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83
  對於大宋的使者,耶律洪基自然是沒有好感的,更何況這個使者居然是個以商賈出名的人,大宋駙馬蔡伯俙!

  蔡伯俙在遼朝的名頭可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蔡記的店鋪開的到處都是,無論什麽樣的店鋪,隻要能在招牌的右下角找到一個小小的蔡記二字,不用說,定然是大宋皇帝的店鋪無疑。

  這蔡伯俙作為蔡記的大掌櫃,把蔡記開設到了天下各處,同時,耶律洪基知曉,大遼上京城中的宋人密諜和蔡記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但母後卻不然他動蔡記分毫,說他蔡伯俙並沒有違反大遼法律,不可無罪而誅。

  耶律洪基是見過蔡伯俙的,並且還便裝在蔡記的店鋪中羞辱過他,但沒想到他蔡伯俙非但每把羞辱當回事,反而對外說是他的榮幸,後來自己便被母後斥責了,他蔡伯俙以商賈之微,卻惹來了一國之君的羞辱,可見他是以此為榮的。

  再次看見蔡伯俙,耶律洪基覺得他有一種得意的感覺,望向自己的表情也充滿了嘲諷,這是大逆不道啊!氣的他隻想殺了眼前這隻癩皮狗,但想到張儉的話卻生生忍住。

  蔡伯俙躬身施禮道:“外臣蔡伯俙參見大遼皇帝陛下!”

  “平身!爾可帶了大宋皇帝書信?來人呈上來!”

  蔡伯俙恭敬的掏出懷中的國書遞給遼朝內侍,遼皇根本就不給他多說話的機會,直接進入正題,可見他是正在氣頭上,不過也是在理,遼軍撤軍顯然是敗跡以顯,隻不過官家瞧見了遼皇的表情之後頗為開心……

  當耶律洪基打開趙禎的書信時,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便是:“皇侄可安?朕與乃父兄弟之交,遼宋兩國兄弟之國也,如今見爾壯碩,額寬如庭,鼻高如梁,模樣頗似乃父,朕心甚慰又不禁傷懷!……”

  耶律洪基幾乎是咬著牙看望了趙禎的這篇“國書”此刻的他憤怒異常,但有一個細節卻引起了張儉的注意,文章開頭的部份顯然是為了刺激陛下,可為何能把他的樣貌描述的如此真切,即便是有人告訴大宋皇帝,也不該說是自己看到,其中定然有蹊蹺。

  張儉看著默默不語四周環顧的蔡伯俙道:“你大宋皇帝是在何時見過我大遼陛下的?”

  蔡伯俙稍稍一愣,隨即笑道:“就在剛才啊!”

  “荒唐!”“笑話!”

  耶律洪基幾乎是和張儉一起斥責蔡伯俙的謊話,在他們看來,這是蔡伯俙在嘲笑遼軍的底下戰鬥力,整個遼軍軍營宛若無人看守,密探遊走其中如入無人之境。

  蔡伯俙麵露惶恐的說道:“外臣可沒有欺君,我大宋皇帝陛下確確實實在剛剛看到了陛下的尊容,還一個勁的誇讚陛下您的麵相好嘞!天庭飽滿,地閣方圓……”

  瞧見耶律洪基與張儉二人臉色鐵青,蔡伯俙這才開口解釋道:“我朝有一物,可觀千裏如毫厘,看似遠在天邊,通過這小玩意便可近在眼前。端是神奇,隻不過這東西金貴的很,隻有陛下才能擺弄嘞!”

  一時間君臣二人麵麵相覷,他們從蔡伯俙的表情可以看出,這話不似假話,可要讓他們相信大宋皇帝手中有一支千裏眼似得器物,他們又不相信……天下怎麽可能真的有如此神奇之物!

  瞧見這兩人不相信的眼神,蔡伯俙也就不解釋了,反正在他們的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便可……官家說的對,恐懼是送給敵人的最好禮物,尤其是在看到張儉驚疑不定的眼神之後,蔡伯俙更是心中竊喜,這支老狐狸上當了!

  大宋的格物之道張儉是知曉的,可若是大宋皇帝能擁有像蔡伯俙所說一樣的東西,那就比較可怕了能瞧千裏之外,豈不是也能料敵先機?在對大遼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大遼君臣的想法並不一樣,雖然蔡伯俙說的有聲有色,但耶律洪基卻並不當回事,說到底不過是看的遠一點罷了,與自己登高望遠有何區別?

  蔡伯俙在被遼人“熱情”的送走之前,轉身對張儉道:“我大宋皇帝陛下還有一句口諭,你可當做是說與你聽的,也可當做是說與遼皇的:遼朝不敵我大宋,還是快快退回後套之地,守住眼前的東西才是真道理,若是不然……竹籃打水一場空,可惜,可惜!”

  隨著蔡伯俙的話,張儉的臉色陰晴不定,最後從牙縫中冷冷的擠出一句:“謝!大宋皇帝指點迷津!蔡正使好走不送!”

  “後會有期!”

  “哼!”

  蔡伯俙帶著得以的走了,張儉瞧著他的模樣就想揍他一頓,但這老人很好的克製住了心中的憤怒,作為文臣他的責任是輔佐君王而不是意氣用事。

  蕭惠盯著一顛一顛騎馬離開的蔡伯俙對張儉道:“就如此瞧著他大搖大擺的離去?”

  張儉無奈的搖頭道:“沒辦法,他和大宋皇帝一樣,都抓住了咱們的要害,咱們不日怕是要撤軍了……”

  隨著張儉的話,蕭惠大驚抬頭問道:“撤軍?!這如何使得,多時咱們大遼撤軍,西夏必入大宋之手!況且陛下也不會同意的,太後的旨意……”

  “太後的旨意是讓陛下得到曆練,也是讓大遼獲得足夠多的好處,眼前的西夏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後套現在是咱們大遼的,興慶府之南已經被大宋占據,西夏還剩下什麽?興慶府?定州?別忘了,這兩個地方本就在大宋的爪牙之下!”

  張儉的話每一句都讓蕭惠無法反駁,最後他目瞪口呆的說道:“這麽說來,咱們大遼根本就沒有機會獲得西夏?那為何要與大宋爭鋒一二?”

  把目光投向耶律洪基所在的主帥營帳,張儉感歎道:“這是要讓陛下成長起來,看清楚他未來的對手是一個怎樣恐怖的存在。

  宋人陳兵數十萬,為的就是拿下西夏,我大遼區區十萬鐵騎如何能與大宋爭鋒?奪取西夏不過是明麵上的話,試探大宋的實力,讓陛下了解未來的對手這才是重中之重!我大遼拿下後套,已經是莫大的收獲了,你我當前去中軍勸陛下撤軍才是!”

  “你我二人如何能勸得動陛下,你也知曉陛下的性子……”

  張儉掏出一張金黃色的聖旨道:“娘娘早有準備。”蕭惠長舒一口氣:“原是有娘娘的旨意,害得老夫提心吊膽!不當人子!”

  張儉笑道:“你便是不敢直言上諫罷了!別忘了你可是國丈之尊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