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283
  秘閣的大門伴隨著機括的吱吱呀呀聲緩緩開啟,兩府相公們有些奇怪,這裏已經好久沒人來了,除非有關乎國鼎之事,否則官家不會輕啟這裏。

  難道今日的軍演另有隱情?

  懷著稍稍忐忑的心,眾人進入秘閣,夏竦是早就看出其中蹊蹺的,而身為平章事的龐籍也發現了其中的不妥,轉頭向風輕雲淡的曹瑋道:“曹樞密,官家宣召我等前來秘閣所謂何事?”

  曹瑋淡淡一笑道:“等官家來了便見分曉,龐相公稍安勿躁。”

  魯宗道和晏殊兩人對視一眼便不再說話,從曹瑋和狄青楊懷玉的態度看,這三人一定是知道什麽。

  朝臣永遠都要等待皇帝的到來,這是禮製不可逾越,但這次的等待讓文臣們覺得是那麽的漫長,眾人迫切的想要知道官家召見他們的原因,在他們的猜想中認為最少和這次軍演脫不開關係。

  趙禎進入秘閣後被嚇了一跳,所有人都把目光緊緊的釘在自己的身上,眼神中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輕咳一聲道:“此次秘閣對奏乃是大宋最高之密,萬萬不可泄露出去,稍有泄漏都可能會對我大宋北伐造成不可估量之害!”

  北伐?!

  趙禎的話說完一幫文臣頓時便炸了。

  北伐一詞多少年沒有出現過了?這是隱藏在大宋文武群眾內心深處的夢想,收回煙雲故地,一統大宋金甌!

  但自從當年太宗兩次北伐失敗後,便給整個大宋留下了陰影,仿佛遼人不可戰勝,這也導致即便真宗禦駕親征贏得檀淵之戰的勝利後依然會賠錢了事的原因。

  打心底裏宋人對遼朝的戰爭充滿畏懼,兩次失敗的經曆如夢魘一般困擾在大宋的頭上,使得許多人覺得大宋就不可能戰勝遼朝,這一想法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對於北伐,眾人是又期待又畏懼的,畢竟當年的失敗記憶猶新,大宋開國之初的精銳一下被太宗消耗殆盡,並且大縱深大迂回戰略也隨之被否定。

  夏竦是充滿興奮的,北伐遼朝為大宋收回煙雲十六州是每個士大夫的夢想,而他作為監軍更是無上的榮耀,但顯然其他人不是這麽想,晏殊不喜兵事,在他看來固守大宋使得大宋繁榮昌盛就很好了,沒必要攻伐遼朝索取那片已經被遼人統治百年之久的土地。

  “啟奏官家,北伐煙雲雖是百年大計,可我大宋兵甲所需甚大,且燕雲之地對我大宋亦是可有可無,如今我大宋財賦甚多,農田何止萬頃?又何必要勞民傷財,枉死將士?”

  晏殊的話剛剛說完狄青便冷哼道:“可有可無?哼晏參政說的倒是輕鬆無比,煙雲乃中原之咽喉,地勢險要可拒遼人十萬鐵騎,否則太祖太宗為何要攻伐煙雲?否則真宗朝遼人為何大軍南下直逼東京城!枉你熟讀史書,縱觀全史有那個朝代丟掉了煙雲之地?!”

  以晏殊的才學當然知道煙雲的重要性,可在他看來現在的大宋根本就不需要煙雲,沒有燕雲之地的大宋不也是好好的嗎?甚至比以前更好!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達到了盛世的程度,何必再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去奪取煙雲?

  晏殊厭惡兵事是滿朝皆知的事情,當年趙禎命大軍西征黨項他便上疏反對,之後的滅國大理他更是上疏十條警示趙禎戰爭所帶來的危害。

  趙禎虛心接受的同時也開始懷疑起自己,直道現在他又反對攻伐煙雲,趙禎開始懷疑的不是自己,而是文臣腦袋中對戰爭的恐懼和擔憂。

  讓文臣帥兵打仗本就是個錯誤,他們看到的隻是當年太宗的十萬禁軍覆滅,並且這個夢魘一直困擾著他們,這一次趙禎大宋讓文臣作為監軍負責後勤和軍隊的忠誠,剩下的事情全權交給武將執行,避免文人的怯戰思想影響到軍隊。

  狄青的話幾乎是在打晏殊的臉,可他並不生氣,而是搖頭道:“臣隻是覺得這樣做不值得,畢竟我大宋如今昌隆,即便沒有燕雲之地也是一樣。”

  趙禎笑道:“你難道就沒想過如果大宋有一天變得衰敗了能?月尚有陰晴圓缺,何況大宋呼?此時不取煙雲,後世子孫更沒有機會,而如果朕北伐成功,收複煙雲之地,即便後世子孫衰敗也能固守多年以延國祀!”

  趙禎的話讓眾人驚醒,官家這麽做乃是為後世之君著想,為大宋著想!

  這下連還有話說的魯宗道都不願開口了,官家說的沒錯,以如今的大宋軍力財力,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龐籍開口道:“啟奏陛下,為何要以軍演為名?”

  趙禎笑道:“誰說這不是真正的軍演了?不光要有一次,還要有三次以上!”

  “三次?!”眾人忍不住驚叫出來。

  一次軍演的耗費已經相當巨大了,沒想到官家居然還要進行三次!這不是勞命傷財又是什麽?

  趙禎瞧見眾人的模樣擺了擺手道:“眾位臣公勿要多慮,其實三次軍演和一次所需差不多,朕隻不過利用三次軍演麻痹遼朝和黨項,並把所需用度轉移至前線而已。而第三次致使遼人和黨項人習以為常之後,便揮兵北進,一鼓而下的收回煙雲之地!”

  一而再再而三的軍演隻不過是為了麻痹敵人的佯攻?曹瑋和狄青對視一眼,這個計劃真的不錯,怎麽之前卻從未有人想起過以軍演為幌子!

  眾人也被官家的話所驚呆了,這算不算得上是兵行詭道?

  他們的反映在趙禎的意料之內,為何後世對軍演那麽的敏感?不光是討厭別人在自己的家門口炫耀肌肉,更是擔心別有用心之國會乘機大軍壓境。

  毛子當年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可不是裝裝樣子,而是雖時準備動手的……

  趙禎把計劃詳細的說出,除了曹瑋三人,就數夏竦理解的最快:“官家的意思是借軍演之機,密調兵甲,數次而遺?”

  趙禎笑著點頭:“然也,此乃朕之惑敵之計也!”

  眾人了然於胸,這樣的計劃確實周密,且能最大程度上的迷惑敵人,軍演的次數多了,遼人和黨項人也就習慣了,倒是突然一擊,瞬息而至,勢必會一擊而破!

  曹瑋和狄青對視一眼上前稱頌:“陛下之計如煙如霧,虛虛實實乃兵家之要義,臣下歎服!”

  連身為樞密使的曹瑋和狄青都這麽說了其他人自然不會有什麽疑議,齊聲讚道:“臣等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