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12
  “諸位臣公對修築長城還有疑議嗎?”

  在朝會的最後,趙禎忍不住再問一句,大宋的乾宇殿中安靜的不像話,所有人都靜靜的但卻充滿堅定的望著禦座上的皇帝,趙禎覺得自己顯然是說了一句廢話。

  “吾皇聖明!”

  隨著龐籍的話,朝臣們如潮水般紛紛拜下:“吾皇聖明!”

  恭維的話挺多了也就成了一種禮儀,反正趙禎是這麽認為的,修築長城的好處實在太多,而趙禎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勞命傷財的惡政,現在看來並非如此,若是惡政,為何曆朝曆代都堅持不墜?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便解釋了長城存在的理由。

  散朝之後,這項最新的旨意便在朝野開始運轉起來,整個北京,整個大宋都在議論整件事,大宋要修建長城了,這消息如長了翅膀一樣傳遍每一個角落。

  趙禎從沒想過要保密,事實上這麽大的工程也瞞不住遼人,民間的朝報上滿是修建長城的消息,另外還有一些有識之士的解讀,百姓們愈發的支持了。

  誰都知曉,如今的大宋若是要修建長城少不得征召民夫,而按照官家的態度,這又是一項好差事,因為隻要是朝廷的勞役,就從沒有虧待百姓的道理。

  大宋的長城沿著現有州府邊界,依托地形建設,東起營州的渝關,西到沙州玉門關,這是一條連接秦隋唐古長城的全新工程,大宋不單單要修建自己的長城,更要連同所有在大宋境內的長城故道。

  大宋的長城不單單要負擔起邊牆的作用,更是一道封鎖民間商賈,預警傳遞消息的重要途徑。

  趙禎看著熟悉的輿圖微微感歎,曆史真的是那麽的巧合,所謂的營州渝關就是明代的山海關,而玉門關自然不用說,狄青等一般武將甚至上疏要在肅州與沙州之間重修一道險要的關隘,雖然名字沒想好,但位置卻與後世的嘉峪關如出一轍!

  用一道凹凸的線條在輿圖上畫下長城的痕跡,一道類似與明長城的邊牆出現在了大宋的版圖上,這將士中原王朝抵擋遊牧民族的人造屏障。

  朝臣們說的對,大宋沒有長城,有民族便可以時不時的捅上大宋一刀,然後利用自己的快馬揚長而去,但有了長城他們便要掂量掂量。

  越過長城本就不容易,城牆上的關隘,藏兵甬道便是一個極難攻克的存在,何況烽火台很快就會暴露他們的位置,更多的援軍會如同潮水般不斷襲來。

  即便是他們成功了,越過了長城又怎樣?

  很有可能這是他們覆滅的開始,因為長城不光會對外防禦,對內也一樣……

  一旦大宋有了長城,遼人再想揮兵南下仿若登天,這項連綿不斷的防禦工程最大的作用便是限胡馬之足,隻要限製了騎兵的機動性,遼人基本上便難以逾越。

  但長城並不專是為防守的,同時它也是準備進攻的基地。在長城以內可以練兵屯糧和聚積一切軍事物資。

  若是沒有長城在後方掩護,那秦漢以來若幹次大出塞的軍事行動,尤其是當年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諸名將的出塞,便不可能。

  之後漢和帝時竇憲的大出塞,一役把匈奴打過金微山一役,更是空前的大成功。

  可以這麽說,若是沒有長城消滅胡人基本不可能,但有了長城之後,胡人基本上便沒有優勢,中原王朝就像是有了掩體的戰士,隨時可以出擊攻伐草原民族,當草原民族反擊的時候,再次退回掩體之後進行防守反擊。

  以大宋如今的國力,耗也能把遼人耗死!

  狄青站在勤政殿的輿圖之前,伸手虛指凹凸的線條道:“陛下,若是我大宋長城修建完畢,在北伐之前,可以十萬鐵騎為擾敵之用,十萬鐵騎分為二十個指揮,四個指揮為一軍,十軍由不同的方向出擊騷擾,接應北伐。”

  趙禎微微點頭:“可起擾敵之用,騎兵來去如風,隻需毀壞遼人田地,擊殺守軍,縱火焚衙,可使遼人驚懼。”

  “官家聖明,此乃擾敵之計,十軍每軍一萬鐵騎,化整為零四散出擊可使遼人防不勝防,若遼人大軍來援助,可退守長城堅守,以烽火台為號,若遼人攻城,可化零為整,十萬大軍迂回於側包圍之,殲滅之!”

  以狄青的才能,確實能把長城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趙禎從沒有懷疑過這一點,看著這條凹凸的紅線,趙禎仿佛看到了一座座要塞出現在一旁,同時也會出現一座座繁榮的城市。

  大宋就是這樣,在邊地尤其喜歡修築堡寨以防戰爭突如其來,而同樣的又喜歡在邊地開設榷場與外族貿易,這已經成為大宋的習慣了,榷場的出現同樣會帶動城市的發展。

  “朕聽說你自己畫了長城的圖影,回去後遞上來朕瞧瞧,若是妥當便以你的圖影作為將作監圖鑒之用。”

  趙禎的話讓狄青激動,他早在收回燕雲之後便開始繪製城防圖影,為的就是修建長城之用,如今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臣遵旨!待臣回家後稍稍修改便上呈官家禦覽!”

  趙禎揮了揮手:“退下吧!三才,傳三司使包拯覲見。”

  勤政殿是趙禎的書房,即便留身奏事也是單獨召見,狄青退走之後便對準備進入大殿的包拯微微點頭,包拯暗自鬆了一口氣,狄青是在告訴他官家是鐵了心的要修建長城了。

  包拯看著輿圖上蜿蜒的紅線心中微歎,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紅線每一段,每一毫,每一厘都將耗費巨大的開支!

  顯然官家召見自己是為了國庫的國帑,修築長城從來就是耗費極大的事情,所用錢財可謂萬巨!

  隻要包拯進來,三才便知道官家與包拯之間必發生一場不愉快,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官家每每有計劃,都需要大量的錢財,而包拯這個鐵公雞往往一毛不拔。

  “官家,長城非一日而成,三司已經做出估算,少則三年,多則五年!”

  “朕要調遣二百萬人,何況大宋有公路相連,所需用度要不得多少時日便可抵達邊地。”

  “官家,這些都要派大軍駐守,北伐必須推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