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裏的藥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59
  大宋對羊毛的急需一下成為黨項人賺錢的東西,相比遼朝的完善的經濟基礎,西夏更為迫切的需要財富。

  原本對宋朝,黨項人是極為吃虧的唯一能從大宋換取財富的青鹽變成一文不值的廢物,李元昊緊迫的需要錢財來補充他的軍隊,需要錢財來滿足自己的內庫,更需要錢財來填補財政上的缺口。

  榷場的交易顯然不能滿足他,但大宋對羊毛的需要給了他巨大的機會。

  世上還有這種好事,羊毛在黨項人眼中本就是一文不值的東西,沒想到宋人卻對此趨之若鶩,不但大量收購,還給出了相當高的價碼,能從大宋商人手中賺取財富,這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於是李元昊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下旨鼓勵黨項的百姓養殖山羊或是綿羊。

  一來可以長出羊毛,二來羊肉還能吃不是?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優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河套地區的繁榮,在這裏農業與畜牧業得到了大力發展,並且羊群眾多,黨項的許多貴族富人在這裏專門放牧養羊,大批量的羊毛買賣使得大宋的錢財如流水般流向他們口袋。

  甚至連李元昊都忍不住插上一腳開始在這裏修建皇莊牧場。

  當所有人都對這一切繁榮景象感到欣喜的時候,唯獨野利仁榮感到深深的不安。

  “陛下這是什麽時候開始的?為何老臣完全不知道…”

  李元昊露出關心又慚愧的表情道:“尚父不知也情有可原,這段時間為我大夏創立文字實在是辛苦了。這宋人現在急需羊毛,作為紡線原料,這世上還有比我大夏羊毛更多的地方嗎?”

  “宋人需要羊毛紡線幹什麽?”

  李元昊微微一笑對野利仁榮解釋道:“宋人以羊毛紡線製成衣物,即輕柔又保暖,宋人販賣毛衣,我大夏販賣羊毛,如此一來宋人便離不開我大夏了!即便是他們的毛衣價值千金又如何?畢竟羊毛掌握在我大夏的手中。”

  野利仁榮的眉頭沒有舒展,依然如川字一般皺在一起:“難道這一點大宋皇帝看不出來?”

  李元昊笑了笑:“他趙禎當然看得出來,但又能如何?誰讓他大宋在商賈一道上獨占鼇頭,即便是想停也停不下了大宋的商貿已成大勢,即便是他趙禎也難以停下。”

  見李元昊如此篤定,野利仁榮慢慢的搖頭道:“陛下應當了解您的對手,大宋皇帝絕不是肯吃虧的主,往往在給出好處的時候收回更多的果實。比草原上的狐狸還狡猾。”

  李元昊擺了擺手道:“尚父放心,朕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如若他趙禎有什麽手段,朕便立刻下旨禁絕大夏的羊毛賣於大宋便是。”

  在沒有發現敵人的陰謀時也隻有這樣了,野利仁榮微微點頭,畢竟羊毛的生意給大夏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這錢卻給野利仁榮深深的不安。

  見他不再言語,李元昊暗歎自己這位尚父是真的老了,連這點小事都惴惴不安起來,開口說道:“尚父的大夏文字如何了?這可是咱們黨項擺脫漢家影響的重要手段,朕可要好好看看嘞!”

  一提到西夏文,野利仁榮心中微微激動,現在已經很少有事情能讓他如此激動了,這是他費盡心力,三年始成,雖然隻有共五千餘字,但形體方整筆畫繁冗,也借鑒了漢家文字的寫法。

  但李元昊看到這些繁複的文字後就被這文字吸引住了,雖形似漢字但又有其特點。用點、橫、豎、撇、捺、拐、拐鉤等組字,斜筆較多,沒有豎鉤。單純字較少,合成字占絕大多數。

  這些文字使得李元昊非常滿意:“尚父造字可比華夏之倉頡!”

  野利仁榮趕緊擺手道:“老臣豈能與倉頡相比,隻不過老臣覺得一王之興,必有一代之製,昔商鞅峻法而國霸,趙武胡服而兵強。國家表裏山河,蕃漢雜處,好勇喜獵,日以兵馬為務,非有禮樂詩書之氣也。惟順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嚴其刑賞,則民樂戰征,習尚剛勁,可以製中國,馭戎夷,豈斤斤言禮義可敵哉!”

  李元昊大笑著擊掌道:“說得好!這也是朕的想法,父皇那套用漢文化取代咱們黨項文化的法子不管用,隻會讓我黨項變成漢家文化的一部分,漢人最具侵略性的東西不是刀劍,亦不是勁弩,而是他們的《論語》等經史子集,咱們黨項也有黨項的文化,不能被漢人給同化了!”

  看著眼前這些文字都將是西夏崛起的重中之重,李元昊當即讓野利仁榮開始先教會自己識字,並把這些繁複的文字定為國書,西夏人上自佛經詔令,下至民間書信,均用西夏文字書寫。當然為了方便人們學習西夏文字,李元昊還特意下旨要求編寫了字典。

  這種在文化上的獨立使得西夏找回了強烈的民族自尊,也讓西夏徹底擺脫漢家文化對它的影響。

  瞧見李元昊的高興模樣,野利仁榮心中微微發苦,自己的君主總是把事情想象的太過美好,大夏有了自己的文字又能有多大的改變?

  在大夏,不,所有和中原王朝有關的地區漢家文化已經無孔不入,任何一個國家都擺脫不了,在細雨無聲之中滲透到所有的角落,不說原本的黨項,即便是遼朝,女真,甚至遠隔大海的倭國都受到了影響,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瞧見李元昊的模樣,野利仁榮欲言又止,現在還是不要打擊皇帝的興奮為好,眼前的羊毛一事才是野利仁榮最為擔心的,他總覺得羊毛貴如金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對大夏這個牧場廣袤的國家來說。

  同時在遼朝的上京城皇宮中,和野利仁榮一樣擔心的人還有大遼的太後蕭撻裏,她也不相信大宋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用重金收購西夏人的羊毛必定有別人不知道的好處,隻不過她也不知道原因。

  如今羊毛變成了財富的代名詞,稱為趨之若鶩的存在,但在這個時候,大宋卻規定,任何的土地除非之前已經作為畜牧隻用的以外,不允許任何農田荒地作為草場,一旦發現治以重罪!

  羊毛賺錢便都去養羊了,那必將影響農業上的產出,畢竟民以食為天,而國家要保證足夠的糧食,避免產生饑荒,早著呢了不希望羊吃人的事情在大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