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著的人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357
  耶律洪基畢竟是個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性格是不可避免的,同樣也是矛盾的,昨日還覺得大宋沒有什麽了不起,不過是兵強馬壯了一些,自己手中的契丹勇士也是相當了得。

  可今天一大早在收到大宋北伐的消息後他便驚慌失措起來……

  自從耶律宗真戰死的這麽多年來,宋遼之間幾乎沒有什麽摩擦,大宋的心思也都放在了別的地方,或是西夏,或是倭國,要麽便是開發南海之地。

  並沒有與遼朝之間發生什麽實質性的衝突,隻不過宋遼邊境上的摩擦不斷而已,這種摩擦已經到了兩國習以為常的地步。

  最多是大宋在攻伐西夏的時候,耶律洪基想效仿先帝禦駕親征,隻不過最後也不敢觸及大宋的鋒芒,也沒有對搶奪沒藏黑雲一事放在心上,畢竟大遼占據了後套之地,也算不得虧本。

  現在,大宋舉兵北伐,足足四十萬大軍,這可不是開玩笑,稍有不慎便會有滅國之危險,但讓朝臣們欣慰的是,即便皇帝慌張起來,即便他被嚇住,但卻有蕭太後主持大局。

  怎麽說呢?也算是大遼不幸中的萬幸了吧?

  遼朝的宣政大殿之中,朝中的臣子幾乎都到齊了,眼下說是遼朝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也不為過,宋人揮兵四十萬虎狼之師北上,氣勢之強盛堪比大宋太宗皇帝的兩次北伐。

  當年太宗皇帝也不過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伐而已,到了他趙禎這裏,人數居然翻上了一倍!

  四十萬大軍對於失去燕雲之地的遼人來說實在有些多了,宮帳軍和部族軍是遼國軍隊的主力,常規人數也不過才在三十萬左右,有時甚至不滿三十萬人。

  再加上被遼東分去了一部分兵力,眼下大遼能調集的軍隊數量隻有區區二十多萬人,即便是以征召令發動全國,也最多能集結四十萬大軍而已,可大宋的後備力量不知道有多少。

  這四十萬人可不是宋軍的全部兵力,熟悉大宋的遼臣耶律賈在宣政殿中侃侃而談:“大宋之軍並非如表麵上看到的那樣,人數上不知有多少,而且大多藏兵與民間,非大戰不可知也!”

  他的話讓一部分人信服,畢竟他耶律賈乃是常駐大宋的使臣,隻不過因為之前大宋的使者從上京城中撤走,他也被從大宋召回了而已。

  否則他耶律賈怕是還在大宋的北京城中嘞!

  十幾年遣宋使的身份讓他對大宋的一切都比遼人了解,若是沒有血統的限製,可以說連口音在內他都是個地地道道的宋人!

  但有些人卻對他的話嗤之以鼻,就比如大殿之上的耶律洪基,心中是懼怕大宋的,可他卻要刻意的顯示自己的堅強與不屑:“荒唐,大宋年年削減戰兵,自從趙禎當了皇帝,裁撤廂軍不說,連禁軍的人數都控製在六十萬左右,比真宗朝的人數還少,除去守城之軍外,他趙禎最多也隻能調動四十萬大軍了!”

  眾人想想也是,皇帝的話並非是臆測,而是有條有理的分析,看來年輕的皇帝已經成熟了許多,對宋朝的事情也有所了解。

  而四十萬大軍也正是大宋此次出兵的所有兵力,但這也比大遼的三十萬人要多得多,不過遼朝卻占據了巨大的優勢,地形上遼人對自己的土地更加熟悉,人數上更是能發動全國的壯勞力備戰抵抗宋朝的侵略。

  至於禮法上,大遼也站在了至高點,宋遼兩國原本就是兄弟之國,本應相安無事,如今宋朝不僅奪了大遼的燕雲之地,更是出兵北伐,打算亡國於遼!

  在遼人看來天時地利人和他們都占據了,可耶律賈不這麽認為,身居大宋多年的他微微皺眉,不知為何國朝之類的君臣都對這次戰爭保持如此樂觀的態度?

  看了看珠簾,最終耶律賈轉頭望向張儉緩緩開口道:“左丞相,請允耶律賈細說。”

  張儉是主持這次朝會的重臣,因為在大殿之上不光有皇帝,更有垂簾聽政的太後,出於對兩位的尊重,朝會便應當交由朝中重臣主持。

  這便是遼朝在多年太後垂簾的時候總結出的金科玉律,有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權利下放給並不是地位最尊崇的人。

  張儉自然不會對耶律賈有多少刁難,對於這位在大宋多年的使臣,他的情報甚至要比一些密諜的情報來的重要得多,況且耶律賈本就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否則也不會在大宋多年而沒被抓到任何把柄的全身而退。

  “耶律賈身為遣宋使,久居於宋,見識自然不是我等能比,且說說宋人有何不妥之處?”

  耶律賈微微點頭,轉身對上首的耶律洪基以及蕭太後行禮道:“啟稟陛下,太後,宋人之軍與我大遼不同,乃是三年一招募,三年一退伍,所有士兵除去戰功卓著者,或是武藝高強者外,其餘皆要退伍還鄉,朝廷再招募新軍入伍,以老兵訓之。”

  這一點許多遼臣都知道,並不算是什麽秘密,耶律賈緊接著開口道:“如今已然數十年過去,大宋有多少老兵退伍?有多少老兵藏於民間務農?他們身上有著朝廷發放的銅牌以驗真身,待大宋朝廷號令發出,這些人披上鎧甲,拿起橫刀弩箭便是一員可戰之兵!”

  宣政殿中的眾人長吸了一口涼氣,天爺爺!若是這樣算下來,大宋的後備之軍不知幾何?!

  耶律賈再次開口道:“這些還隻是大宋的兵員,若是其他便更是遠超我大遼,路上皆是水泥鋪就的公路,上京城中也有水泥路,可相比大宋卻少之又少,大宋之水泥路四通八達,連通各州,府,陪都,京師,甚至下屬縣城,戰事一起,單單是運兵運糧便超過了我大遼。”

  說了這麽多耶律賈的話讓宣政殿中的滿朝文武渾身發寒,蕭惠皺眉的開口道:“你這麽說來,莫不是讓我大遼坐以待斃!?”

  耶律賈搖頭道:“韓王莫急,此事不至於此!耶律賈認為,宋人這是在虛張聲勢,以四十萬大軍之威,解遼東之亂局,為的就是讓我大遼把黃龍府的八萬大軍調回南線!”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不屑的露出嗤笑,四十萬大軍為遼東的十萬人做掩護,這怎麽可能?要知道四十萬人進軍大遼,所需用度便是每日巨萬,何況剛剛受到消息,灤河城陷落,北安州,澤州危在旦夕。

  中京大定府更是接連派出使者前往上京城求救,若是宋人並非北伐,豈不是天大的笑話,他趙禎莫不是個傻子不成?!

  但很可惜,唯一看透真相的隻是耶律賈,連張儉都不相信他所說的話,因為這一切都是推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