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57
  楊懷玉長途一口氣道:“狄帥教訓的是,可軍中將士們已經有所怨言,大軍出征已經一年有餘,若是還看不到頭,該如何是好?將士們的士氣可是衰落的很啊!”

  這也是狄青所擔心的問題,但他也沒有辦法,隻能望向夏竦,夏竦瞥了一眼巴巴望著自己的兩人同樣無奈的開口道:“如此便派出更多的遊騎巡視,每日加緊操練,讓他們把多餘的精力發泄一下!除此之外,老夫也別無他法!現在咱們能做的便是等,別忘了,遼人可是發兵奪取了前套,咱們現在可不是隻有一個西夏要對付了!”

  一說到這裏,狄青楊懷玉兩人便攥緊了拳頭,遼人這次突然撲上來咬一口,著實讓他們憤怒,也讓出征的將士們憤怒,顯然這是在大宋與西夏河蚌相爭的時候,遼朝漁翁得利,這一舉動怎能不讓大宋將士恨得牙根癢癢?

  但身在北京城的趙禎卻一點也不生氣,遼人的動作在他的意料之中,要是遼人不動手才叫他吃驚呢!但這也讓趙禎鬆了一口氣,撲上來撕咬的敵人與躲在黑暗中伺機而動的敵人完全是兩回事。

  對於遼朝趙禎心中一直有著擔心,這個王朝的強大於西夏完全不同,雖然都是遊牧民族,但遼朝已經具有完備的封建社會製度,百姓的認同感歸屬感都已經形成,準確的來說是具有了正統王朝所應該具有的一切,他事實上就是一個不輸與大宋的正朔王朝。

  可以說遼朝的威脅要比西夏的大得多,此時遼朝占據前套之地,顯然是從大宋的手中奪取一部分力量,大宋為何要進宮西夏?不光是為了解除西北之患,更是為了那片黃河邊上的河套地區,這裏是絲綢之路的前哨站,也是河西走廊的前沿,把河套發展好,控製好,就意味著絲綢之路的貫通。

  現在遼人在這裏插上一腳,自然讓趙禎非常的不爽,但這並不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遼人占據了前套就因為這大宋無法從這裏發兵,繞過西夏的另一道屏障賀蘭山。

  自古以來,賀蘭山東麓便是中原王朝的重鎮之所,又有黃河天險在側,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趙禎若是不能拿下賀蘭山,即便是派兵占領了興慶府也睡不踏實。

  祁連山,賀蘭山,太行山,陰山,這四座山脈對於中原王朝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們就像四道高聳的城強一樣,把中原王朝的腹內之地保護在其中。

  趙禎發兵西夏,為的就是滅亡西夏,奪取屏障之地,綿延不絕的祁連山,高聳聖潔的賀蘭山都在西夏的掌控之中,不徹底征服西夏,大宋根本就沒有機會奪回。

  欲圖征伐遼朝,那趙禎必須要保證大宋西北之地的安全,所以他才會先滅西夏,而不是因為西夏國小,容易進攻,這是伐遼的必需步驟,不得不進行。

  當西夏的使者進入北京城後,趙禎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西夏人顯然打算議和,議和的目的也很簡單不願與大宋為敵,休養生息以圖東山再起。

  這都是表麵文章,趙禎知曉西夏的兵力,五十萬人,足足五十萬的軍隊,又是在西夏的土地上作戰,怎麽可能與大宋沒有一戰之力,可是西夏處處躲避,即便是大宋推進至了西平府,西夏依舊不願與大宋正麵交鋒。

  顯然這是在隱藏實力,從李元昊開始到現在的沒藏訛龐,兩人都在打著休養生息絕地反擊的打算。

  趙禎在乾宇殿鄭重的召見了西夏的使者,使者的話不多,遞交國書後道:“大宋皇帝陛下,我大夏皇帝為免兩國將士廝殺,百姓塗炭,願自去國號,帝號,以大宋為尊,願黨項與大宋和睦為鄰,各罷刀兵!”

  趙禎打開國書,顯然這樣文辭工整,下筆有力的文章不是一個未滿一歲的孩子能寫出來的,但它卻代表著西夏的一國之君,畢竟國書的最後蓋著大夏皇帝神寶。

  國書中的內容和使者說的是一個意思,隻不過用華麗的辭藻堆砌起來而已,看不看都一樣,但最後的內容卻引起了趙禎的興趣,甚至有些哭訴的意為在其中,國書的最後控訴了遼人奪取前套的事情,並且希望大宋出兵,若是大宋能幫助西夏趕走遼人,那這片土地西夏便送給大宋,作為臣服的獻禮。

  嘴角微微上揚,趙禎不禁讚歎沒藏訛龐的舍得之心,好一出驅狼逐虎之策,借用大宋與遼朝之間的矛盾,而使得西夏,不,現在應該叫黨項,暫時脫身。

  但很可惜,在趙禎發現並殲滅黨項的數十萬大軍之前,他絕不會把戰火引到遼朝的身上,現在的局麵是大宋與遼朝都對黨項出手,並且都從黨項的身上不斷割肉,獲取好處,為何要把戰火燒到宋遼之間?

  這不是很不明智的選擇嗎?

  趙禎望向使者道:“你也許還不知曉,遼朝也遣使而來,轉交了遼朝皇帝的國書,大有與我皇宋聯手之意,若是我大宋與遼朝聯手,瓜分黨項……”說著說著趙禎便停下,頗有深意的望著眼前的黨項使者。

  “大宋來正朔王朝,天朝上國,豈能與遼人一般乘人之危?我黨項在靜州懷州等地未設一兵一卒,若是陛下有意,大可派兵占據,收為己有,絕不費毫厘之力!”

  使者的話讓朝中官員竊竊私語,他們也陷入道德與正義的怪圈之中,若是一般的帝王也許真的被使者的話以及黨項人的舉措所難住了,但趙禎卻不會。

  “哈哈!好好好!黨項若是有如此誠意,那朕就卻之不恭了!來人以飛鴿傳令狄青,大軍向前,務必拿下靜州懷州等地,違令者嚴懲不饒!”

  靜——

  高大的乾宇殿中死寂一片,原本隻要一點聲音都能在這裏放大好多,但幾十人站在殿內卻安靜至極,仿佛一點聲音一個人也不存在似得,所有人都變成了木雕,站在原地張大了嘴巴。

  一陣死寂過後,三才最先反應過來:“翰林學士何在?擬旨啊!”

  而此時的西夏使者卻大驚失色,他豈能想到趙禎居然真的順水推走的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