯俙一眼:“稅乃國之本也,豈可窺伺?”

  “本駙馬還是堂堂三司副使,難道不能一觀?”

  “何故?”

  “無他,好奇爾!”

  和包拯聊天就這樣,總是上綱上線,所以趙禎不喜歡和他聊天,而蔡伯俙也是沒有辦法,若是能避開,他早已躲的遠遠的去了。

  蔡伯俙可不敢告訴他這些商賈為何要向朝廷提供捐獻,為何把自己幸苦賺來的錢送到三司的庫房,還不是東窗事發了,張德昌也沒能逃過皇城司和黑手的海捕,最終先一步落網。

  按照初一的法子,他的家人沒有一個幸免,全家連同家丁護院在內二十八口盡亡與府宅之中,張德昌在得知“真相”之後,果然以是王實等人所為,與西京洛陽擊鼓鳴冤。

  在皇城司的執事官麵前痛訴三家之罪,後自縊於囚室之中,致死也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初一設下的局,他其實就是一個無辜的被利益用的棋子。

  最終的結果讓蔡伯俙無言,每當他夜晚閉上雙眼的時候,總能看到張德昌死不瞑目的眼睛。

  蔡伯俙覺得最終王實的脫罪,三方背後的商賈花錢消災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官家在最後還是赦免了這些罪人,死去的也隻有破虜營的五百將士以及宋遼邊境上的歸民,當然還有他張德昌…………

  這些人命相比大宋的國運,相比陛下的運籌帷幄似乎一錢不值,為此他試探的向官家奏報過,而趙禎給他的答案很簡單:“眼下的這種慘事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慘事不再發生。”

  蔡伯俙想想也是,這一點誰也沒有預料到,影響之大,波及範圍之廣,甚至影響到了宋遼之間的和平,若是大宋的商賈還沒有這般強大富有,這事情也許就不會發生。

  但趙禎否定了他的猜想,並告訴了他,若是大宋沒有這些商賈,也不會有如今的局麵。

  想想也是,如今大宋的國稅相較前朝不知翻了多少,就是因為這些稅收,朝廷才有錢修建公路,才有錢新建學院,才有錢給大宋的將士們披上堅甲和利刃。

  ………………

  包拯突然低聲對蔡伯俙問到:“蔡記雖說是交給三司打理,可為何皇城司派人來任職?官家是何用意?”

  蔡伯俙微微一驚望著包拯道:“包相公怎知是官家的用意?”

  包拯翻了個白眼:“皇城司乃官家的內諸司,若是沒有官家的授意,如何會派人過問三司之事?”

  蔡伯俙稍稍正色,望向包拯一字一句的問到:“包相公,您覺得煤,鐵,銅等諸多礦石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呢?還是在民間商賈的手中好?”

  “說的什麽渾話!當然是在朝廷手中妥當!”

  “那咱們大宋的交通,鐵器,軍械營造,書院,醫院之類的東西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呢,還是…………”

  “又是渾話!這些當然也是在朝廷手中好!”

  包拯抬手就要往蔡伯俙的頭上招呼,隨即手臂停在空中,驚訝的望向蔡伯俙:“你的意思是官家要把這些全部收歸朝廷,並有朝廷經營?!所以蔡記……”

  “晚輩什麽都沒說,您什麽也不知道……”

  蔡伯俙搖搖晃晃的走了,隻留下包拯一人站在三司的庫房外呆立,許久之後他才緩緩渡步離開,而所去的方向便是三司的簽押房……

  趙禎國有化資產的計劃給了包拯以強烈的震撼,一種從未出現過的思維模式橫空出世,打破了原本的固有思想,在士大夫的傳統觀念之中,朝廷隻要向天下收稅便可,豈能自己經營商賈生意,一來有辱斯文,二來背上一個與民爭利的惡名。

  但包拯看來,把一部分的生意國有化卻是極好的,他主持三司多年,明白其中的利害,就比如礦石,大宋的礦石原本是朝廷出錢雇人開采,後來便放給了商賈,雖然產量提高,但總有隱瞞和私賣。

  這還算不得什麽,大宋的書院乃是培養後生學識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卻比不上富商豪紳自己設立的私塾,而官宦子弟也多去家族書院,鮮少有人踏足官辦書院!

  若是把大宋的書院經營的好,讓天下讀書人有處學習,有處讀書,包拯覺得就算這商賈進駐三司也算不得什麽…………

  至於醫院……也隻有官家強行設立的州府醫院才算數,那些在縣城之中的怕是早已名存實亡,民間醫者與其為朝廷坐診,不如自己開設醫館,給自己的醫館坐診的同時順便還能買點藥。

  所以對於趙禎要把這些東西收歸蔡記經營,包拯自然讚同,同時他也會上疏奏請此事,蔡伯俙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他以為自己不知道官家的心思?實在小看包希仁了!

  蔡伯俙除了三司的衙門便向宮中而去,而趙禎早已是在午後的陽光中睡熟,這段時間他太累了,王實等人策劃的邊關之事,大宋對遼朝用兵,再加上資本的改革,這些都讓他筋疲力盡。

  蔡伯俙小心的站著,三才更是小心的遞過了一個錦凳,一點聲音也不敢發出,指了指錦凳微微搖頭,又給了一個威脅的眼神,蔡伯俙知道他是什麽意思,若是自己把官家吵醒,怕是又沒有機會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