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雕的皇帝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278
  沒藏訛龐和野利遇乞都覺得大宋封鎖西夏的青鹽不會持續太久,畢竟大宋的百姓也是要吃鹽的,西夏的青鹽又細又清爽,沒有鹽井中出產鹽粒的苦澀感。

  沒有了西夏的青鹽,大宋的百姓還好說一點,可那些吃慣了細鹽的達官貴人怎麽辦?

  不允許私自販賣?這在他們兩人看來就是個笑話,隻要有人需要,便會有人販賣,私鹽這種事情大宋想堵都堵不住!

  這也是為什麽野利遇乞並未把這事放在心上的原因。

  現在他們要做的便是等待,等待是漫長的,因為這種商品限製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後才能顯現出來。

  趙禎限製西夏青鹽的舉措確實讓大宋慢慢的開始暴露出弊端,丁謂接二連三的上疏,鹽價已經上漲的厲害,而朝廷卻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控製鹽價,因為誰都知道大宋禁止西夏人在榷場中販賣青鹽,而私自販運青鹽都是死罪。

  鹽在封建時代就像是後世的石油一樣重要,有的時候甚至其地位超過了石油。

  人活著就需要補充鹽分,朝廷控製鹽價的原因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得起鹽,保證社會穩定,當然鹽稅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財政來源。

  大宋向一千戶百姓收取一文錢的稅和向鹽商收取一千文的稅沒有什麽區別。

  可耗費的人力物力卻大相徑庭,這也是最早把稅收轉嫁到商人身上的辦法。

  而現如今大宋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稅收製度,商人繳納的稅收中就包涵百姓的稅收,這也是趙禎免除各項雜稅的原因,在百姓不知不覺中就把稅款收了上來,隻不過不是從百姓的口袋裏拿,而是從商人的口袋裏拿而已。

  別看這小小的變動,不光節省了人力物力,還能使得百姓對稅收不那麽抵觸,最多抱怨物價上漲而已,但現在的大宋物價,在蔡記和三司的控製下相當平穩。

  現在鹽價增長不是朝廷能控製得住的,因為鹽價的多少是由鹽的多少來控製的,鹽少則價高,鹽多則價賤。

  趙禎並不擔心,因為他有一個秘密武器,海鹽。

  海水是鹽的“故鄉”,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人類食用海鹽的曆史很長,但處理的方法不好,海鹽多苦澀。

  趙禎有辦法使海鹽變得細滑,鹽田法便是最好的曬鹽方法,隻需日曬便可得到最好的食鹽,趙禎已經派人去負責這件事了,也算是給海邊的百姓增加一條謀生的渠道。

  隻需半個月的時間,大宋便會有源源不斷的海鹽從各個沿海州縣運來,在交通便利的大宋,這根本就不是個事!

  古代商品的價格為什麽居高不下?

  是因為運輸不便,在生產地的商品價格一般會很低,而到了遙遠的地方價格便會猛漲,現在的大宋交通便捷,物價穩定,趙禎相信國內的經濟發展會很平穩,而最大的利益來源依然來自國外。

  西夏人便是一個冤大頭,當然遼朝也是這樣,更不用說遠在海外的阿巴斯王朝和倭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夏人看到了大宋鹽價的上漲,這是他們最想看到的事情,也許這樣便能迫使大宋購買西夏的青鹽了,這段時間大宋榷場的物價漲的厲害。

  瓷器,絲綢的價格對於西夏人來說再漲也就那麽回事,不過是少買一些,再貴大不了不買便是。

  可茶磚與棉布對西夏人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東西,茶磚能幫他們除去油膩,是他們的重要必需品,而棉布可以禦寒抵擋惡劣的氣候。

  兩者缺一不可,但這兩樣不可或缺的東西都被大宋牢牢的掌握在手中,除非向遼人購買,但宋人商賈恰恰抓住了西夏的命門。

  價格比原來的高出很多,但卻比遼朝便宜一點,就是那麽一點的便宜迫使西夏不得不購買宋人的商品。

  直到此時大宋的報複才慢慢的顯露出來,西夏國內的財力已經消耗不少,每天都能看見大批從西域掠奪來的財物被大宋商賈整車整車的拉走,西夏人的心中在滴血。

  野利仁榮看的清楚,大宋這是在釜底抽薪,以一把看不見的刀不斷剝削西夏的國力,而陛下則認為宋人撐不了許久,青鹽雖然隻是一項,但卻能成為讓大宋屈服的最後一根稻草。

  微微搖頭,野利仁榮並不看好陛下在朝堂上說的一切,出於對宋人皇帝的了解,野利仁榮覺得趙禎一定有後手,否則不會如此決絕的下嚴旨。

  西夏朝堂剛剛從青鹽的風波中安定下來,朝臣們的緊張心情剛剛被李元昊安撫,噩耗便如期而至。

  信使一路飛奔的衝向宮殿,在門口跪倒:“啟奏陛下,寧令野利遇乞上疏,大宋鹽價驟降,大批不輸與我西夏青鹽的海鹽出現在大宋的市場上,價格便宜不說,還細致不澀口!更有……”

  信使說著說著便住了口,李元昊被當眾打臉怒喝道:“更有什麽?”

  “更有預防癭症之功效!”

  什麽?!

  隨著信使的話所有人都驚呼出來,癭症乃是頑疾,一旦得了這病便會出現脖子腫大,心悸,失眠,乃至驟死的情況,西夏人有不少得了這樣的毛病最後慘死在親人的懷中,死相極為淒慘。

  現在大宋的海鹽居然能預防癭症的出現,這對西夏人的打擊實在太大。

  李元昊當場就暴走,聲嘶力竭的喝到:“不可能!憑什麽他宋人的海鹽能預防癭症?而我黨項又細又好的青鹽不能?這定是宋人的欺騙之言,不可信!”

  野利仁榮搖頭苦笑,陛下居然還不相信,宋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一定是有依據的。

  西夏人哪裏知道,海鹽大多含有碘元素,而碘元素可以預防甲亢這一點趙禎比誰都清楚,癭症也就是後世常說的甲亢,又稱為大脖子病,這也是後世的鹽中為何會表明加碘的原因。

  趙禎這次利用海鹽,一箭雙雕的解決了缺鹽和癭症的兩大難題,經過王唯一的走訪和調查發現,海邊的百姓因為長期食用自己家曬出的粗鹽,一例癭症都沒有出現,而中原腹地的百姓雖也有鹽吃可卻會出現癭症,那問題一定出在鹽上。

  隻要長期使用海鹽,便能得到確切的結果,這是王唯一從官家那裏得到的醫學捷徑。

  因為官家說過,醫學其實就是經驗之學,病例越多經驗和治療的辦法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