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36
  大宋的援軍不斷集結,因為馬車與水泥路的原因速度奇快,範仲淹這個主管路政的參知政事忙的不可開交,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大宋的士兵運送到鹽州洪州。

  大宋的運輸第一次遭受如此大的考驗,馬車的數輛遠遠不夠,隻能征調驢車,騾車,各地州府也是積極配合,把能找到的車輛全數找了出來,縣裏往州府運送士兵,州府往西北運送。

  因為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路政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最少下一次他們不會再出現混亂的情況。

  趙禎一邊聽著範仲淹的上奏一邊查看輿圖,還好,雖然是突發情況,但範仲淹做的不錯,各地州府也是積極配合,並沒有浪費多少時間,所有的士兵一旦抵達西北州府便有專門的官吏調遣。

  最讓趙禎吃驚的是路政院的官吏生怕路上快慢不一,讓速度稍慢的驢車,騾車先走,馬車晚上一兩日,這樣便可一起抵達。

  這些老兵曾經的編製還在,何人屬於何軍何營很快便能查到,並且有專門的路牌負責引導他們去該去的地方,並沒有在兩州之地造成混亂。

  這已經是最好的情況,即便是趙禎也沒有什麽可以指摘的地方,士兵所需要的武器軍械也早早抵達西北,隻要成建製的軍隊領取,就可以保證他們有東西可用,這是相當了不起的高效辦事。

  而功不可沒的除了範仲淹這個路政使之外,還有身為計相的三司使包拯,這是兩人聯手,路政與三司合力的一場壯舉,其難度之大,過程之繁瑣,遠超西征西夏。

  “軍中之用度可有問題?”

  趙禎的話讓包拯迅速出班道:“啟奏陛下,三司早已做好了準備,調兵之時已經把所需用度連夜發完西北,由監軍夏竦調度,不會有所差池。”

  趙禎微微點頭,有夏竦在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轉向範仲淹道:“士卒可按時抵達,一路上有無意外?”

  “回稟官家,各地縣衙,州府衙門對路政配合有道,雖馬車數量不足亦有其他車駕可用,現已集結二十八萬餘人,不日可達三十萬之數。”

  範仲淹的回答讓趙禎滿意,這已經很好了,隻不過十天時間便完成了本需要一兩個月才能完成的事情,難度之大不亞於一場戰爭啊!

  最主要的是趙禎想盡快揮兵西進,以打促和,所謂的和平與歸降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是靠血肉堆積出來的,想要西夏人臣服,就必須打疼他,打怕他,讓他聞戰變色。

  隻有這樣才能讓黨項人歸降,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老實的融入華夏。

  對於現在的西夏乞和,趙禎是完全不相信的,沒藏訛龐的手中握著近五十萬大軍,有這樣一股強大的力量,沒藏訛龐派人來乞和,趙禎絕不會同意,所以才會提出苛刻的條件,若是沒藏訛龐能同意內遷,內附這才有鬼呢!

  自始自終趙禎所要做的都是逼迫西夏人和大宋決戰,消滅西夏的主力一直是狄青的首要任務,從狄青率領南路軍殺入西夏開始便一直刺激著西夏的神經,甚至破天荒的殺戮西夏青壯以達到迫使西夏主力決戰的目的。

  但西夏一直隱藏實力,從李元昊開始到現在的沒藏訛龐,都沒有與大宋正麵決戰。

  顯然他們都清楚,讓大宋孤軍深入並不斷的消耗大宋才是最為關鍵的致勝法則,這麽多年來西夏人慣用此伎倆,並且屢試不爽,遼朝便是在這一道上栽了個大跟頭。

  可現在的大宋完全不同,看似快若雷霆,但別忘了,作為中原漢室的大宋最擅長的卻是穩紮穩打,每拿下一座城池便以最快的速度對其進行改造,武裝到牙齒不說,還有糧草源源不斷的運來。

  大宋對這次西征的準備可謂是充足異常,因為大宋采用的是以戰養戰之法,西夏南麵的土地基本上已經成為大宋的糧倉,因為遷徙中原百姓前來耕種,這些土地其實並沒有荒廢掉,恰恰出乎西夏人的意料,這些土地變成了大軍的糧食補給站。

  趙禎早就做好了持久戰的機會,想讓大宋再犯當年的錯誤?難道不知一個人在同一個坑裏不會摔倒兩次嗎?

  大宋一邊糧草充足,城池堅固,諷刺的是這些城池都是從西夏人手中搶過來的,並且在大宋的手中變得更加堅固。

  大宋的援軍在深夜悄悄的進入城池接管城防要務,他們的作用便是守城,而讓原本的南路軍和東路軍轉移。

  對於大宋來說,這兩支軍隊才是征戰的中堅力量,而援軍的作用是替換他們守衛城池,給大軍以穩定的後方,以防黨項人斷其後路。

  這才是一步一步的推進,這才是穩紮穩打,大宋充分的發揮他的人數優勢,三十萬人的大軍,再加上三十萬人的援軍,足足六十萬人的基數已經遠超西夏的五十萬人。

  誰都知道,西夏的五十萬人隻不過是號稱罷了,最多不過四十萬人便頂了天,其中還要刨去前往甘肅軍司支援的數萬人,以及在攤糧城,右廂朝順軍司和白馬強鎮軍司駐紮的士兵。

  興慶府的守軍能有三十萬人便已經是最多了的,三十萬對陣大宋的三十萬人,在人數上西夏並不占據優勢,而大宋雖然也不占據優勢,但勝在後方穩固,裝備先進戰力驚人。

  相對於西夏人,宋軍更善於攻城作戰,更善於平原作戰,大宋已經把背嵬,踏白二軍曆練成為一支適應草原作戰的勁旅,可以說現在的大宋騎兵並不弱於黨項人甚至是遼人。

  原先的大宋把騎兵看作是寶貝,輕易舍不得動用,可現在不同了,大宋的戰馬已經不似以前般稀少,所擁有的牧馬之地已經不下千裏,奉聖州,鹽洪二州,都有土地作為牧馬之用,何患無馬?

  大宋的騎兵經曆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爭,收複燕雲,西征西夏,那一次不是考驗著他們的本領?現在的大宋騎兵在麵對黨項人和契丹人的時候,完全不會擔心,隻會一往無前的拚個勝負,這才是他們現在的心態。

  同時也是所有宋軍士卒的心態,大宋軍隊已經從原先的懼戰,怯戰,變成了現在的敢戰,善戰!這是大軍心態的轉變,也是大宋心態的轉變,如今的大宋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