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216
  時光冉冉,小半個月的時間裏,耶律宗真戰死的消息早已傳遍天下,一國之君的戰死讓整個遼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帝王之死猶如山崩地陷,誰也想不到原本強大的遼朝居然在大宋的攻擊下節節敗退,甚至連一國之君的性命都折損了進去。

  而此時狄青的大軍已經推進到了大同府奉義的白登山附近,漢高祖當年被圍於此,白登山的名頭自然響亮。許多軍中將士對這片充滿敬畏,畢竟年漢高祖都被圍困過的地方。

  但狄青並沒有繞過此處的打算,反而把大軍駐紮在了白登山上,令軍中將士百思不得其解,甚至開始擔心大軍和漢高祖一樣被圍困於此。

  在狄青的眼中可沒有所謂的吉利不吉利,在他看來白登山乃是曲型地壘山,山體渾圓,山頂平坦,麵積甚大包括大同東郊、大同和陽高兩縣三地,漢代時名為白登山,山上森林茂密,有泉、有池、有鳥獸,常年還有積雪,自然是不怕斷水之圍,難怪漢人對此有“馬嘶踏銀登山頂,鳥倦驚飛玉樹枝”的驚歎。

  既然是天然的駐軍之地,自然要好好利用,而且白登山地勢較高,奉義位於低處,可謂是以上擊下,占據了地利之便,即便是遼人反撲也能從容擊破。

  大軍已經連續作戰很久,是時候該整頓休息一下了,奉義和別的地方不一樣,乃是大同府的最後一道屏障蕭惠一定在這裏駐守了重兵。

  想到蕭惠狄青便是大為佩服的,雖然此人並沒有多麽出色的用兵手段,但在戰略上卻是極其出色,在得知遼皇駕崩之後,並沒有亂了章法,而是在第一時間率軍撤退,幹脆利落好不拖泥帶水。

  這是尋常將帥欠缺的果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率兵趕回大同府防禦才是蕭惠最正確的選擇,遼朝兵馬在得知遼皇駕崩的時候一定是充滿恐懼且毫無戰意,但隻要讓他們冷靜下來,並讓人在軍中引導憤怒與仇恨的情緒,那哀兵必勝也不是不可能。

  狄青比誰都知道軍隊氣勢的重要性,其實遼皇的死也是倆個方麵,一方麵能對遼人產生致命的打擊,另一方麵說不定會讓遼人守住大同府,不過這樣的守住在狄青看來也不過是戰時守住而已,畢竟大同府已經在大宋的重重包圍之下,拿下大同府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看著高高的山峰,狄青長歎一聲,蕭惠這支狡猾的老狐狸一直在躲避和大宋軍隊的正麵作戰,而是不斷的通過城池消耗大宋的力量與銳氣,這是最麻煩的事情,拖延的越久,大宋的消耗也就越大。

  白登山茂密的樹林成了大宋軍隊最好的棲息之所,苫布的帳篷就在樹與樹之間搭起,連成一片蔚為壯觀。

  奉義說是縣城不如說是軍城要來的妥帖,小小的縣城被遼朝軍隊加固,既然是大同府的最後一條防線,自然有重兵把守,狄青微微一笑,看來遼人是打算用奉義拖住大宋的進攻步伐,但這也是負隅頑抗罷了。

  大宋的士兵可不是普通的中原士兵,他們相對於前朝的士兵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官家的兵製改革之後,更是完全不同,大宋的士兵雖是尋常的役兵,但他們在服役的這幾年裏完全脫離了農事,整日訓練和打仗已經練就了他們相當強悍的體魄,訓練有素的他們遠超遼朝那些整日以遊牧為生的散漫士卒。

  所以大宋的士兵每日訓練不墜,狄青相信即便是有再好的裝備士兵的素質也要駕馭的了才行,現在的遼人唯一的優勢便是憋在他們心中的那口氣,遼皇的戰死讓他們變得無比沮喪,但蕭惠一定會用遼皇的死提起這些人的士氣。

  一旦遼人開始以複仇為目的同大宋的軍隊作戰,宋軍在戰場上的折損一定會驚人的增加,並且也會影響更多的將士,作為主帥的狄青考慮到了全麵的因素,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他隻能竭盡全力的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唯一的方法便是徹底壓製住遼軍,讓他們的氣勢沒有任何作用。

  駐紮愛白登山上的宋軍仿佛一根紮在蕭惠心中的刺,蕭惠身為大遼的主帥自然知曉宋軍的動向,大宋的戰力他是知曉的,即便是陛下抽調出精銳組成的鐵林軍也難敵大宋親衛的對手,直到現在蕭惠也不明白為什麽大遼三千精銳不是大宋一千多親衛的對手!

  最讓蕭惠恨入骨髓的卻是張儉,是這個“足智多謀”的謀臣生生把皇帝送上了不歸路!是他說大宋皇帝離開城池外出狩獵,是他說大宋皇帝的親衛隻有八百人!是他鼓動陛下前去襲殺大宋皇帝的!

  如果不是他張儉,陛下……陛下就不會戰死!難道他張儉在大宋皇帝手上吃的虧還少嗎?沒有萬全的準備大宋皇帝怎麽會去狩獵與野?

  一想到是他張儉斷送了陛下的性命,即便是被自己所所囚禁也是活該,現在的蕭惠恨不得殺了他,吃其肉,喝其血,寢其皮!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這麽做,他要把張儉變成自己保命的護身符,一旦會到上京城,蕭惠要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張儉的頭上,否則自己也難逃幹係。

  人都是有私心的,即便是蕭惠也不能避免這種結局,如若他和張儉一起率軍抵擋大宋的進攻也許還有一線生機,但就是在這種自私心理的作用下,蕭惠放棄了唯一的幫手,可他還不自知,也為今後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正在蕭惠做出錯誤決定的時候,一條驚天消息傳來,來人是陛下皇妃蕭撻裏的使者,也是陛下長子耶律洪基的生母。麵對未來的太後蕭惠自然是不敢怠慢,當他看到密信的時候更是大驚失色。

  原來是皇太弟耶律重元其子耶律涅魯古在上京城中當著貴族們的麵說大遼現在母壯子幼,麵對大宋的步步緊逼,江山有倒懸之急,急需一位能鎮守大遼的人物站出來,帶領大遼抵擋宋人的進攻。

  蕭惠臉色難看,按照他的話說,也隻有他的父親耶律重元有這樣的資格了……看來就在這緊要關頭,耶律重元大宋搶奪陛下的江山……

  緊緊捏著密信的蕭惠一言不發,此時的使者已經是滿頭大汗,他開始擔心這位手握重兵的大將軍是否會支持皇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