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78
  慶曆這個吉祥喜慶的年號曆時五個年頭了,大宋的變化依舊驚人,仿佛這個王朝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北京城中的商人愈發的多了,誰都知道北京城的商賈遠遠沒有大同府來得多。

  而接納大量勞力的工廠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無數的商品從這些工廠之中源源不斷的賣向各國,即便是與大宋表麵融洽背後多有齷齪的遼朝都需要大宋的商品。

  沒辦法,大宋的製造業在這個時代領先於任何一個時代,做工精美,價格便宜的商品無論在哪都極具競爭力,大宋的商品行銷天下,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抵擋得住。

  這是趙禎的一種手段,以大宋出色的製造能力衝擊各國的手工業,所有人都知道薄利多銷的道理,大宋的商賈也不能例外,他們往往會把價格壓得很低,以至於遼朝高麗等國的匠人費心費力製造出來的東西完全不能與大宋的相比。

  雖然大宋是工廠製造的商品,但質量沒得說,大量的工人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並以器械輔助,成本算下來低得多,幾百年是運到遙遠的阿巴斯王朝也是大有賺頭的。

  自從趙禎讓良子徹底死心之後,她這個倭國皇女便開始在北京城中“閑逛”三才特意吩咐人對她多多“照顧”而這也是趙禎所希望的,北京城是大宋的中心,城中有許多不可告人的東西。

  對於大宋來說並沒有什麽閉關鎖國的政策,相反大宋對外極其開放,隻不過在這個時代想要守護一些東西並非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北京城中的工廠也不是什麽地方都能去的。

  大宋對蒸汽機的保護極為誇張,格物院的匠官隔三差五的前去檢查,而蒸汽機的所在之地更是重中之重,北平府的衙役站班不算,更有禁軍巡視。

  大型的工廠當然有蒸汽機,多是些煉鋼鑄造的工廠,他們不光能生產菜刀農具,更是可以生產大量的鎧甲和兵刃。

  蒸汽驅動的大錘裹挾著巨大的動能重重的砸在還未成形的鐵劍上,工人反複的反轉這塊劍胚,不一會的功夫便能生產出一柄上好的鐵劍。

  在淬火的熱氣中,花紋精美外表華麗的鐵劍便誕生了。

  良子震驚的望著這柄剛剛鍛造出來的鐵劍,經過一會的打磨,開刃,裝鞘,掛蘇流之後,這柄劍便可銷往外朝,當匠人聽說是倭國皇女要買這把劍之後,便在這把劍上鑲嵌了精美的寶石。

  紅寶石鑲嵌在劍柄上,而建橋上以藍寶石勾勒出一副北鬥七星之狀,名字也很華麗,七星瑤光配上這柄劍實在是不為過。

  宮中的內侍以吃人的眼神望向匠人,恨恨的從懷中掏出一張交子拍在他的手上:“五百貫可要你收好嘞!!”

  匠人笑眯眯的說道:“多謝大官了!”

  良子摸著劍身上突起的精美紋路,再看看那鑲嵌的恰到好處的寶石一時間呆滯,這柄劍若是到了倭國,最少也要賣出千貫的高價,即便是自己在藤原家看到的寶劍也比不上它。

  不隻是匠人因為自己是個女子故意設計的還是其他原因,輕輕按壓機簧,手中的寶劍便彈出一截,白亮如月光般的劍身露出徹骨的寒意。

  “這還真是把好劍呢!”

  良子揮劍斬向一旁的試劍木,包裹了草席的木頭應聲而斷,匠人在一旁擊掌道:“公主好臂力啊!”

  還劍入鞘,良子向匠人鞠躬道:“多謝大師的劍了!”

  內侍撇了撇嘴,而匠人連連擺手驚叫道:“算不得大師,算不得的!這……這如何使得嘞!”

  內侍鄙夷的說道:“這樣的寶劍隻要他想,一天可造出數十乃至數百柄來,真正的好劍他可沒能力造出來,官家的天子劍才叫厲害嘞!您問他可能造的出?”

  良子微微點頭道:“這柄劍到了我倭國便是堪稱神兵了,大宋的手藝端是神奇……我們走吧!”

  內侍還想說什麽,但瞧見良子的表情落寞也就識趣的閉上了嘴,他雖然不知為何,但卻知曉什麽叫察言觀色。

  良子心中的震驚已經無法用預言表達,顯然所有人都沒說實話,這樣的寶劍雖然華麗,也足夠鋒利,但比之大宋將士們使用的兵器肯定不足。

  宋軍所用皆是唐代的橫刀,微後的刀背極為適合劈砍,而眼前自己手中這“中看不中用”的寶劍便能輕鬆砍斷試劍木,那大宋將士所用的橫刀呢?

  最為關鍵的是這刀劍的生產速度,實在太過驚人了,反複的捶打不需要人力,其中的雜質便會滲出,一天怕是最少也能有數百柄橫刀生產出來吧?

  其實良子今天最想看的便是大宋的陌刀,但從頭到尾她都不得一觀,唯一的收獲隻有手中的這柄七星瑤光。

  一騎飛快的衝了過來,見到良子的倭國儀仗後便翻身下馬,對著內侍的耳朵說了句什麽,之後良子便看到內侍的表情極為難看,眼神不自覺的向自己撇過來。

  良子是何其聰明的女子,很快便知道應該是不幸的消息傳來了。

  果然如她的猜測,內侍上前,臉色迅速便的悲傷,即便是良子都覺得自歎不如:“公主殿下,倭國傳來消息,您的父王,也就是倭國王上……薨了……”

  良子微微顫抖,諸侯死曰薨,自己的父皇即便是死了也沒有享受大宋的正確稱呼,在大宋眼中倭國永遠都不是一個帝國,而是一個藩屬王國。

  至於自己父親的死因,良子微微苦笑,怕是父親的大限已至,並非大宋做了什麽手腳,這麽做實在太過明顯了,而若是大宋真的要除掉父皇,完全可以率兵攻入平安京,不至於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

  良子轉頭望向皇宮,怕是現在的大宋皇帝比自己更不希望父皇離開吧?

  沒人比她了解大宋的手段,穩定住倭國,扣留自己的兄弟,待都護府的文武官員都到齊後,當大宋對倭國的文化改變之後,再讓自己回國繼承皇位才是最好的。

  可現在,人算不如天算,父皇的身體終於支撐不住了,也許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解脫,而自己的苦難也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