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84
  任何保存種子的方法都沒有直接栽種要好,因為這是活體移植,植物本身就算是一種種子。海事司搬運船上的物品,但唯獨沒有移動這些植物,因為他們在船上長得非常好。

  趙禎登船了,在登上船的一瞬間他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到,船上的甲板上沒有任何東西,隻有泥土和放止泥土流失的木板,在這些泥土中,各種各樣的植物按照中國人的種植習慣整齊的排列在一起,一排排,一列列,整齊劃一。

  “官家,這是咱們司農寺少卿劉郜的功勞,他伺候的這些植物都是頂頂好的。”

  趙禎點了點頭:“不錯,能把這些外邦之地的農務伺候好,真是殊為不易的事情,朕自然會獎賞他,司農寺少卿來正六品,朕要提拔他為正四品的司農寺卿!”

  在場的人都沉默了下來,所有人都望著皇帝默默無語,這一幕讓趙禎和一旁的三才感覺奇怪,三才開口叫道:“司農寺少卿劉郜?劉郜何在?還不快快領旨謝恩!”

  穆修等人緩緩跪下,穆修從懷中掏出一本奏疏,雙手相持莊重的遞給趙禎道:“啟奏官家,司農寺少卿劉郜已經為國捐軀,為了照顧這些農務,他沒日沒夜照料,不敢有一絲懈怠,加之在海上漂泊久了,淡水不夠,他便把自己的淡水分澆到土裏給這些農物,最後……最後竟活活的被渴死……”

  聽了穆修的話,趙禎一時戚動,這是怎樣的臣子啊!居然為了這些植物把自己生命的水源給灌溉了出去,這些植物是長好了,可一條鮮活的生命卻消失了。

  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讓趙禎更加的憤怒與感動,整支船隊的兩千餘人隻活下來了三百,剩下的都死去了,而原因居然和劉郜一模一樣,都是為了保護穿上的這些植物,劉郜向所有人說明了這些植物的重要性,也說明了它們能為大宋帶來怎樣的未來,於是這些忠誠的士兵,把海上最為寶貴的淡水給貢獻了出來。

  趙禎氣急,破口大罵:“愚蠢!為何要因為這些植物折損我大宋的忠勇?實在不行每樣保留一株便可,何必種植這麽多?難道人命還不如這些東西值錢?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何必…………何必如此?!”

  趙禎罵著罵著便哽咽起來,這是他少有被古人堅持與信仰所感動的地方,這個劉郜,以及那千餘逝去的生命讓他感動,讓他哭泣,因為任何言語已經不能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趙禎是真的被眼前的這一幕所震撼了。

  剩餘的人們跟著哽咽,一路上親手送走每一個逝去的人都沒有哭泣的穆修嚎啕大哭,他的心中擠壓著的感情終於能得到釋放:“官家,劉郜是擔心這些珍貴的農物不好養活,隻留下少許萬一有什麽閃失,便愧對大宋,為保萬全,所以才會如此大麵積的種植!官家……我等致死效王命!”

  這是用生命在維護自己的諾言,當初他們離開的時候就是對自己說這樣的話,趙禎心中的悲痛無比,這樣的臣子,每犧牲一個都是大宋的損失,這樣的軍人沒犧牲一個都是國家的損失。

  輕輕的蹲了下來,趙禎用雙手小心翼翼的捧起一把船上的泥土:“三才用玻璃瓶裝起來,放在朕的禦書房,朕要每日觀瞧,這些都是我大宋忠勇之臣用生命換來的,後世之君亦不可忘。”

  三才小心的捧過一個錦盒把泥土裝在裏麵,待回宮之後再把這些泥土放入玻璃瓶中,這一把看似普通的泥土在官家眼中卻比什麽金銀財寶都貴重。

  望著遠處一望無際的大海,水天一色的景象讓趙禎心中舒暢了一點再次開口吩咐道:“命將作監派遣能工巧匠在港口上修建一座燈塔,朕要為這些逝去的,活著的勇士樹碑立傳!”

  “謝陛下!”

  穆修帶著剩餘的人前往驛站休息,辛苦這麽多年的他們也該享受一下人世間的快樂,對於他們來說,吃一頓飽飽的飯便是快樂,大口大口的喝水便是快樂,安安穩穩的水上一覺便是快樂……

  司農寺的人緊趕慢趕的出現在口岸上,這是趙禎派人傳喚來的,在得知劉郜因為這些農物渴死在海上之後,他們便把這些農物當成劉郜的孩子來伺候。

  所有的農物都是整體搬遷,連甲板都鋸了下來,用特製的馬車運送會北平府的皇莊,他們隻能在那裏種植這些植物,並由禁軍日夜看守,戒備的像是一座軍營,大宋唯獨這裏與火器營有這種等級的戒備。

  趙禎本想拿幾個土豆洋蔥西紅柿之類的回宮,但看到司農寺官員可憐巴巴的眼神,心中一軟,甩了甩手便離開了,反正自己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東西,晚一點吃到也是無所謂的。

  土豆,玉米,地瓜,洋蔥,西紅柿,哪一種不是趙禎最為熟悉的,但這些在大宋卻沒有,現在出現了難免控製不住自己的味蕾,當然不光有這些東西,甚至還有西洋參和辣椒,花生以及向日葵,多虧了那些美洲土著的幫助,大宋將士在幫助了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幫助了大宋。

  糧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人口,中國古代的人口和後世相比少了太多,即便是繁榮如斯的大宋,也不過才一億人左右,這個數字還有收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一旦發生戰爭,部分地區的人口便會銳減。

  但在世人看來,現在大宋的人口可比盛唐還要多得多,天寶十四年繁榮的大唐才不過八千多萬的人口,而現在的大宋經過趙禎登基以來一係列休養生息的政策,以及醫療,商業,農業的發展,人口產生了爆炸式的增長。

  大宋的人口基數本來就大,這是一種可怕的複利因素,就像是滾雪球,雪球越滾越大,越大的雪球粘連的雪就越多,從此反複下去,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一個國家的一切。

  大宋的朝臣已經有人看到了人口帶來的紅利,這一點連趙禎都驚訝無比,古人對經濟並非一竅不通,人口帶來的紅利有利於大宋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國家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點,人多了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國力強盛,可戰之兵的人數眾多。

  在不少朝臣的眼中,大宋隻要按照這種規模發展下去,人口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什麽西夏,什麽遼朝,都將是不堪一擊的存在,大宋用人口便可把這些國家徹底壓倒……

  而這些從美洲弄回來的農作物便是打破人口天花板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