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319
  趙禎打算利用出巡的這段時間好好的研讀一下《韓非子》這本講述帝王之道與法家學說的古書,先賢的哲學與智慧不可小覷。

  而且眼前的福伯就是韓非子的後人,他對法家之學應該是很了解的,否則也不會得到衛真縣百姓的推崇。

  這一夜趙禎是伴著蟲叫蛙鳴入眠的,一覺無夢睡到自然醒,他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高的睡眠質量了,清晨的陽光透過木質的窗棱灑進房間,趙禎悠然而醒。

  鳥兒在枝頭鳴叫歡快無比讓人的精神也好上許多,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趙禎往日在後苑中躲清靜哪能和這裏的雅致相比。

  趙禎深吸一口氣對三才笑道:“看來在東京城呆得久了,這普通的小院也變成了世外桃源。”

  三才呐呐的回道:“官家,這小家小戶的不適合您……”

  趙禎知道他擔心什麽,笑著擺了擺手道:“朕當然知道,隻不過感歎一下不同的活法而已,瞧你彷徨的樣子端是沒出息。”

  三才訕笑道:“在奴婢看來您就是大宋的天,伺候好官家就行了,何必有那些出息。”

  整個衛真縣伴隨著太陽的升起而蘇醒,城中的百姓之家多是這個時候上工,但在他們幹活之前都要在太清宮門口聆聽道藏,這已經是流傳許久的習慣了。

  趙禎知道自己的儀仗冗長便不打算去打擾人家,坐在雅致的庭院中細細翻看竹簡,上麵的字跡被保存的很好,基本沒有掉色或刮花的痕跡,用福伯的話說這些竹簡上的內容他都默默背下謹記在心不敢遺忘,真正的寶貝不是這箱竹簡,而是上麵的內容。

  韓非子傾其一生所學著成此說,趙禎當然重視,此書詳細描述總結了法、術、勢三位一體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

  即便是知識在淵博的人也沒可能和趙禎一起討論帝王之道,而《韓非子》一書卻詳細記載了施政手段,帝王之道,禦下之道等等對趙禎來說這就是無價之寶。

  趙禎大致上先瀏覽一遍之後才猛然發現,其實《韓非子》一書的主要價值並不在於其觀點,而是博采眾長!

  它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道的“勢”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大成者,並且還開創性的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其內容之精妙,語言之簡練堪稱後世帝王的教科書!

  《韓非子》一書的地位從他的同學兼對頭李斯處便可看出,李斯毒殺韓非子之後還能把他的著作奉為秦國治國經要,大力宣揚和重用。

  更為可貴的是此書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極大。

  如今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有不少都是出自這本書,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

  趙禎讀著津津有味,甚至忘記了吃飯的時間,三才在一旁不斷的整理餐具,即便是碗碟叮當都沒能讓趙禎分神,最後無奈之下隻能悄悄靠近趙禎身旁,小聲提醒:“官家,已經晌午了,該用膳了……”

  趙禎抬頭望了一眼天空,沒想到自己居然坐了整整兩個時辰,怕是批閱奏折一次都沒這麽久吧?

  微微一笑道:“真是應了先帝的話,書中自有千鍾粟,朕看了許久甚至忘了腹中的饑餓,你把吃食擺上,朕邊看邊用……”

  三才還想再說什麽,但且被趙禎揮手打斷,隻能暗歎一聲開始布菜,官家隻要拿定主意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

  對於現在的趙禎來說眼前的食物完全沒有書中的知識來的重要,《韓非子》一書闡述了趙禎最需要的帝王之道,這是從任何儒家經典中也學不來的東西。

  韓非子著書立說是給帝王看的,而孔聖人則是教化百姓以及士大夫,兩者從出發點就不相同。

  自漢以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帝王之道便消失在曆史之中,帝王隻能靠自己的雄才大略和前人經驗去管理整個帝國,並無係統的書籍可供參考。

  而《韓非子》一書簡直是帝王的手冊,有最為基礎的施政手段和禦下之道,同時還完整的闡述了什麽是帝王之道!

  為大帝王者,一人為天,大權在握,審時度勢,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心寬以容天下,胸廣以納百川。說白了,為糴王者應該要有氣魄,口才,不一定博學,但不能缺乏常識,不一定什麽都會做,但一定要會用人,善於招攬人心。

  書中分為八類:因情,主道,起亂,立道,參言,聽法,類柄,立威。句句精辟,字字珠璣讓趙禎大為稱讚,難怪這本書到了後世僅存五十餘篇,許多章節說的太過露骨和現實了。

  甚至不避諱那些殺伐,陰謀,詭譎,掠奪,和震懾等在儒家學說中被批判的東西。

  趙禎看了大為過癮,這才是真正的法家之道!其中更是直指儒家要害,宣揚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難怪這福伯不敢敬獻此書,這書中內容與儒家思想有很多背道而馳的地方,甚至可以說得上是離經叛道,趙禎終於明白為何福伯在拿出此書之前的掙紮,並且在自己觀看這本書的時候一家老小躲得遠遠得等待趙禎傳喚。

  三才奏報,福伯一家皆穿白衣,麵容肅穆跪與西廂房中等待趙禎傳喚。

  趙禎微微皺眉便對三才道:“讓親衛小心整理書籍抬上朕的車駕,朕是時候離開了,在待下去這家人的性命怕是難保。”

  三才不知其中奧妙,但隻要是官家說的他便一定用心去辦,對親衛吩咐一聲便開始整理趙禎翻看過的竹簡,並在趙禎最後看過的一卷上留下黃綢以做記號,官家在路上一定會看這些竹簡。

  趙禎漫步走出福伯的小院,回首看了看跪在門口的福伯一家長歎一聲道:“朕從未來過你家,也未在你家中帶走任何東西,你可記住?”

  福伯帶領一家叩首道:“老朽記住了!”

  趙禎的馬車緩緩啟動,福伯一家等待最後的審判,但卻沒有一絲動靜,直到皇帝的儀仗全數離開後,福伯的兒子才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道:“官家沒有怪罪?”

  福伯微微點頭:“要是官家真的怪罪,就不會說出臨別的那番話了,咱們以後要忘去祖上的輝煌,一心一意耕讀傳家,畢竟東西已經按照先祖交代奉送給了有德仁君,咱們最後的使命也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