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81
  對於大宋的這次北伐,遼朝是最為無奈的,甚至是覺得冤枉,朝堂之中充斥著各種言論,譴責邊軍守將的,責罵樞密院的,反正是所有和軍方有關的衙門,武將一個都沒落下。

  遼朝在大宋的密探早已發現北京城的動作,可以說在趙禎下旨之前便發現了不對勁,無論是百姓之中的輿論,還是朝堂之中士大夫的義憤填膺,都足以說明宋遼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在經濟上受到大宋打擊的遼朝國力一落千丈,丟失燕雲之地的後果正在逐步的表現出來,消息傳回遼朝國內,仍舊有些文官想盡辦法的打算避免和大宋之間的正麵交鋒,提議休養生息。

  但遼朝的武將和貴族甚至是皇帝都覺得主動向大宋示弱,簡直就是自取其辱,堂堂大遼怎能向漢人低頭?別忘了,咱們可是南下打到過距離東京城不足百裏的檀淵的!

  於是在這個緊要關頭,政治正確取代了理性,遼朝在最後的時刻依舊沒有對邊軍守將的問題進行徹查,也沒有對大宋服軟,仿佛是捏著鼻子認下了這種事情。

  這就不得了!

  趙禎身為一國之君,遼朝屠戮大宋歸民,你遼朝居然一點態度都沒有,一點表示都沒有,這便是相當挑釁趙禎身為皇帝的威嚴,皇帝有的時就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帝王受辱,則臣子失節,武將無顏,百姓失主!

  放在以前大宋勢弱的時候或許能捏著鼻子認下,可現在…………自然要毫不留情的反擊,不單單是宣誓皇帝的威嚴,也是在宣誓大宋的威嚴!

  蒼宇之下,四海八荒之內,誰能挑釁至高無上的帝王威嚴?即便是遼朝也不行。

  龐大的帝國機器運轉的速度完全超過了密探的想象,從大宋皇帝下旨樞密院開始,整個北京城便已經蘇醒過來,大宋強大的後勤保障和運輸能力驚呆了來自遼朝的密探。

  上四軍的士兵幾乎都是乘坐馬車前往山海關的,四匹馬拉著的馬車,一次能運輸十幾名士兵甚至更多,沉重的武器裝備和箭矢之類的消耗品都由專門的馬車進行運輸,而不需要士兵自己攜帶。

  這就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將士們的負擔,奔跑在水泥路上飛速前進的馬車看的密探驚駭的同時心中也升起一絲嫉妒和羨慕。

  密探們在把自己看到的情況詳細的報告給遼朝之後,遼朝的朝堂便成了上京城中最為嘈雜的地方。

  文官怯戰,這麽多年來大宋的崛起使得遼朝的漢臣文官越來越擔心與大宋之間的戰爭,可以說儒學學的多了,知道的東西也就多了,而知道的多了,恐懼的東西也就多了…………

  這些文官不是不清楚大宋的實力,更不是一心隻讀聖賢書的蠢蛋,相反他們看到了大宋的軍力,也看到了這個帝國強大的國力,因為了解,所以恐懼。

  武將依舊是出自契丹的貴族,在他們眼中,戰爭早已開始,當初所謂的佯攻顯然是在試探大遼的反映,這時候若是已久把宋人的進攻當作是佯攻來看,那就是死路一條。

  宋人皇帝最擅長的便是虛虛實實,當初的燕雲一戰便是打著軍演的旗號揮兵北伐的,年前的那場佯攻不單單是為了遼東而上演的圍魏救趙之計,很可能就是這次北伐的預演!

  如今宋人在山海關重兵集結,如離弦之箭,覆水難收,豈能輕易退兵?這時候大遼應當做的便是防守反擊,調集重兵與中京道沿線防守,避免宋人長驅直入的北上,最終還是以保護上京道為主,這裏是契丹人的根基所在。

  對於武將的提議,耶律洪基是極為讚同的,無論如何都要保護上京道和上京城的安全,宋人強勢如此,應當小心為上,誰知道這次北伐是不是以滅亡大遼為前提的?

  至於文臣上疏的求和之策,耶律洪基看都不看,永遠是千篇一律的退縮,難道大遼的勇士就不敵宋人?難道自己就不敵大宋皇帝?!

  宋人既然在山海關集結,那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即便是耶律洪基也知曉,眼下宋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與其浪費時間和宋人斡旋,還不如早日整兵備戰!

  這一次,垂簾聽政的太後蕭撻裏罕見的沒有反對他的意思,並且和耶律洪基站在了一起,駁斥了朝臣中主和一派的提議,大遼從來就沒有向任何人妥協過,即便是他趙禎也不行!

  但蕭撻裏在支持兒子的同時也參與進了這場戰爭的指揮之中,身為太後的她不單單是一國之母,更是高於皇權的存在,在名義上太後的地位就在皇帝之上,而因為契丹貴族對她的信任,在實權上蕭撻裏依舊高於耶律洪基。

  遼朝的權利過度使得蕭撻裏順理成章的擁有了監國之權,又是契丹貴族所擁護之人,再加上前幾年皇帝親政之後,遼朝愈發的難以和大宋抗衡,在這個女子也能參政議政的大遼,蕭撻裏這位能力出眾的皇太後自然被人們高高舉起。

  即便是耶律洪基不想承認也不得不說,太後的能力確實超群,有大魄力和大手段。

  宣政殿的朝堂之上,珠簾之後,麵對熙熙攘攘朝臣,耶律洪基的無奈時,蕭撻裏於珠簾之後大怒:“此萬急之時,但商討如何拒敵,何故在朝堂之上爭論那些不相幹的?!大遼興衰與爾等一體,興則爾富貴綿長,衰則爾等敗亡,兩者之選,其心不明?!”

  張儉敬畏的望著蕭撻裏,這才是大遼真正的柱石,在群臣慌亂,皇帝沒有主意的時候,太後出聲訓斥,以振朝綱。

  “宋人北上也不是第一次,有何慌亂的?調集重兵阻截便是,雖中京道地域廣闊,但已然是我大遼的先祖一刀一劍拚殺出來的,豈能輕棄?何況中京大定府乃是聖宗皇帝於統合二十二年所建立,其中典故還有誰記得?”

  眾人呐呐不言,蕭惠出班道:“當年聖宗皇帝行至老哈河,遙望南方霞光閃爍,有郛郭樓閣之狀,一派瑞氣,便與此地建都,我大遼曆代帝王常駐於此…………”

  蕭撻裏怒喝道:“曆代帝王常駐於此……現如今還敢嗎?膽氣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