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72
  就在包拯尷尬不以的時候,範仲淹已經到了位於東京城北,封丘軍營之中的將作監,這裏原本是軍械司的所在地,但將作監的技術日益完善之後,也被下令搬到了封丘軍營之中,範仲淹稍稍一想便明白,定然是蒸汽機械的出現讓將作監得到了朝臣和官家的重視。

  如今的封丘軍營和以前的完全不同,城牆上的守衛甚至比以往還要少一些,但比禦道還寬闊的公路卻讓範仲淹感覺到了這裏的不同,城牆上雖沒有多少禁軍,但黑洞洞的火炮卻向所有人展示著它的猙獰,這火炮的威力範仲淹可是見識過的,一炮之威恐怖如斯。

  牆上大大小小的床子弩排列整齊,要是沒有內侍相引,範仲淹相信自己還沒靠近城牆十丈便會被射成篩子,雖然這是封丘軍營,但其防衛的程度甚至比皇宮大內還要高。

  皇宮的宮牆大防衛也不過是在十丈而已,而這封丘軍營的防衛範圍卻到了十五丈之遠的距離,前些日子還聽說有個潑皮和人打賭,以性命換取賭資,越過皇宮警戒。

  宮牆上的禁衛沒有射殺,卻也是發了弩箭警告之,誰知那潑皮撿回一條命得了賭資還不算完,再次和人打賭,以封丘軍營為賭,賭資翻倍,可他剛剛越過十五丈的禁線便被一根粗大的弩箭釘死在地上,開封府的衙役都不敢前來收屍,而是請的知府事前來處理。

  由此可見官家對封丘軍營的重視程度,連皇宮大內都比不上它,這更讓範仲淹驚訝與蒸汽之車的重要,恨不得立刻見了它的真容,過了廣備橋走不過百米便到了封丘軍營,這裏原先是舊封丘門,現在已經變成軍營的營門,不遠處的夷山已經近在咫尺,但望山跑死馬,進了軍營之後,內侍恭敬的給軍營守將遞上了通行文書,並從守將處得了馬匹。

  沿著專門的道路前進前往夷山腳下的將作監,軍武院級別更高還在夷山之上,沒有兩府公文或皇帝旨意,誰也不得輕易上山,可見他比將作監更加嚴密。

  範仲淹還沒抵達夷山腳下,便看到一團巨大的黑色煙霧升起,並伴隨著歡呼聲,待到近處便瞧見大內都都知三才一邊扶著頭上的官帽一邊狼狽的追趕著什麽,待範仲淹定睛瞧去被眼前的東西所驚呆了。一個冒著黑煙,發著怪聲的龐然大物緩緩的向前移動,這個“大家夥”速度比人跑得要快上許多,卻沒有奔馳的馬匹快。

  而三才追趕的人正是從大慶殿朝會上匆匆離開的官家,此時的官家一邊呼喊一邊發出快慰的大笑聲,從聲音便能知曉官家此時的心情極為高興,雖然平時的官家並不刻板嚴肅,但卻沒有今日這般開心,甚至是興奮。

  範仲淹看了半天也沒瞧見這個會冒煙的龐然大物是由畜力拉動的,而且這東西全是有鋼鐵製造而成,全然不是木頭的,畜力等閑也別想拉動它前進,速度還那麽快。

  趙禎在火車頭的車廂中玩的那叫一個高興,雖然沒有後世的壓力表,但將作監的能工巧匠卻用一根短小的鐵管做出了一個測壓器,真是鬼斧神工!最為可貴的是這火車與自己猜想的一樣,以石炭為原料,燒煤為力。

  火車的出現意味著鍋爐以及蒸汽機技術都已經成熟,將作監的工匠已經能把這兩者合二為一,趙禎在格物上早就提出了鍋爐這個東西,並通過鍋爐引伸出了蒸汽機,而這火車便是蒸汽機運用到生活中直觀的表現。

  相比趙禎的興奮,將作監的大匠以及官員則是快要激動的暈過去,顯然自己製作出來的東西得到了官家的認可,並且還是又用的,曾公亮領著趙小五便上前,他們想聽聽官家如何評價,畢竟官家才是格物一道上的開山之人。

  趙禎剛剛才從興奮中緩過來,讓跟隨在身邊的匠人停止給鍋爐加石炭,火車的速度慢慢降低,這是剛剛測試過的火車,並沒有完善的製動刹車,但隻要它能跑已經很了不起了,要知道現在可是在公元十一世紀左右,歐洲人還處在落後荒蠻的時代。

  此時的大宋便已經擁有火車了,趙禎活生生的把中國的科技向前推進了將近八百年,蒸汽機的出現並沒有使得趙禎有多高興,真正使得他高興的是蒸汽機將會帶來什麽東西!

  一場革命,一場工業的革命,趙禎知道自己刻意的把蒸汽機提出來會影響中華文明前進的曆史,也知道現在許多東西還在摸索階段,工業革命也許不會到來,也許非常緩慢,但隻要有蒸汽機的出現,趙禎相信這個過程就不會中斷,漫長?他不怕,華夏百姓擁有耐心,擁有聰明的才智,會彌補這些。

  隻要中華文明不斷的前進,便會把世界文明牢牢的甩在後麵,這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亦是他興奮的所在。五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派往美洲的船隊了無音信,趙禎相信這些偉大的探險者已經葬身魚腹,為此還特意在東京城中給他們立了一塊匾額。

  沒有橡膠對這輛火車的蒸汽機密封是個大考驗,想要徹底密封蒸汽機,所需要的智慧是超越常人的,而大宋的格物匠人便找到了方法,以螺紋連接,並以各種樹脂和纖維的混合材料做出了類似橡膠的東西,隻不過成本稍高,但大宋最不缺的便是錢。

  通過杠杆,驅動車頭的輪子,這輛火車足以拉動六節巨大的木質車廂,大宋的火車以木質為主,隻要有蒸汽機為動力驅動便可,並不需要多麽沉重的車頭,輪子也不是全鐵的,而是木輪在外包裹鐵皮,在鐵質的軌道上行駛平穩的很,如若在後麵的車廂上加裝減震的鐵片,那肯定比乘坐同樣的馬車舒服。

  運送貨物,運送糧食,運送重要的資源,以及運送士兵,這火車將成為大宋的國之重器!範仲淹一眼便看出了它的用處,並且仔細的觀察,而趙禎叫他前來也正是這個意思。

  沒有人能比身為路政院院正的範仲淹更適合開發火車的價值,在他的手中火車的作用將會被發揮到最大,並且如何鋪設鐵路也是個難題,都要交給範仲淹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