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61
  “旭兒你試一下別的寫法看看?比如更加白話一點,看朕的:“每天早晨,我擁抱太陽,親吻天空,在一個快樂而美好之中開始全新的一天。””

  趙旭和趙昀兩人大眼瞪小眼的望著趙禎,幹最後還是一旁的三才最先開口:“官家說的好啊!這才是文章練達,連奴婢我這個沒怎麽讀過書的人都知曉嘞!”

  隻能說場麵一度尷尬,最後還是塔利班驚奇的開口道:“陛下的文章頗有古羅馬的散文功底,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趙禎微笑著聳了聳肩:“這便是天賦異稟,朕不光精通格物,對歐羅巴的文章和語言也有所射獵,歐羅巴人常做詩歌以歌頌生活,華夏亦然,朕認為兩者之間也是互通的,不是嗎?”

  塔利班躬身道:“陛下的博學與思想如同夜空中不可勝數的繁星,浩渺而深邃,臣下歎服!”

  三才小聲的念叨一句“馬屁精”便向宮門走去,他要前往翰林院把今日官家朝政時示下回奏帶回來,每到正朔之月兩府相公可是有的忙了。

  大朝會之後不光要把之後計劃列出來,還要交給官家禦批,當然許多人為此在背後少不得要說酸話,但內心卻是竊喜的,因為不光兩府官員要如此,甚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遣官都要交出自己的計劃。

  趙禎最喜歡幹的事情便是在朝會之後進入宮中的崇文院,這是宮中的藏書之所,趙禎要感謝這個時代,大量堪稱精品的藏書集中於自己修建的智慧宮中,並且要感謝這個時代學者的崇高。

  大宋的印刷術已經發展的非常好,對於珍貴的書籍趙禎全部收藏在了崇文院中,在智慧宮中存放供人閱覽的都是重新印刷的版本,趙禎是大宋的皇帝,他有權把這些珍貴的稀世孤本收藏在自己的圖書館中,收藏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而趙禎經常來孩子來這裏,麵對浩如煙海的書籍,趙旭和趙昀兩人最大的疑問便是父皇怎麽把這些書從四海八荒搞來的?!

  當然他們不知道,趙禎自從建了大宋圖書館之後趙禎便開始養成這種習慣的,他已經不滿足於手抄本,而是更希望得到原著孤本,並且不惜一切代價買回來,最少這些書所花的錢要比三司討要的少得多……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總能給人以新鮮感,這種感覺讓人迷茫又充滿求知的欲望,大宋的智慧宮是對任何讀書人開放的,趙禎開始的有些擔心,但後來便發現自己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個時代的文人對書籍有一種瘋狂的執著,愛護書籍的模樣簡直就像是撫摸戀人,沒錯就是撫摸戀人……這是趙禎在看過龐籍讀書的模樣後得出的結論。

  誰能想想一個年過花甲的老頭在看到柏拉圖所著《理想國》時的表情是那麽的曖昧,眼神中甚至充滿了迷戀的感覺,趙禎了解這本書,他甚至從頭到尾的看過,書中涉及到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

  他不明白希臘的政治製度怎麽可能使得一個封建王朝的東方宰相迷戀,要知道希臘的製度是民主共和製,當然這種所謂的民主是貴族共和製,但這也是民主,且和大宋的政治體係完全不同。

  甚至可以說是對立的不可調和的巨大矛盾!

  但龐籍對這本書的癡迷程度完全超乎了趙禎的想象,在趙禎對他發問,如果大宋變成這樣的時候,這個溫文爾雅的君子一下變成了戰場上浴血殺敵的戰士,大有誰敢動大宋的製度便和誰拚老命的架勢。

  最後他的說法是:“此書所載之雅典簡直是不可思議,書中的民主一說看似荒誕卻有借鑒之功,這便是為何這個原本繁榮的國家徹底滅亡的原因…………官家咱們大宋絕不能變!絕對不能,這書中所寫雖然適合那個國家,卻不適合我大宋,國情不同,選擇自然也不同!”

  趙禎驚歎於龐籍的智慧,他說的一點也沒錯,是環境和文化使得古希臘和華夏的政治製度相差甚遠。

  ………………

  倆個孩子各自在藏書之所尋找自己喜歡的書,這裏的書籍不是按照宮商角徵羽分類的,而是按照所屬類別分開,這樣便使趙禎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書籍。

  門口的官吏已經習慣了官家前來“借書”,沒錯,就是借書,不知官家為何要規定,即便是在宮中所有人借閱崇文院的書籍都必須登記在冊。

  這些書本就是屬於皇家的,即便是拿走又如何?而且還要讓自己這個文官前來管理,隨便找個辦事伶俐的內侍來看管便好,但這也說明宮中書籍的重要,以至於官家希望外臣來監督。

  趙禎帶著兒子從崇文院中借了不少的書,趙旭借的是有關藝術方麵的書籍,這小子若不是將來要繼承皇位,趙禎真的想把他培養成藝術家,當然一個皇帝也能有很高深的藝術造詣,尤其是在太平盛世的時候。

  趙昀借的書連趙禎都唯恐避之不及,大多是《張丘建算經》,《九章算術》之類的也不乏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的《算術》一書,這是代數理論的啟蒙書,但在之後便是連趙禎都不願去看的深奧代數難題。

  但趙昀卻樂此不疲,可以說若他不是皇子,肯定會成為一個前無古人的海上……數學家,這小子還極為喜歡航海,無時無刻不希望自己逃離這陸地,並且極為喜歡在海上徜徉,若不是王語嫣對他死死的看住,說不定這小子早已去了水軍,反正趙禎不會製止自己的兒子。

  “官家!官家大捷!官家大捷!”

  三才叫聲簡直就像是在用揚聲器大喊,整個崇文院連同不遠處的中書門下和樞密院都能聽得見,趙禎微微皺眉道:“你這殺才得了什麽癔症?!大宋並未用兵何來的大捷?況宮中喧嘩禮數何存?!”

  三才躬身道:“啟奏官家,您忘了?蔡伯俙在倭國,前些日子蔡伯俙被圍攻於平安京,脫身之後倭人繼續窮追不舍,而劉德召率軍來援,以五萬大軍擊潰倭人近十萬精銳!”

  趙禎知道這數據肯定有所誇大,但這消息確實驚人,轉身對兒子說道:“你們先去書院吧,朕有事又得去文德殿了。三才,把劉德召,蔡伯俙,以及石元孫,楊爍的奏疏統統拿來,朕要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