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165
  大宋的效率在商人的帶動下變得十分迅速,原本臃腫懶散的製度隨著商人的加入完全改變,商人提倡的就是效率,尤其是和戰爭有關的事情就更加不敢懈怠。

  大宋國內所有被分攤到差遣的商賈飛快的運轉起來。

  嘿!

  他們這些商賈居然也能為北伐貢獻力量,這要是傳出去了,可就不光是錢的事情,也能拍著胸口的對街坊四鄰說一句:“老子也是參與過北伐的,也幫助朝廷對付過遼狗!”

  在趙禎率領大軍攻破飛狐城的時候,兩府便開始向天下行文,宣讀趙禎的檄文,以及皇帝禦駕親征的事情,一時間無論是大宋的州府還是鄉間,都能聽到百姓們激動的話語。

  這次大宋對遼朝的北伐多數人充滿了希望,因為此時的大宋已經完全不同,不再是那個任由遼人欺淩到頭上而不敢反抗的大宋了,大宋的商賈行走天下,大宋的百姓健康富足,朝中更是有許多棟梁之臣輔佐,大宋能有不勝的可能嗎?

  東京城已經開始戒嚴,遼朝的都亭驛卻安靜異常,仿佛他們還沒收到消息一般,往日無人敢靠近的大門緊緊關上,沒有一絲動靜從中傳出,整個都亭驛都龜縮在了起來。

  但和都亭驛相反的卻是宮中的兩府以及各部官員,整個大宋朝廷已經瘋了,許多官員在得知皇帝禦駕親征後在大慶殿上好久沒有動作,如木雕一般站了半個時辰才如炸了鍋似得開始激動的交頭接耳,此時沒有皇帝在禦座上,自然也沒了約束。

  殿中的禦史中丞也懶得去招人嫌,反正兩府相公自己都在交頭接耳,又有什麽理由怪罪下麵的人呢?身為禦史中丞的他們原本就比較無聊,還不如乘機聽聽八卦消息。

  噠噠的腳步聲響起,隨著腳步聲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射到大殿之上,年幼的太子在皇後娘娘的攙扶下向皇帝的禦座慢慢前進,一舉一動是那麽的符合帝王禮數,雍容大氣。

  小小年紀能如此懂規矩不得不讓朝臣們暗自歎服。

  龐籍丁謂等人交換了一下眼神,皇後娘娘這是在履行官家的聖旨,打算讓太子監國了啊!

  待年幼的趙旭坐上禦座的時候,滿朝文武齊齊拜下:“臣等參見太子殿下!恭請殿下監國!”

  這都是趙禎聖旨上留下的旨意,一旦大宋北伐暴露,就必須讓趙旭監國,這是在向外人宣告,即便大宋皇帝有什麽意外,也會有皇太子登基稱帝,太子趙旭如今就是大宋的國本!

  讓朝臣們奇怪的是,作為皇後的王語嫣並未在太子身後的椅子上坐下,也沒有所謂的垂簾聽政,就在朝臣們奇怪的時候,龐籍開口道:“眾臣公接旨!”

  直到龐籍念完趙禎留下的聖旨眾人才回過神來,不可思議的望著禦座上的趙旭,官家的意思是不打算讓皇後垂簾聽政了,可一個年僅五歲的孩子如何能擔當得起監國的重任?

  麵對眾人的交頭接耳,王語嫣不滿的望了一眼殿中的禦史中丞道:“大殿之中如此吵鬧成何體統?!予尊崇官家旨意,絕不做垂簾聽政之事!

  但諸位臣公記住,此時乃我大宋最為萬急之時,官家對外征伐,全華夏故地,完大宋金甌,諸位理當按部就班,兩府相公主持朝政,而各部官員各司其職,往日裏的過錯予不再追究,但誰要是在官家禦駕親征的時候懈怠,休怪予不念舊情!”

  年輕的皇後第一次在士人麵前露出這強硬的一麵,此時眾人覺得站在他們前麵的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不是那個被官家養在宮中的花瓶,而是一個真真正正母儀天下的巾幗!

  沒人敢在這個時候露出一絲無禮,皇後此時展露出的天家氣場之強大,讓他們比自覺的上前,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禮道:“臣等謹尊陛下旨意,尊皇後娘娘鈞旨!鞠躬盡瘁……”

  王語嫣笑了笑,瞬間又變回原本雍容的模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就不要說了,官家常說朝臣們保重身體才是最重要,這樣才能為我大宋長久操勞嘞!旭兒還小,坐在這裏監國不過是看著諸位相公和朝臣們如何處理政事而已,爾等可要好好教他!官家北伐之時爾等操持好國務便也是我大宋的有功之臣!”

  朝臣們恭恭謹謹的回答道:“臣等遵皇後娘娘鈞旨,不敢懈怠!”

  王語嫣點了點頭對趙旭道:“如此甚好,本宮就不再這裏耽誤諸位上朝了,旭兒以師徒之禮向諸位相公請教,不得怠慢。”

  趙旭微微頷首道:“旭兒謹遵母後鈞旨!”

  自從趙禎離開東京城後,朝臣們就基本上沒見到天家的出現,一直都是按照原先的態勢,以龐籍丁謂呂夷簡等人為首的兩府三司為主,朝政倒是按部就班沒有差錯,現在猛然得知官家禦駕親征去了,眾人便更加小心精神,這段時間誰要是有所差錯,必然會受到兩府的嚴厲懲處。

  年幼的太子趙旭正襟危坐的在禦座上坐好,朝堂中的文臣武將以君臣之禮參拜,也隻有在太子監國其間他才能享受這種禮儀,否則便是逾越。

  在三才的引導下,兩府相公不斷的上奏,趙旭仔細的聆聽,他隻有監國之權,聽便是他的主要任務,其實這就相當是他在學習朝政是如何進行的,儲君都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聽,當年趙禎也是這麽走過來的。

  其實如今大宋即便沒有皇帝在也能照樣運行,這主要歸功於從漢唐流傳下來的合理製度,即便大宋的相權被瓜分了,但主要是為了防止相權一家獨大而已,君權在這個時代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年幼的趙旭不斷的聽取兩府相公和朝臣的上奏,並且同意他們的方案,因為他不能做出任何決定,隻是代表天家監督朝廷的運行,冗長的政事並沒有讓趙旭昏昏欲睡,反而愈發的有精神,慢慢的他開始時不時的發問,態度仁和向朝臣們請教,這讓朝中的文武百官讚歎不以。

  有禮有節的孩子誰不喜歡?更何況他們現在有能力把太子儲君培養成將來的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