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274
  胡掌櫃望著地上的屍體微微歎息,這老乙幸的祖上也是跟隨過遼主征戰四方的禦帳騎兵,得了軍功遼主便用賞賜換了析津府的一座宅院,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那小宅院已經變成了茶鋪,足夠老乙幸在上麵躺著享福的,就算不開茶鋪日後也能靠收租過日。

  誰讓他點背,居然被左丞相發現了利用價值,說實話胡掌櫃是相當同情老乙幸的,畢竟他自己也算是一枚棋子,要不是家人在中京道,自己絕不會接下這種差事。

  處理掉老乙幸的屍體後,胡掌櫃換了身衣服便出門而去,剛剛老乙幸傳來的消息讓他驚訝,這也是為何他在看過紙條後便殺掉老乙幸的原因,這段時間析津府皇宮大門緊閉,隻有一些大宋的高級官員能進出其中。

  之前通過大量的錢財收買得到了大宋皇帝中箭的消息,這已經是難得,現在宮禁森嚴的模樣和皇宮中偶爾飄起的黑煙,很有可能是大宋皇帝已經駕崩,而大宋臣子則是秘不發喪。

  開始一切都是猜測,現在有蔡伯俙這位大宋駙馬身帶檄羽疾馳回宋的事情讓猜測變為現實,胡掌櫃相信大宋的皇帝已經死了……

  一位禦駕親征的皇帝死在征途上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大宋的士氣必定一落千丈,這是最好的結果,如果再往壞處想,胡掌櫃冷冷一笑,嘿嘿……帝王之死恍如山崩!

  這就證明大宋乃是無道之國伐有道之國!皇帝的死便是上天的警示,此時還不撤軍更待何時?

  但顯然大宋的官員有自己的想法,這段時間盯在皇宮附近的人來報,大宋北伐的官員幾乎都進入皇宮而未出,從夏竦到狄青,甚至連在析津府附近巡視的包拯和密雲城的曹瑋都趕來了。

  不用想也知道,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定然是在商量對策,如果是自己也不甘心把析津府拱手讓人,畢竟是一位皇帝以性命為代價換來的,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否則這些人回朝後怎麽向大宋的文武官員和百姓交代?

  胡掌櫃騎馬在街道上一路疾馳,快到城門的時候他便發現此時的城門檢查異常的嚴格,已經不是普通的禁軍那麽簡單,而是配上了大量的背嵬軍!

  這些凶悍的大宋騎兵被契丹人稱之為鬼卒,一身猙獰的黑色板甲仿佛魔鬼一般,能輕易的便能把契丹的軍陣撕裂,原本在馬背上稱雄的契丹勇士完全則不再是他們的對手。

  禁軍還是老樣子,但在看到他們的陣容時胡掌櫃臉色一僵,這是大宋標準的禁軍配置,三個盾牌手,三個陌刀手,四個弩箭手!

  十個人便能組成一個遠近皆宜的軍陣!

  在門口放慢速度的翻身下馬,此時硬闖是絕對不行的,再快能有大手的弩箭快?何況背嵬軍的戰馬尤其擅長長途奔襲,胡掌櫃老實的牽著韁繩向城門走去,自己身上帶著的東西沒有一樣違禁,最重要的東西都在自己的腦袋裏裝著,而且自己在析津府的戶籍上還是個漢人,門口站班的禁軍絕不會為難自己。

  城門的檢查看似很嚴格,但卻又是很簡單,隻不過進城容易,出城難。

  胡掌櫃客氣的遞上自己的路引,這東西如果放在大宋境內就是一張廢紙,但在析津府卻是價值千金,在大宋根本就不需要所謂的路引作為通行的證明,即便是出遠門也無所謂,遷徙自由的很,但在析津府者東西卻價值千金,胡掌櫃廢了好大功夫才在析津府的官衙開具,沒有它出城便更難了……

  門口的老兵瞅了胡掌櫃一眼道:“漢人?”

  雖然心中不滿老兵的態度,但胡掌櫃依然笑眯眯的點頭道:“官爺好眼力……”

  “出城何事?”

  “看望親朋。”

  “此去幾何?”

  “半日足以!”

  簡單至極的對話過後,老兵仔細的檢查了胡掌櫃的馬匹,在沒發現異常後微微點頭道:“走吧,若後日不歸,罰錢五貫!”

  胡掌櫃笑眯眯的感謝:“多謝官爺寬限!”說完便出城而去,這守門的老兵居然給了他一日的寬限,隻要在後天早上趕回來便不算逾期……可惜自己隻要離開就不會再回來,小小的店鋪算什麽?

  胡掌櫃相信自己帶回大遼的消息足夠抵得上十間自己的鋪子,再說誰又能想到自己雖是漢人的身份,但身體裏卻流淌著契丹人的血呢?!

  出了城門的胡掌櫃覺得壓在身上的巨石一下消失,胸口的憋悶也隨之通暢,大有放聲高呼的感覺,但此時他壓製住內心的激動,謹慎的向北方疾馳而去,出了析津府,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大宋的遊騎不可能把所有地方都封鎖起來,隻要不是十來人的隊伍,想躲過大宋的騎兵巡查還是很容易的事情。

  身下的快馬是契丹馬中的良駒,從這裏趕往中京大定府不過一日的功夫!即便是初春的倒春寒也不能影響胡掌櫃前進的腳步和火熱的內心,回到大定府就能和家人團聚,以及得到左丞相張儉的賞賜。

  同時和胡掌櫃前後腳離開的還有原本蹲守在析津府皇宮附近的密探,因為他看到了如今被大宋占據的皇宮已經是處處白幔!隻有在祭奠位高權重者時才會有這樣的規格,而大宋的文臣武將可沒有一個死去,都是活蹦亂跳的進入皇宮的,那隻有一種可能,皇帝死了。

  …………

  “陛下,宮中白幔鋪殿實乃不祥!非人君之禮無以待之!”

  “朕是在祭奠死去的將士,以國禮待之有何不妥?”

  趙禎站在遼朝的宮殿之前望著皇宮中鋪的到處都是的白幔微微點頭,很好此時的皇宮真有點悲傷肅穆的氣氛,要是親衛司的老兵再號上兩嗓子就更好了,但他生生的壓下心頭的想法,一旁的夏竦和包拯已經臉色不善,隨時有暴走的可能,而彭七就如小媳婦一樣委屈的躲在後麵瑟瑟發抖……

  沒辦法他是趙禎的親衛司都指揮使,三才不在隻能由他執行趙禎的旨意,結果包拯和夏竦就把這筆帳算到了他的頭上,大有殺之而後快的意思。

  對趙禎來說沒有所謂的不祥之兆,不過是最簡單的心理戰而已,這是戰略需要,反正自己又不是真的死了,隻要能讓遼人進攻析津府,他不介意把事情鬧得更大一點,當然夏竦和包拯是絕不會同意的,萬一包拯倔勁犯了,一頭撞死在殿階上就樂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