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01
  與乾宇殿不同,文德殿與其相比稍顯狹小,自然也就距離君王更近一些,金伸權看著眼前年輕的皇帝,怎麽看怎麽覺得他似而立之年的人,反倒是更顯年輕,恍若二十歲出頭一般。

  這便得益於趙禎往日裏規律的生活,自律的節製,在他看來,每一什麽是比一具好身體更為重要的,古人講究本固方可枝榮,後世人常說身體是革命的,趙禎深以為然。

  幹咽了一下口水,金伸權忽然明白,大宋皇帝的可怕不是在於他的功績,也不是在於滅國多少,而是在於他的年紀,如此年紀輕輕便有一代聖君氣象,若是假以時日,這世上還有誰能匹敵?

  西夏已去,如今唯一能和大宋對抗的便隻剩下了遼朝,可遼朝還能撐上多久?如今遼朝燕雲已失,唯有西夏國滅之時所占據的河套之地東套之地,可西套依然在大宋的手中!

  電光火石之間金伸權便曉明厲害,難怪晚上嚴命自己無論如何也要促成這次與大宋的和談,對於高麗來說,這次就不是興師問罪,而是前來示弱請罪的,兩者之間的距離相差甚遠。

  於是金伸權的態度更加恭謙,小心翼翼的抬頭望向趙禎道:“外臣金伸權參見陛下,高麗拳拳之心,還望陛下明鑒!”

  趙禎微微點頭,也不廢話開門見山道:“把你高麗國主的國書呈上來吧!”

  趙禎相信,隻有國書才能體現高麗的態度,其他的都是虛妄,更不能相信使臣的態度,這個時代的外交一樣是個大學問,稍有不慎便可能理解錯意思,致使君王做出錯誤的決定。

  三才躬身地上一本大紅色封麵的國書,這是高麗國書的製式封麵,非常好認,高麗和大宋一樣也崇尚火德,因不能使用天子的明黃色,故以紅色為主,上有白色碎花以示規格。

  趙禎翻開奏疏恍惚間便覺得一股親切,奏疏的格式與內容仿若大宋的宗室上疏,高麗國主對自己的成為依舊是臣下,和大宋親王製一般無二。

  趙禎笑了笑,在外交的國書上,便完全看不見僭越,隻有滿篇的恭順,以及口是心非的阿諛,這樣的奏疏看的人大為爽利,畢竟是一國之主,如此恭順的稱呼大宋為上國,稱呼自己為陛下,趙禎即便是再厭惡高麗也提不起怒意來。

  王亨的這篇國書寫的非常恭順中肯,所有內容都圍繞一個主題,高麗希望與大宋恢複臣屬關係,並且兩國之間不再發生摩擦和碰撞。

  不得不說王亨的外交水平很高,文章寫的更是沒話說,一字一句皆得妙法,又糅合佛理在其中,讓人不得不信服,高麗的貴族與高層皆習中原文化,別的不說,單單是眼前不輸與自己的飛白便可見一斑。

  趙禎放下國書,望著眼前匍匐於地的金伸權道:“王亨的國書朕已經看了,頗為至純,朕深感欣慰,正使便說說你高麗的條件吧!”

  金伸權心中暗喜,同時也如頑石落地,緩緩起身道:“外臣遵旨,高麗與大宋隔海相望世代交好,自大宋立國,高麗便是大宋的藩屬之國,光宗、景宗、成宗三位國王均受大宋朝冊封,然時事變遷,淳化三年,契丹咄咄逼人,殺我邊民,奪我土地,我高麗奮起反擊,然終究是勢單力薄不可匹敵,無奈之下隻能奉遼正朔……”

  說著說著,金伸權的聲音越來越小,在外人看來這是唏噓,但在趙禎眼中卻是對大宋的埋怨,或是說譴責!

  趙禎揮了揮手打斷了金伸權接下來的話,此處已經有一些齷齪藏具其中,趙禎心中怒火旺盛,但卻不能發作,他要把事情再理清楚些……

  作為大宋的天子,趙禎自然對這段曆史的真正麵目了然於胸,趙禎明白金伸權所表達的乃是高麗對大宋的怨恨,怨恨當年大宋馳援與高麗。

  當年遼國與高麗首戰之後不敵遼朝,雖然表麵上向契丹稱臣,但暗中仍不斷請求宋朝支援,隻不過宋朝不願與遼朝交惡,對於高麗的求助均消極對待。

  隻不過還有一段隱秘趙禎更加知曉,當年高麗人的大軍進抵遼朝安北府時,遼軍克高麗蓬山郡,俘高麗先鋒軍使尹庶顏,高麗成宗王治遂遣侍中樸良柔奉表請罪求和。

  而遼朝忽然就把目標放在了大宋身上,別人不知道為什麽,趙禎卻清楚,遼朝對高麗的討伐隻是為了避免高麗與宋合謀,形成兩麵作戰的不利局麵,在達到威懾的目的後,遼軍遂退!

  所以自始自終,高麗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棋子又怎麽會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即便如此,但不得不說高麗人見縫插針,在明白自己的身份之後,高麗人便開始向遼朝索要一些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

  高麗遣中軍使徐熙來使遼,請賜鴨綠江以東女真故地,遼與高麗約定,高麗“奉遼正朔”,向遼稱臣納貢並與宋斷交,遼則賜高麗女真故地。

  可以說高麗太祖利用遼朝與大宋的衝突,從容的在其中撿了便宜,事實上並非是大宋不曾援助高麗,否則哪有太宗的第二次北伐?

  雍熙北伐之前,大宋便與高麗暗有盟約,腹背夾擊遼朝,但遼人頗有先見之明,遣使赴高麗請和。當下高麗雖未敢妄動,遼決意先發製人於當年七月詔諸道繕甲兵,以東征高麗。

  之後的事情便都對上了,太宗皇帝北伐燕雲之時,高麗人卻按兵不動,高麗國主王建乘機向遼朝索要鴨綠江之地,大發了一筆橫財!但犧牲的卻是大宋的利益。

  國與國之間的無信促使大宋與高麗的斷交,但高麗卻反咬一口,以大宋不助高麗為名,先行斷交又奉遼朝為正朔,為了掩飾自己的懦弱,還暗地裏向大宋請求援助,實則高麗人知曉,大宋絕對出兵相助,而天下人都會覺得這是大宋的不對。

  如此背約棄盟之舉,堪堪是被高麗人玩出了新高度,趙禎把一條條一件件整理清楚之後不覺得以是一身大汗,高麗之奸猾,顛倒黑白若斯!

  但這些趙禎卻不能說出來,一來為了大宋臉麵,而來便為了眼下高麗藩屬之事,身為君王,有的時候卻不能不隱藏自己心中的情感,喜怒不形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