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353
  既然有人挑戰自己的改革,那就要毫不猶豫的碾壓過去,趙禎知道,每一場改革都是不見硝煙的戰爭,但鮮血,屍體這些在戰場上最常見的東西卻是不缺的。

  若是執政者不能抵擋得住撲麵而來的壓力,最後所謂的改革便成為了一紙空談,甚至是一場鬧劇和笑話。

  作為一屆帝王,趙禎早已不是當年做事思前顧後的稚嫩皇帝,經過多年的征戰,在戰場上養成的銳氣與一往無前的毅力早已融入到了他的骨血之中。

  麵對壓力和未知的變數他不會恐懼,也不會妥協,眼前的慘狀在他看來不過是某些人給自己設置的一個戰場,若是連戰場都不上,豈不是已經輸了?

  從儀仗的車攆上起身,趙禎便在三才驚恐的眼光中跳下了馬車,他的驚恐不是因為別的,眼前這地方死傷百餘人,血煞之氣與天子不祥。

  隻不過他也知曉,官家決定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親衛司的親衛們便很快跟上,他們是護衛皇帝的安全所在,但不會去勸誡皇帝該去什麽地方,不該去什麽地方。

  跟隨在三才後麵的卻是皇城司的都知,禦藥院的老人趙德亮,在皇城司的地位僅次於三才這位都都知。

  趙禎轉頭望了一眼趙德亮,小聲對三才道:“莫要引起幕後之人的注意,更不可打草驚蛇,小心處理一下,朕在前麵,爾等深藏與後。”

  三才為趙禎整了整身上的燕居服,隨即道:“官家放心,奴婢一定會查出是誰在後麵耍手段!”

  邁步走向歐陽修,趙禎又看了看劉幾等人,歐陽修劉幾等人大禮參拜:“臣(學生)參見陛下!”

  太學的學生在見到帝王之時,自然應該口稱學生,太學是大宋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子監,自然也算是趙禎的學生,趙禎覺得既然是自己學生犯錯,自己這個“老師”也有一定責任。

  望著眼前伏地顫抖的劉幾等人,趙禎開口道:“你們都是太學的學生,今年廢棄太學體一事早有太學的學正傳達下去,又有朝廷的公文張貼於外,爾等不思如何改變文風,反而堅持守舊,這是誤己之錯。

  對於這種自己不求上進之事,朕自是不會追究,但為何要裹挾如此多的落榜學子殃及無辜之人?還要動手毆打朝廷官員?此乃以下犯上之舉。”

  “請陛下看在他們年輕無知,一時衝動的份上饒恕他們莽撞之罪!”

  歐陽修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人大為吃驚,錯愕,這歐陽永叔是怎麽了?為何要為這些學子開罪?!但很快便有人大為讚歎:“歐陽相公以德報怨,此乃君子之道!”

  趙禎望著歐陽修,又看向學子道:“此事牽連甚廣,又有人命傾覆其中,不可善了,否則大宋之律法豈不形同虛設?朕倒是想知曉,為何爾等要把矛頭指向歐陽相公,難道是落第不中,心懷怨恨?”

  劉幾顫聲開口道:“我等隻是不服,雖然是用的太學體,但無論是經意,策論,皆是花了大功夫,歐陽相公非但不取,甚至連看都不看,致使我等十年寒窗一朝盡棄!”

  趙禎笑了笑:“朕倒是覺得爾等不冤枉,太學體寫出來的東西本就險怪艱澀,國子監直講石介大惡四六文之西昆體,於是太學體便在太學中出現,可石介本人的即景詠懷詩朕也瞧過,文風卻毫無生澀難懂,反倒是流露出樸素之風!爾等隻學其形不學其意大為荒謬!

  何況太學體如此晦澀,根本就無法運用與朝堂公文之中,莫不成爾等得了官身之後,還要下屬,上官去猜你們的意圖不成?下屬,上官沒時間!朕更沒時間!這樣的東西寫出來和沒寫有何區別?!”

  趙禎說完便伸手道:“三才,把範仲淹的《西北平事疏》拿來!”

  三才躬身地上一本青色的奏疏,趙禎甩手扔給劉幾道:“爾等不妨看看,眼前這奏疏乃是出自範仲淹之手,即便是石介都曾跟隨其讀書做學問,反倒是你們的文章卻愈發的讓人讀不懂了!”

  趙禎親自解答了劉幾等人的不滿,同時明確的指出了太學體的錯處,劉幾等人無言以對,官家說的都是事實,可有一點卻沒說,如此多的考生都是用的太學體,難道就連才能都被一下否決了嗎?

  劉幾等人的無奈,趙禎怎麽會沒看見,張口便道:“今年落第便落第了,三年之後還有機會,知恥近乎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此三達德也!可如今爾等發下大錯,已是覆水難收,若是朕寬恕爾等,如何對那死去的無辜之人交代,如何對大宋百姓交代,如何對大宋律法交代!來人帶下去,命開封府知府事韓琦審理!”

  劉幾等人無言以對,後悔之情無以言表,麵對趙禎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解釋,他們終於伏地而泣:“官家聖明,我等迂腐不堪以至犯下如此大錯矣!”

  趙禎微微閉眼,長歎一聲:“爾等都是我大宋的年輕才俊,朕知曉你們當中有些人確實有才學,否則朕的國子監豈不是天大的笑話?但有才學歸有才學,朕卻不能姑息……朕不能……”

  說到動情之處,趙禎的眼角似有淚光閃動,三才大驚上前,伏到與地:“官家卻不可悲戚,有傷國運!親衛司還不把人移交開封府!”

  三才的話一出,圍觀的臣子,百姓嘩然,無不緩緩拜下:“陛下保重龍體!”

  趙禎揮了揮手:“平身,都平身吧!朕隻不過為這些青年才俊惋惜,為大宋惋惜!”

  歐陽修突然插話道:“陛下革除陋弊,開格物為學,此乃文治,臣相信這些學子並非技不如人,不過是稍稍迂腐罷了,如今陛下已然點醒,若是還能參加科舉,定然可以金榜題名!”

  趙禎微微點頭:“但願如此!”

  皇帝的車駕緩緩離開,四周的百姓已經開始了竊竊私語,在他們看來此次並非是陛下改製科舉而造成,而是這些學子的迂腐,不懂變通所致!

  龐籍望向晏殊,無奈的搖了搖頭:“官家這一手太過精妙,我等實在沒想到啊!”

  “何止精妙?此乃釜底抽薪之策,攏絡了太學的學生,如今誰人不覺得太學的學生是太過迂腐,是不懂變通,而非有心為之?!

  開封府的韓琦若是審理此案,一定明白官家的意思,放了劉幾等人的生路,他們能不把官家是為知己般的明君?”

  既然夏竦冷笑著點破了官家的計策,一旁的晏殊無奈歎了口氣:“我等還是向陛下請罪吧!沒能保住科舉已經是輸了,何必不輸的體麵些,官家不會刁難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