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242
  人類是最容易被激勵與感染的動物,即便是再清心寡欲的人,其實他也被道家無為清修的情緒所感染。

  身為皇帝的趙禎即便他一句話也不說,隻要他站在那裏便如太陽般耀眼,如號角般響亮,如戰鼓般激勵著眾人。

  因為皇帝本身就是一種興奮劑,他可以讓手下的將士悍不畏死,當年檀淵之戰便是最好的例子,身為皇帝的趙恒一上戰場,大宋的禁軍就如吃了興奮劑一般瘋狂的向遼人發起進攻,各路勤王軍隊也不敢懈怠,馬不停蹄的向戰場趕去,雪球越滾越大之下使得遼人頂不住壓力而敗退。

  趙禎也是同樣的道理,他的話刺激了每個禁軍將士的心,趙禎對與部隊上的政治學習從未停止過,文人覺得給這些軍士傳道授業簡直是對牛彈琴,可趙禎嚴令他們必須這麽做!

  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個好東西,它能最大程度上保持部隊的忠誠。

  軍心可用的結果就是狄青等人的挑選變得相當方便,有相當多的人才可供挑選,但狄青的標準隻有一個,服從指揮聽從號令者優先。

  即便是你的騎術再好,弓馬再嫻熟,如果不能服從指揮他狄青一樣把你拒之門外,這便是最為基本的條件,過了這個關才是考驗軍士的身體素質,為此有許多將門子弟和軍武院的武舉紛紛落選。

  曹瑋看的心疼無比,這些都是軍中的尖子,就這麽被淘汰了實在可惜,隨即拉著狄青一陣耳語,結果狄青並不買他的帳,反而堅定的說道:“即便是官家塞人進來也要先通過考核,否則我絕不會讓他在背嵬中立足!”

  曹瑋好歹也是個執掌軍政大權的樞密使,如此被一個年輕的後生駁斥怎麽也覺得臉上無光,拉著狄青便向趙禎走去:“官家,臣覺得狄將軍的挑選之法有失偏頗,剛剛那名小校明明是加壓群雄之人,為何把他排除在外?請官家聖斷!”

  既然官司打到禦前,趙禎便不能和稀泥了,一幫落選的將門和武舉直愣愣的瞧向這邊。

  趙禎放下手中的長槍道:“狄青負責挑選背嵬軍的人選,自然由他做主,何況朕相信他這麽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既然你們二人在禦前爭論,那便各自說出理由來便是,孰高孰低自有公道。”

  當然是年長官位高的曹瑋先開口:“此次挑選精兵強將組成背嵬,自然要以弓馬嫻熟者為優,而狄將軍居然會淘汰那些人,臣甚是不明其理!”

  狄青上前道:“原因很簡單,官家要的背嵬軍是浩浩蕩蕩的騎兵之軍,不是一人叫陣的匹夫,服從軍令,號令如一者方能勝任,我這麽做隻不過是在救他們和其他袍澤的命罷了,數千乃至上萬人的騎兵衝鋒時,一旦有人失誤便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這不是末將危言聳聽!”

  他的這個理由讓趙禎非常的滿意,曹瑋也知道其中的厲害稍有不服的強辯道:“那也可以慢慢訓練磨平他們的棱角,這些精兵強將被刷落實在可惜的緊!”

  狄青微微點頭但卻歎息道:“樞密使這話是沒錯的,刷落他們確實可惜,可要磨平他們的棱角還不知需要多少時間,官家也說過大宋現在建立背嵬軍是緊迫之時,缺的便是時間,隻能先委屈他們一下了……”

  “這倒不見得!”趙禎揮手打斷了狄青的話,一下子讓曹瑋看到了希望。

  “不知官家有何妙法?”

  趙禎看著曹瑋渴望的眼神微微一笑道:“朕有一個想法,把這些弓馬嫻熟的將門子弟和武舉安排在一起,並不要他們參加騎兵作戰,而是讓他們擔任踏白如何?”

  狄青和曹瑋兩人眼睛一亮異口同聲的說道:“官家的意思是讓他們組成踏白軍?!”

  趙禎望了一眼眼神中充滿渴望的將門子弟道:“嗯,朕就是此意,踏白軍乃大軍之耳目,將軍之斥候,他們甚至能關乎到一場戰爭是勝敗,尤為重要。”

  狄青和曹瑋兩人心悅誠服,官家把問題考慮的太周到:“官家聖明!”

  其實趙禎也是突發奇想,古代戰爭中對斥候部隊並不是很看重,隻要他們能探聽敵情便可以了,所以斥候大多也被稱為探馬。

  趙禎深知偵察兵的犀利,他們不光能搜索探路,防止敵人設伏,還能查明敵情,甚至進行軍事突襲奪取敵軍輜重等重任,可以說手中有一支踏白軍便占據了有利局勢,勝利的天平便會向大宋傾斜。

  強悍戰鬥力的同時也要求他們是精銳中的精銳,不光要有發達的四肢還有一顆聰明的腦袋,否則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隻會讓他們陷入絕地。

  而恰好這些武藝高強的將門子弟和軍武院的武舉最為適合,趙禎對他們招了招手道:“何人願為朕之李思安?”

  一說起李思安,這些在兵法軍書熏陶下的人便立刻明白了趙禎的意思。

  五代後梁的李思安善於使用飛矛,作戰時如鷹飛風卷,可以在萬人之中擒獲敵人,出入自由,如入無人之境,因自恃勇猛,敢於誇口,在敵方中很有威懾力。梁太祖朱溫利用他所長,讓他去攻打擒拿。由於李思安有勇有謀,後被任命為踏白將。

  “末將願意!”

  趙禎滿意的開口道:“落榜者武藝高強,弓馬嫻熟之輩可進入踏白軍中效力,但其危險更勝背嵬軍一籌,一旦從軍者不可悔改!”

  在將門子弟的帶領下,落選者齊齊喝到:“保家衛國誓死不休!”

  這個時代的軍人更加淳樸,趙禎所知的軍隊嘩變和反叛的幾乎都是過活不下去才導致的,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人還有什麽牽掛?

  大宋的軍隊待遇提高很多,在趙禎嚴厲打壓吃空餉的不法行為後,軍隊的待遇就更上一層樓了,但是朝廷每年的軍餉開銷卻降低了不少,這要歸功與那些廂軍的安置。

  即便是再發生災情,朝廷也不用把災民編入廂軍了,嶺南,雲南都是安置災民同化當地土著的好去處……朝廷甩掉了廂軍這個沒有戰鬥力又容易滋生貪腐的大包袱後自然軍費縮減。

  而如今背嵬軍和踏白軍的待遇也要好上許多,趙禎更是準許他們在戰時不用上繳敵軍財物,這是最為難得的獎勵!也能激發其他們英勇善戰的心,畢竟人不能光靠精神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