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08
  趙禎和蔡伯俙兩人,一君一臣漫步在大同府的街道上,這裏雖然是遼朝的西京要衝之地,卻沒有經曆過戰爭。連這次大宋北伐都讓它躲了刀兵之災,算得上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已經回歸大宋的大同府仿佛變了一個樣子,百姓們雖說不是翹首以盼,但熱情卻是不少的簞食壺漿者大為有之,回歸大宋對於他們意味著穩定的生活,同時他們也期盼著大宋的繁榮能給他們帶來便利。

  現如今大宋的繁華已經傳遍了世界,連遠在歐羅巴的人都知道他們使用的奢侈品全部產自大宋,精美的絲綢,華美的瓷器,皆與東方帝國有關,大同府的百姓自然也是知曉。

  宋遼之間的戰爭如泰山壓頂一般給大同府的百姓以巨大的壓力,現在能不戰而降,沒有一人傷亡,算得上是最好的結果,許多人連做夢都猜不到的事情卻真的發生了,怎能不為之慶賀?

  大宋的軍隊在趙禎的調教下已經算得上是紀律部隊,兵員都是來自於普通的農家子,老實本分,服從指揮是他們的優勢,但也有著漢人的血性,這是大宋無往不利的原因,如今曹瑋率領的十六衛更是老老實實的農家子,入城之後對百姓秋毫無犯。

  這自然贏得城中百姓的好感,不光如此,大宋的安民告示給予大同府百姓很大的安慰,沒有什麽抵觸心理,更何況現在大宋的官員最拿手的便是治理百姓,從大宋趕來的文官竭盡全力的幫助大同府百姓恢複正常的生活,甚至給百姓出謀劃策,這樣的官員上哪找?這才是百姓們的父母官嘞!

  趙禎走了沒一會,便遇到一群人圍在一起,嗞嗞喳喳的問東問西,稍稍聽了一下,居然是衙門的小吏在宣讀安民告示,並且表情豐富的讓趙禎都要誇讚一聲。

  蔡伯俙小聲的在趙禎身邊道:“官家,這些百姓可都是試探的人,聽說咱們要在東京城開始工廠,每日隻幹四個時辰的活便能在月底拿十貫錢,便來打聽了。”

  趙禎驚訝的問道:“官員竟然把這些也寫進安民告示之中了?”

  蔡伯俙驕傲的說道:“那是當然,不光是工廠的事情,還有孩子們的書院,以及惠及千家萬戶的醫館,一應俱全都在告示之中,這不,連衙門的小吏都在宣講呢!”

  趙禎湊了進去,果然,隨著大宋的政策被宣讀,人群不是的發出歡呼聲,也有人高聲詢問,小吏都是知無不言,一片祥和的景象,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不管官員是否知道自己會前來,但隻要這麽做了,消息一定會傳開,也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你和東京城的那些商賈打算在大同府開設榷場?”趙禎稍稍想了一下便轉頭對蔡伯俙問道。

  蔡伯俙滿臉堆笑的說道:“這不是大同府位置好嘛,聯通西北兩地,要是在這裏開設榷場,並讓商賈進來自有買賣,對我大宋有百利而無一害啊!官家應允否?”

  趙禎揮了揮手道:“這是還要經過朝中相公商議,畢竟大同府乃是西北險要之地,開設榷場一事重大,但隻要有足夠的利益,怕是朝中的官員也會同意吧?”

  蔡伯俙點頭道:“是的,畢竟在這裏開設榷場,遼朝和黨項的商人便會前來,單單是關稅和商稅兩項便能給國庫帶來相當多的收支。錢多了自然也就好辦事了……”

  趙禎點了點頭,這話沒錯,朝中的官員有不少都對國庫的收入喜聞樂見,國庫的錢越多,他們的日子也就越好過,名垂青史固然重要,但俸祿的提升也關乎每個人。

  “也罷,丁謂定然是支持的,夏竦也會同意,剩下的人便好辦了,至於龐籍……朕打算調遣他到北京路來,朝中也隻有他最合適了。”

  蔡伯俙連連點頭,龐籍雖然沒有什麽特別出眾的地方,但官家每每委以重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樣的要職都給了他,北京路的安撫使自然也沒問題,官家需要的便是他的穩重。

  “好!”

  再一次爆發的歡呼聲把趙禎和蔡伯俙兩人從繁瑣的政事中拖出,趙禎笑了笑,看來百姓很容易得到滿足,隻要讓他們有工作,有錢拿,吃得飽,穿的暖,養活一家沒有問題,沒事的時候還能稍稍的放縱一下,這就夠了。

  別的地方不敢保證,但趙禎最少可以說大宋的縣城以上做到這些應該沒有問題,看似基礎的東西卻是各地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否則年底勘磨的時候有他們受的。

  趙禎邁步走開,自己好似占了前來圍觀百姓的路,四周的親衛雖然便衣,但人數可是不少讓本就不寬敞的道路變得更加擁擠,已經有不少人被攔在了外麵。

  就在趙禎準備離開人群的時候,遠處飛奔而來一名騎士,一邊策馬一邊高呼:“捷報!捷報!遼軍離開大同府進入奉聖州,燕雲光複,燕雲光複!”

  嘩啦……隨著馬背上騎士的呼喊,原本圍在一起的人群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燕雲光複!這片華夏故地終於回到漢家王朝的手中。

  但很快百姓們的歡呼就消失,騎士靠近人群之後便翻身下馬,人群自然給他讓路,當他到了趙禎的身前,便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疊厚厚的賬冊:“啟奏陛下!此乃大同府官衙的賬冊名冊,遼人悉數奉上!”

  自己的皇帝居然就在自己的身邊,一時間許多人愣在原地張口結舌漲紅了臉一時間不知該如何,還是小吏反映的快,率先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禎猛然想起,還是自己特意囑咐,遼人一旦離開大同府境內務必來報,看來還真是巧。

  四周的百姓齊齊跪下,也包括了蔡伯希和趙禎的親衛,這時候要把所有的榮譽歸於皇帝身上,何人敢見君不拜?大宋雖然不興跪拜君王這種事情,但麵對趙禎,百姓們卻自發的大禮參拜。

  當趙禎完成了收複燕雲這樣的偉業之時,他也自然被百姓所神話,被高高的抬上神壇成為需要供奉起來的聖人,蔡伯俙稍稍回想了一下,連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認官家確實是“神人”不說那些事跡,單單是對大宋商業,教育,格物的重視就當得起一代聖君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