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181
  趙禎難得離開東京城在大宋地方巡視,這一次要不是因為黎德**事,朝臣們一定不會同意趙禎的這次出巡,畢竟皇帝出巡耗費巨大,且勞民傷財。

  開始的時候趙禎還不理解,自己不過是去距離應天府不遠的衛真縣而已,一路上走漕運便是,如何能用得了多大的花費?

  可現在他卻不好意思說話,眼前隊伍實在太驚人了……

  單單是自己的馬車就足足有六匹馬拉著,四輪的馬車載著寬大就如一座小型宮殿的車廂,即便趙禎提出縮減開支的提議也沒用,禮部的官員能用一萬種理由把趙禎的話堵回去,趙禎還不能反駁,因為人家在禮法上是真正的權威……

  跟隨的親衛禁軍更是數量龐大,趙禎一再縮小,從大駕鹵薄換為小駕鹵薄,可人數無論如何縮減都有三千之眾,所用器物更是繁多。

  開始的時候趙禎還沒注意,在無聊的時候細細一看卻被下了一跳。

  篦頭四,畫角十二,鼓二十四,大銅角八,小銅角八,金四,金鉦四,杖鼓四,龍頭笛十二,拍板四,這些隻單單是雜物,旌旗就更多了,肅靜旗二,金鼓旗二,白澤旗二,門旗八,日月旗各一,雲雨風雷旗各一,五星旗各一,二十八宿旗各一,北鬥旗一,五嶽旗各一,四瀆旗各一,青龍、白虎、朱雀、神武旗各一。

  然後是各種各樣的幡子,甚至還有兵器……

  方天戟四,豹尾槍二十,弓矢各二十,儀刀二十,仗馬十;儀仗兵器也少不了,吾仗、立瓜、臥瓜、金鉞、禦仗、星各六。

  趙禎不認為這些東西能用作實戰,但依然被禁軍們扛著視若珍寶。

  一旁五顏六色的傘蓋看得人目不暇接,紫方蓋、紅方蓋各四;紅羅鸞鳳方扇八,紅單龍扇八,紅雙龍扇八,黃單龍扇八,黃雙龍扇十二;

  內侍的手也沒閑著,拎著拂塵,紅鐙,金爐,金香盒,金盆,金水盂,金大瓶,小瓶,馬杌,金交椅,金足踏,仿佛自己離開這些金器就不能生活一樣。

  趙禎感歎帝王的奢侈,這大概也是為何有宋一朝文臣們會反對皇帝出巡的原因吧?實在是太奢侈了,金銀器具看的趙禎都眼花繚亂,更別提圍觀的百姓了,可痰盂馬桶之類的也都展現給百姓看是什麽意思?

  趙禎在衛真縣的主路上緩緩前進,回頭才發現身後隊伍的冗長,原來自己不光有這座馬車,還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

  儀象有五,均施錦韉負寶瓶各一,瓶銅質貼金,並木雕貼金,仰覆蓮座,雕花番草;玉輅一乘,大輅一乘,大馬輦一乘,小馬輦一乘,香步輦一乘,涼步輦一乘,大禮轎一乘。

  連朝中的士大夫和商賈都不屑為止,趙禎身為帝王當然不能乘坐,更讓趙禎擔心的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跟隨的吏部官員解釋這些都是皇帝出巡必備的交通工具,可趙禎一樣都不打算用,步攆說的難聽點就是沒有四壁的轎子,由人抬著,趙禎厭惡這種以人為畜的行為。

  步攆這種東西早早便有了,可除了唐太宗曾經坐過一次就放棄使用後,就再也沒人這麽做了,至少是在大宋之前沒人這麽做,畢竟連無道的君王都未嚐敢以人代畜。

  到了遵守禮法的大宋就更沒人使用了,趙禎的儀仗也不過是儀仗罷了,但絕不能缺少,這就是禮法。

  龐大的隊伍在太清宮前停了下來,儀仗隊伍迅速的各就其位,一時間香火鼎盛的太清宮變成威嚴莊重的殿堂,衛真縣的百姓看到了皇帝對老子的尊重。

  趙禎對宗教並不感冒,但他對老子這樣的先賢卻十分敬重,也可以說曆代君王對他都十分敬重。

  玄宗李隆基時,太清宮規模達到鼎盛,占地八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裏,宮內建築排列有序,瓊樓玉宇,金碧輝煌。太清宮稱前宮,洞霄宮稱後宮。前宮祀老子,後宮祀李母。兩宮中隔一河,河上有橋。河名“金水”,橋稱“會仙”。

  但盛極而衰,衰極而盛,唐末黃巢起義,太清宮毀於兵事,而自稱道君皇帝的老爹更是撥國庫銀重建太清宮、洞宵二宮,規模比唐時有加,並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後之讚碑”、“會真橋記”等碑刻以示紀念。

  趙禎不反對這種行為,但對於老爹把老子封為皇帝這件事卻頗為不爽,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這與禮法不合,而且使得很多人在此留下尊老崇道、詠物狀景的詩篇,連朝中名臣範仲淹、歐陽修,蘇洵等人也赫然在列。

  廟祝前來禮拜趙禎,並請趙禎給老子上香祭拜,趙禎無奈苦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就在廟祝臉色一變開始淒惶的時候,趙禎接過線香對著老子的牌位和雕像躬身行禮,沒辦法誰讓這是老爹認可的呢?作為兒子的自己總不能公開反對打老爹的臉吧?

  而且趙禎要以道教為國教,那必須給世人留下尊老崇道的一麵,這也是趙禎此行的另一個目的,佛門在大宋已經快完了,人的生活好了,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人去菩薩那裏倒苦水並整天祈求來生的富貴。

  而道門的修身養性和養生之道讓大家趨之若鶩,但其中的騙局和斂財不法讓趙禎覺得該找玄玄子談談,這老頭是道教的掌教,自己把麵子給了道教,剩下的就該開出條件了,既然道門已經被納入朝廷的管轄之內,那就必須遵守皇帝定下的規則。

  趙禎祭拜過老子之後便進入了太清宮的後殿中,玄玄子已經在此處等待,三才極有眼色的帶著內侍離開,他知道官家必然有話要和玄玄子單獨敘說。

  一張小幾,倆個蒲團,一壺清茶,倆個品客,皇帝與掌教就這樣坐在蒲團上商討對道門的規劃。

  趙禎嚐了一口就被這茶水的清香甘甜所打動,笑眯眯的對玄玄子說道:“茶倒是不錯,很附和朕的口味。”

  玄玄子眼睛一亮的說道:“陛下覺得這茶很好?這便是我道門子弟在洞天福地中種植的茶葉,彩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

  “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