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皇帝的新計劃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183
  趙禎在大慶殿的煌煌之言迅速的傳遍整個東京城,城中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世家貴族,都在反複念叨這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是一種皇帝獨有的擔當,也是一種令人敬佩的大魄力。

  一時間,街頭巷尾,勾欄瓦舍,處處都在討論這句話,在所有人眼中皇帝的話是值得反複揣摩的,因為這是最直觀了解皇帝的途徑。

  夜色漸涼,但東京城這才開始進入熱鬧的開始。

  繁華的東京城隻有進入黑夜才會開始她的繽紛,畢竟這樣的一座城市需要的付出也是極大的,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晚上正好進入酒館瓦舍放鬆自己。

  文人約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歡,而普通百姓也是聚眾閑聊,所有的場所幾乎都是對外開放,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錢……

  坐在酒肆中的耶律宗政緊緊的皺著眉頭,他總覺得大宋之前的軍演另有目的,在配合這次宋天子的大氣魄,他隱約感覺自己抓住了什麽東西,但仔細想來又仿佛什麽感覺都沒有。

  耶律賈舒服的靠在清倌人的身上,體重不輕的他壓得那清倌人麵紅耳赤,不是害羞而是累的……

  “大王如此思慮所謂何事,難道是因為大宋天子的慷慨?”

  說完他便對清倌人揮了揮手,清倌人如蒙大赦,趕緊起身逃走,其實這不過是耶律賈的小伎倆而已,為的是清空這屋裏的所有人,包括陪酒的清倌人。

  身為遼朝使節的他們覺得大宋一定會格外“關照”。

  耶律宗政看到清倌人匆匆離去後微微搖頭道:“不是因為大宋皇帝的慷慨,你我久居大宋,都知道大宋官家是個什麽樣的人,他很少說那些空而無用的話,相反要看到他所作所為,今天他說的話再聯係到之前的大宋軍演,我總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但又想不到。”

  耶律賈微微點頭道:“的確,大宋皇帝說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話來,應該不單單是為了堵住此次上奏遷都的那些西京之人,更是一種……一種責任與宣言。”

  耶律宗政微微皺眉:“責任,宣言?應該不是這麽簡單,他還警告後世子孫,不可南渡避禍……這就有些讓人捉摸不透了。”

  耶律賈放下心中的負擔,仰頭喝完杯中的美酒道:“大王想多了,也許大宋天子就是為了堵住西京那幫人的嘴,畢竟遷都之事在東京城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如果作為一國之君還不發聲,難免會讓人心懷僥幸,你看大宋天子今天的一番話不是使得東京城安定了下來?”

  耶律宗政微微點頭,還真是這樣,現在基本上沒人再說什麽遷都西京洛陽的話,隻要是敢這麽說一定會被其他人的口水給淹死,大宋天子親口說天子守國門,難道這是能隨意更改的嗎?

  經過耶律賈的開導,心思縝密的耶律宗政姑且相信大宋天子是為了安定民心才說出這些話的。

  當他依然會隨時留意大宋的動向,以免出現意外情況措手不及。

  今夜不同往昔,外麵的大宋百姓聲音特別的大,而且討論的話題多時和今天趙禎說的話有關,身為一個帝王能說出天子守國門的話體現出了他莫大的勇氣和擔當,百姓無不稱讚。

  但君王死社稷這是一種什麽樣的大魄力才能在朝堂上斬釘截鐵的說出?

  要知道一個帝王在朝堂上說出的話便是金口玉言,出口成憲,絕對不能更改,否則便會有損皇帝的威嚴和威信。

  為了國家社稷,官家居然要身死而不惜,這中責任與力量讓所有大宋百姓感動,也讓外朝的使節位置震撼,他們看到的和大宋百姓看到的不一樣。

  這兩句話體現出了大宋皇帝的堅持和魄力,這才是成為一代英主的必備條件,大宋皇帝遷不遷都並不重要,畢竟大宋的國都在哪裏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但是皇帝的這種態度讓人捉摸不透。

  皇帝的態度也代表了大宋的態度,黨項人和遼人最擔心的便是大宋皇帝趙禎變成一代雄主漢武帝一樣的人,這意味著兩國麵對的大宋將會張開它猙獰的一麵。

  如果說原先的大宋是一位謙謙君子的話,那現在的大宋就是一個銳意進取的猛士!

  黨項原先是中原王朝的內附之族,雖然早早得到遼朝承認,但自始自終沒有得到大宋認可,在大宋的書麵正式文章中,黨項依然被稱謂定難軍,而黨項的王,李元昊依然是西平王……

  遼朝心中是不安的,他們也和大宋有相當大的矛盾,從兩次挫敗大宋的北伐,到檀淵之戰,雖然兩國以兄弟之國相稱,可都是較量的感覺居多。

  更何況燕雲之地這塊巨大的矛盾在其中,宋人自始自終都是沒有忘記這塊飛地的。

  黨項人和遼人在這個喧鬧的夜晚飛快的收集情報,無論是朝堂的,還是民間的,隻要他們覺得有用便收集起來,隻有獲得更多的情報才能猜測出大宋官家的真正意圖。

  一夜魚龍舞之後,便是嶄新的一天,各方的氣氛都相當凝重,因為他們覺得大宋一定還會有什麽手段和變化沒有展示出來,但趙禎給了所有人失望。

  今天的趙禎並沒有給大家帶來什麽新鮮的事情,而是一如往常一樣處理政事,並未有什麽意外之舉,平淡的就如正常的一天。

  隻不過在散朝後去了一趟東京城的封丘軍營慰勞軍演回來的將士們。

  但誰也不知道趙禎這次的目的並不是單單慰勞軍演的將士,更是另有打算,在他看來大宋的兵製已經沿用太久了,而且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要知道整個大宋的軍隊除了那些地方上的鄉勇民兵以外,其他的都是職業軍人,也包括那些已經解散的廂軍。

  這樣一來弊端也就出現了,職業軍人大多有家有室,而且一輩子隻能在軍中效力,很難在別的地發揮餘熱,整個國家所有的戰鬥力都被集中了起來,無法達道藏兵與民的目的。

  而且這些軍人的年齡也是個問題,趙禎打算改變這一切,再次提高大宋軍隊的戰鬥力,漫步在封丘軍營中的趙禎有一個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