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160
  耶律宗政已經徹底失望,沒想到大宋已經拋棄了原有的迂腐,變得如此精明起來,其實大宋朝堂的風氣之所以改變大多是因為商品經濟對大宋的影響。

  原先大宋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官本位的基礎上,可自從趙禎親政之後便愈加的重視商業發展,對待商人的政策也越來越優厚,商賈的兒子可以參加科舉,甚至可以就讀於軍武院這樣的軍校。

  文武百官與商人的聯係越來越密切,就連政事有得時候也需要充滿銅臭的商賈幫助,稅收,查賬,義舉,甚至連軍餉也要從商賈處周轉。

  地方官吏則更是需要商賈,經濟建設和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是他們的年終勘磨,趙禎改變了對地方官吏的勘磨製度,主要以地方百姓的生活標準為考量。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依然堅持著誠信為本分,可官員卻越來越偏離士大夫的準則,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畢竟商人以誠立身,這樣他才能越做越大,而官員在商人的身上學到的卻是各種手段。

  這很不好,就如現在的朝堂,迂腐也是硬幣的一麵,他的反麵就是堅持與執著,魯宗道是這樣,包拯也是如此。

  班師回朝的包拯謝絕了趙禎的所有賞賜,隻拿了他這個監軍應該得的東西,而對將士們的軍功卻是一點也沒有貪沒,這便是他在本心上的堅持,趙禎為此在朝臣麵前大肆誇獎了他。

  可包拯的回答卻讓所有人出乎意料:“臣本監軍,躬親與王事,實乃天地至理,擔不起官家的誇獎。”

  頓時場麵尷尬起來,也讓魯宗道的上疏更加頻繁了些,事情有好就有壞,風氣變化的朝堂雖然變的更加自私,可這種自私體現在國家的利益上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耶律宗政的計劃落空。

  朝臣們不希望幫助遼朝,他們從動蕩的遼朝中看到了對大宋有利的一麵。

  直道耶律宗願離開也沒人站出來為他說話,包拯被同僚死死的拉住,而魯宗道卻是在趙禎的眼神下緊緊的閉上了嘴。

  趙禎微微歎息,人世間的所有事情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但現在的大宋確實國力強盛,官員們的風氣變化也隻是在遼朝使臣麵前,他們身上獨有的風骨依然還在。

  這是最讓趙禎放心的事情,畢竟對浸透儒家思想的士大夫來說,煌煌史書對他們的評價才更重要,趙禎派去各州府的監察巡官可不是擺設,他們都是魯宗道一手調教出來的貧寒子弟,自幼便學習儒家經典,正直的就像是和魯宗道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一樣。

  連趙禎見到他們都覺得不舒服,身上一板一眼的規矩太重。

  可就是他們從州府官員中揪出一大批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的昏官,趙禎不得不重用他們,這是魯宗道從一開始就計劃好的陽謀。

  他要讓大宋離不開這些正直敢言之輩,並且要讓這一製度從趙禎開始形成祖宗之法並在大宋長長久久的留存下去。

  趙禎有時都在想,這算不算是開檢察院的先河?

  隨著趙禎的思慮飄遠,耶律宗政邁著沉重的腳步緩緩離開,他在心中期望著趙禎會叫住他,隻可惜期望往往是徒勞的,他發現趙禎這位仁德無雙的君主隻會把他的仁慈展示給大宋的臣民,而對於自己這樣的外臣多一分都是吝嗇。

  步履蹣跚的耶律宗政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緩緩離開,但他的低語許多人都聽得見:“果然與真宗皇帝相差甚遠……”

  眾人沒有戳破,隻不過王曾的身體微微顫抖,而丁謂則是輕哼一聲。

  待耶律宗政走遠,趙禎才緩緩開口道:“此處以無外臣,諸位卿家有何感慨不妨說說,朕洗耳恭聽。”

  王曾出班道:“起奏陛下,雖遼朝大行皇帝遺詔丟失,可在禮法上依然當尊齊天太後為正統……”

  “王相公言之有理,此乃禮法綱常我大宋不能有失,請陛下速做決斷!”

  魯宗道也跟著出班附和王曾的話,終於有一個重臣肯站出來了,他魯宗道已經憋了半天,在他看來承認以及維護遼朝的皇權就是在維護大宋的,畢竟遼朝是大宋承認的北朝。

  趙禎無奈的說道:“此時遼朝沒有遺詔示人,朕豈能插手,但朕已經照會過遼朝使節萬萬保護好齊天太後。”

  聽官家這麽一說,朝臣們微微一驚,官家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他以在暗中相助蕭菩薩哥,在遼朝沒有公布遺詔的情況下這麽做已經是很難得。

  眾人微微點頭齊聲讚道:“陛下聖明!”

  趙禎暗自苦笑,聖明?要是自己真的聖明就應該支持夏竦和蔡伯俙的計劃,而不是權當作不知情,這小子和夏竦還真是什麽都敢做!

  即便是在千裏之外,可趙禎對夏竦的小動作依然是了若指掌,宋小乙的黑手和蔡記本就是你中有我的,即便自己想不知道也不可能,堂堂大宋的駙馬和參知政事居然暗中資助皇太妃蕭耨斤攝政專權,這要是傳出去,即便是兩人把罪責扛下,他趙禎也臉麵難看。

  但已經進行到這種時候,趙禎隻能祈禱他二人的計劃不要被發現。

  袖子裏的密信被趙禎捏的緊緊,這東西回宮後一定要銷毀,絕不能留下證據,一切的一切隻能讓夏竦和蔡伯俙兩人處理,即便是成功也不能宣告天下,這就是密諜的悲哀。

  但趙禎自己是知道這兩人的所作所為,如果夏竦和蔡伯俙的計劃成功了也不會虧待二人,現在趙禎的氣憤是因為蔡伯俙不聽自己的話。

  當初曾經無數次的警告過他,夏竦雖為能臣,可手段過於狠烈,這小子就是不聽,這下好了自己深陷其中,等他回來定要讓趙妙元好好收拾他!

  遠在遼朝的蔡伯俙狠狠的打了兩個噴嚏,惹得夏竦微微詫異:“蔡家小子你穿的可比老夫厚實的多,怎麽反而打起噴嚏來了,莫不是傷寒之症?”

  蔡伯俙莫名其妙的搖頭並向南麵望了一眼道:“沒甚的事情,隻覺得鼻子癢癢,莫不是東京城中有人說我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