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31
  靈兒躬身站在趙禎麵前,兩隻眼睛滴溜溜的亂轉,但就是不吭聲,每當這和時候趙禎便知道她這是在想托詞,每當自己要苛責她的時候,總是這般讓趙禎哭笑不得。

  “莫要以為你這般模樣就可蒙混過關,你說什麽朕都不會相信,朕倒要看看是誰家的“年輕才俊”放著大好的前途不要,偏偏打算做外戚……”

  靈兒猛然抬頭道:“他叫蘇軾!乃是資政殿大學士蘇洵的兒子……”

  “哼,不就是……蘇軾?……你再說一遍!?”

  趙禎的臉色猛然一變,詫異中帶著一絲驚喜,隨即收了臉上的表情,板著臉問到:“莫不是你一廂情願?我趙禎的女兒可不能如此受氣!”

  趙靈兒有些不相信的抬頭,眼前的父皇雖然麵無表情,可在眼睛中卻透露著一絲驕傲,而且從父皇的聲音中她便知曉,父親不生氣了。

  “他待我真情,女兒的感覺絕不會錯,您不是常說,找一個愛你的人要比找一個你愛的人好得多嗎?現在女兒找到了並且魚和熊掌二者得兼,如此還有何不滿意的?”

  趙禎一時無語,這丫頭倒是會舉一反三,用自己的話反駁自己,三個孩子當中,就數她趙靈兒最為聰慧,有著不輸與趙旭趙昀的智慧,要說手段,怕是這兩個小子加起來堪堪與她一般。

  “你當真認為他蘇軾能成為駙馬?能舍棄一生的榮華富貴?”

  靈兒用力的點頭道:“會的,他一定會的,我曾經悄悄對他說過,他的名字出現在父皇禦書房的屏風上,而他卻波瀾不驚依舊……依舊……非我不娶!”

  趙禎撇了撇嘴,這小子當真是囂張的緊,敢如此誇下海口,莫不是真的鐵了心不願進入朝堂?

  以他的才學和名聲完全有可能在將來成為朝中重臣,最讓趙禎看重的不光是蘇軾的才學和人品,更是他的思想,此人並不保守,而是頗有主見,他在太學中的文章自己禦覽過,相當有改革的頭腦,並非循規蹈矩之輩。

  越是這樣的人才越應該進入朝堂一展抱負,可他和靈兒的事情卻讓趙禎有些為難,相比女兒的幸福,一個得力朝臣算得了什麽?再說,隻要駕馭的好,即便是蘇軾成了自己的女婿依舊可以為朝廷出力,整個大宋格物精進,唯獨缺少一個主管格物的官員。

  雖然曾公亮和丁度二人在將作監以及軍械司出力頗多,可二人終究不是主管格物的文官,而屬於研究格物的文官,長期讓他們監造可以,但讓他們係統的管理大宋的格物,不斷研發銳意進取卻還是差上一點。

  最為重要的是,雖然二人看重格物,但在他們這樣朝堂“前輩”眼中,格物終究是奇技淫巧,登不上大雅之堂!並且朝中的格物官實在太少,或是低價官,或是被人瞧不起格物的出身,若是能有一官銳意進取,帶領大宋的格物衝擊朝堂,一種全新的局麵必然會出現,成為製約或是掣肘文官的另一股力量。

  趙禎不自覺的便把思緒飄遠,望著身前滿眼期待的閨女笑眯眯的說道:“如此甚好,既然你喜歡,朕便應允,朕早已對你說過,若是你有喜歡的男子,便可說出來讓朕斟酌一二,絕不會讓你成為聯姻的犧牲品,現在朕說到做到,但有一個條件,必須要等你年滿二十才能出嫁,現在你還太小,十六歲的小女女整天想著的什麽……”

  趙靈兒原本忐忑的俏臉僵住,隨即如花朵般綻放出來,她著實沒想到父親居然會如此通情達理,其實趙禎會如此不光是因為他想到了種種厲害,而是因為他自始自終就是站在超越這個時代的角度上來看待婚姻問題。

  並且趙禎自始至終都是在為女兒的婚姻著想,即便她要嫁給一個單純的善良之人,即便拿不出巨萬的彩禮,趙禎依然會想盡一切辦法“說服”自己,然後讓女兒獲得幸福。

  三才躲在儀門之後看了許久,直到看見趙禎和公主的臉上露出笑容才靠近勤政殿外的廊柱道:“啟奏陛下,鴻臚寺卿李敏覲見!”

  趙禎對靈兒擠了下眼睛便走,一邊走一邊對身後的三才說道:“傳……朕要看看契丹人倒底有如何固執,什麽時候才會善罷甘休。”

  三才微微對宮女裝扮的靈兒施禮後便跟上趙禎:“官家,遼人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這段時間如此囂張,得了後套之地還不安穩,居然打算娶咱們大宋的長樂公主,官家咱們當給他們一個教訓啊!”

  趙禎的臉微微沉下,三才的話沒錯,遼朝在西夏這塊大蛋糕上已經占了一大塊的便宜,雖然在興慶府外被自己擊潰,可是遼人並沒有損失什麽,他們至少還占著後套之地,隻要死守,大宋毫無辦法。

  而很快,遼朝便派出使臣前來大宋,提出和親的請求,這顯然是希望宋遼兩國放棄刀兵,轉為休養生息之策,而建立雙方信任的最好辦法就是和親了。

  遼人很聰明,不費一兵一卒便可與大宋化幹戈為玉帛,如此上算的買賣遼人當然不虧,同樣的,和親一事在遼人看來大宋也不虧本。

  畢竟大宋也才剛剛拿下西夏,要想同化和內遷黨項人,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時候與大遼相安無事才是最好的,定然會同意和親之舉。

  相比稱臣的顏麵受辱,納貢的錢財短缺,和親可以說是最為妥當的,趙禎聽著李銘的上奏,心中早已把事情看的透亮,這一想法定然是遼朝太後蕭撻裏的主意,趙禎不認為年輕的耶律洪基能想到這一點。

  “陛下,於情於理都應當在明日的大朝會上召見遼朝使臣,上邦之國豈能刁難使者?更何況耶律賈是帶著遼朝太後的國書來,宋遼兩國在名義上還是兄弟之國,不可褻瀆……”

  趙禎點了點頭:“所言有理,命遼朝使者耶律賈明日大朝會覲見,你鴻臚寺要招待好遼朝在北京城中的都亭驛官員,萬萬不可有所差池。”

  “臣尊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