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64
  登州有一地,應能眺望海中蓬萊仙山而聞名於世,漢武帝東巡,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於是便有了蓬萊縣城,此地可跳海而望,隱約間瞧見水波不驚中有一仙山在霧氣中忽隱忽現。

  此處偶爾可見一座仙山漂浮於雲朵之上,謂之海市蜃樓,堪稱人間仙境,凡有仙緣者無不來此朝拜以示尊崇,時間長了,所謂的蓬萊仙山就變成了蓬萊仙島,也不知是說的海中島嶼還是天空中忽而閃現出的仙山。

  雖然如此,可在大宋鄧州,蓬萊,可不是那麽友善,甚至不願有人前來這裏,不因其他,隻因這登州蓬萊縣城對麵有一大宋禁忌之地——沙門島。

  說來諷刺,這沙門島堪稱鬼門關處、人間地獄,且就在蓬萊縣對麵,不知當年漢武帝前來眺望的仙山可就是它?

  要說他的位置,其實距離蓬萊縣不遠,隻在六十裏海中,海舟行者,必泊此避風,又因五代時置沙門寨,因此得名,但就是這個並未有什麽可怖之處的名字卻讓大宋從百姓到官員畏之如虎!

  自宋太祖建隆三年起,開始將犯人刺配沙門島。此外,通州島和瓊州等海島也是大宋發配犯人的主要地點,太祖的智慧自然是獨樹一幟的,這樣一來便有三點好處。

  大宋開國之初,沿襲五代舊製,朝廷往往把犯人都發配到西北邊陲之地,結果這些犯人一有機會就開溜,逃亡到塞外成了流寇,這些流寇又會被回鶻等部收編,成了他們的爪牙,從而對大宋邊防造成威脅。

  太祖猛然驚覺這不是養虎為患嗎?於是遂下令該流放的犯人不再往秦州、靈武、通軍等西北邊防之地發配,而是發配到南方,以通州島、海南島二地為主。

  後也不知是因路途遙遠,還是這兩座島被犯人擠滿了,遂又增設沙門島。

  其二更為直接,便是為了加強對重罪囚犯的管製。

  這三個海島通常離大陸比較遠,隻要管死島上的船隻,海島就無法自由出入,成為與世隔絕的禁區,犯人們插翅難飛。

  其三便是從趙禎親政之後才開始實施的,可以補充海防兵員。如今的大宋航海技術早已領先世界,登州海島眾多,天然的避風港自然也多的很,大宋已建立了戰力不俗的海軍,犯人中罪過不大,且有冤案者,可以成為海防兵員的補充和後勤。

  管理沙門島的長官為監押,雖然是沙門島上的最高管事,可他不但要受提點五島使臣察舉,還要受朝廷派出的京東路提點刑獄使轄製,權利也相對小得多,隻是在沙門島上一切都要聽他的。

  這裏的囚犯也大多是犯死罪且獲寬恕之人,多配隸登州沙門島,大多數是犯事的農、工、商等普通百姓,但也有一些獲罪的官員,諸如腐敗受賄的貪官、辦事不力的檢田使、行醫無方的禦醫、工作失誤的天文術士之流,所以沙門島可謂是三教九流皆有。

  真正讓趙禎這位皇帝重視沙門島的乃是京東路轉運使王舉元的上疏,這封《沙門弊疏》中有一句話讓趙禎頗為駭然。

  “每年配到三百人,十年約有三千人,內除一分死亡,合有二千人見管,今隻及一百八十,足見其弊!”

  也就是說本來配額三百人的沙門島十年時間中發配了三千人,除去大宋律法中允許囚犯意外死亡的一部分人,應當有兩千人尚存,可後來隻有區區一百八十人左右,這樣的死亡率已經高達十之八九!

  後來趙禎下旨徹查,畢竟這些官員既然不是死罪,就不應該死掉,隻要是人口無論如何都是對大宋有用的,哪怕做些苦力也能創造價值啊!

  後來王舉元徹查後再次上疏,奏疏中的內容看的趙禎也沒脾氣。

  最主要的原因是沙門島缺囚糧……沙門島的供糧乃自給自足製,由島上的八十多島戶供給。

  一開始,發配來的囚犯人數不多,囚糧供給還跟得上,可後來各地索要的送囚名額越來越多,審刑院將此島額定刺配人數由二百人增加到三百人,可這一百人的增額遠遠滿足不了各地的需求。

  送過來的犯人大量增加,獄卒人數也必須與之匹配,於是島上人滿為患,島戶們有限的糧食產出根本無法不夠分,遭殃的當然是囚犯,於是成批餓斃,其中不乏還參雜著一些得罪了獄卒的島民!

  再加上島上的根本就沒有人在乎囚犯的性命,自然也就沒有大夫,原本發配而來的禦醫便成了香餑餑,但他隻能為獄卒或是官吏服務,因為沙門島隻能殘酷地演繹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控製人數,否則所有人便無法生存。

  為了維持島上的犯人始終保持在二百人以內,不管配來多少犯人,超過島上的承受範圍就要淘汰掉,自然的淘汰太慢,獄卒們便會使用非常手段,將健康囚犯以各種手段迫害致死。

  這便是多年前趙禎受到的奏疏,也因為這奏疏罕有脾氣的趙禎大發雷霆,親手砸了皇宮中沙門島送來的血珊瑚,嚇得靈兒瑟瑟發抖,因為他覺得這東西惡心,乃是沙門島枉死之人的鮮血鑄就。

  在此之後,趙禎下旨,凡是沙門島之獄卒,皆數落地為囚!駐軍看守不得私放,而同樣的趙禎也在沙門島增設海軍,名為破浪,以沙門島為主港,利用發配之囚在工匠的率領下修造海軍戰船。

  而最主要的一點便是,沙門島上的囚糧皆有三司負責,以人數為基,逐年變動,即便是道上有島民囚犯三千也不會再有人餓死了。

  數年時間,這沙門島就變成了一座海上的勞改農場,匠人在此處指揮囚犯建造戰船,以功勞減免發配時間,如此一來沙門島的戰船一躍成為大宋建造的最快,最好的戰船,從沙門島回到大宋的囚犯也逐漸增加,這給了島上囚犯以極大的鼓勵。

  而破浪軍也在這些做工精巧,工藝精湛的戰船幫助下,一躍成為大宋海軍中最為強勢的一支,他們還有練手的機會,時常出入東海絞殺海寇,或是擔任護送大宋來往於倭國船隊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