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83
  大宋的民族英雄主義情緒完全被調動起來,這種情緒在對大宋來說是積極的,是有利的,但在黨項人遼人,甚至是一賜樂業人看來則是極為恐怖,這種爆發出的民族自信讓他們心中產生了一種逃離的情緒。

  這是如今大宋給人的一種壓力,身為宋人的百姓官員也許感覺不出來,但旁觀者看的是兩股戰戰,心生恐懼。

  殘兵給人的震撼太大了些,以至於在此之後眾人才注意到領兵的將軍,狄青,楊懷玉,以及誰也想不到的蔡伯俙,這三人率領的檢校龍旗,清遊隊,朱雀隊,都是由北伐北伐老兵組成。

  從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殺氣就震懾住圍觀的人,這是從生死之中徘徊而產生的殺氣,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這些人無疑都是軍中的猛士,也是俗稱“首功”的士兵,他們在兩軍對陣時往往站在第一排,成為為大軍披荊斬棘的人。

  身處大軍的最前列,麵對排山倒海般撲麵而來的敵人,他們將要麵對巨大的壓力,同時也要擁有過人的膽識,能從每一場戰爭中活下來的首功士兵,都將成為軍中最寶貴的財富。

  之所以叫他們首功,就是因為他們的位置,如若大軍獲得勝利,首功之人必是出自與他們。之後也就這樣叫他們了。看似危險的位置,卻是軍中將士爭先恐後希望站的地方,但也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站的地方。

  他們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並且有過人的能力,否則兩軍交戰之前,一觸即潰那還了得?自古以來“首功”士兵的死亡率要遠遠小於後麵的士兵,當然站第一排也有許多好處,比如記功多,裝備好,夥食好等等。

  參與這次大駕鹵薄的士兵幾乎各個帶傷,除了文官和蔡伯俙以外的人也都是如此,趙禎身上的傷口也不在少數,他的那套皇帝的鎧甲之下也都是細小的傷痕,鴛鴦泊一戰,他身先士卒,長刀飲血斬殺遼皇,身上的傷口怎麽會少?

  天子親征凱旋,將士歸城卸甲,按照原本的計劃,東京城的百官應當率領百姓出城十裏相應,但趙禎特意傳旨讓他們在東京城等待,大軍凱旋而歸,若在城外十裏相迎,必會影響氣勢,趙禎要讓東京城乃至大宋所有的百姓看到,如今的大宋軍隊是一個什麽樣的軍隊。

  這是一支由自己打造出的紀律部隊,這是有別於原本禁軍,廂軍的能征善戰之隊。沒有對比就沒有高下,如今百姓包括文官望向這些大駕鹵薄中的士兵,眼睛中都帶有敬意,這些敬意是實打實的,沒有一絲摻假,皆是來自於將士們身上的傷痕。

  軍隊是什麽?是一個國家的長矛利劍,是皇帝的爪牙,他們的素質到底,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安全,王朝的穩定,來不得一絲馬虎。

  同時,北伐的成功也是趙禎在告訴朝臣,自己在兵事上的改革非常成功,自己作為皇帝引導大宋的前進也非常功成有效。

  大軍的腳步一致,每一下都發出堅實有力的聲音,這是屬於他們的驕傲與榮耀,圍觀百姓的眼神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白白在戰場上受傷,即便是戰死的袍澤都是值得的!

  他們不再是百姓口中的賊配軍,而是揚大宋國威,收複燕雲故地的猛士!隨著將士們的步伐,大軍發出整整高呼:“凱旋,凱旋!”

  大軍獲勝而歸,謂之“凱旋”,城牆上的禮樂已經奏響,因大宋少有如此大的勝利,奏響的凱樂乃是禮部儀製清吏司以及教坊司共同完成的,大宋的教坊司並非是賣身的,而是屬於奴籍,但卻專供朝廷酒宴使用的藝人,賣藝不賣身。特別是在皇後王語嫣下過鈞旨後,更是成為天家的私人樂師。

  大軍凱旋,隻有樂,沒有歌,慷慨的旋律讓女子唱出來怎麽都不再韻味上,在這個時代基本上沒有男人唱歌的事情發生……

  大駕鹵薄官兵五千四百八十一人、車輦六十一乘、馬兩千八百七十三匹、牛三十六頭、象六隻、樂器一千七百零一件、兵杖一千五百四十八件,規模好大,氣勢磅礴,在進入東京城後差點排不開,

  趙禎的大駕鹵薄達到城中這才是凱旋儀式的開始,身為皇後的王語嫣,皇妃楊采薇,貴妃薇拉,領著皇嗣早早的便在宣德門前等候,宣德門後便是皇城,也是皇帝的家。他們在這裏不光是在等待禦駕親征的一國之君,也是在等待一家之主的丈夫,父親。

  但大駕鹵薄隻在宣德門下稍稍停留,趙禎坐在車駕上瞧見了王語嫣等人,笑著點頭示意,但還沒來得及下去說話,車駕便又開始移動,大軍凱旋後還有一係列的事情要做,告天地、宗廟、社稷、嶽瀆、山川、遣官去宮觀及在京十裏以內神祠,以酒脯行一獻之禮。

  畢竟這是天子禦駕親征,並收複失地,乃一場盛事,越是如此規矩與禮節愈加繁瑣。但此刻唯一不耐煩的人隻有趙禎,夏竦等人卻是興高采烈激動萬分,這是屬於皇帝的盛事,也是屬於他們這些有功之臣的。

  繁瑣的儀式之後,獻俘也是必不可少的,將士們將被俘敵酋以白練捆縛帶往太廟、太社作象征性的告禮,然後在宣德門行獻俘禮。門樓前已經設帳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獻俘將校在樓下左右班立,樓前稍南設獻俘之位。

  百官到齊後,侍臣將班齊牌用紅絲繩袋提升上樓,報知趙禎。趙禎就座,百官三呼萬歲行禮。侍臣高聲宣布:“引獻俘”。

  將校把被俘者帶到獻俘位。侍臣當眾宣讀戰勝敵軍的“露布”也就是捷報。刑部尚書奏告,將某處所俘執獻,請交付所司處置。這時所有人都望向趙禎,如若皇帝下令處以極刑,就由大理卿帶往法場;如果皇帝下令開釋,侍臣便傳旨先釋縛,隨即宣布釋放。

  趙禎揮手道:“爾等皆是遼人之兵,亦是外族,但為國征戰本沒有錯,罪不在爾!”這意味著這些俘虜沒有性命之憂,甚至可以回歸遼朝,還會有人專門發散盤纏。

  被俘者三呼萬歲,再拜謝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笏舞蹈,三呼萬歲,當然他們的舞蹈在趙禎有些“群魔亂舞”的樣子……

  一路上趙禎被折騰的夠嗆,各種繁瑣的儀式與規格讓他頭疼,但這又是必須的,最後的儀式終於到來,趙禎這才稍稍興奮了些,侍臣高喊:“大軍凱旋回朝,諸事皆畢,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