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鋒芒!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5      字數:2375
  大內家宅邸內的大院中放著小澤的屍體,巨大的弩箭已經被取下,由於傷口太大,大內家不得不請石見最著名的裁縫前來幫忙縫合傷口,直到兒子入土為安之後,大內家的家主大內島津才召集家臣。

  一群身穿大鎧的武士跪坐在靈堂的一側道:“家主,小澤的死是宋人的器械造成的,石見銀礦的留守向小澤求助,小澤便率人前去,誰知……誰知一去不複還!”

  島津望了一眼開口的武士道:“石見銀礦的留守呢?聽說他是大友氏的叛徒,說不準這次又背叛了我大內氏!”

  “他在外廳等候您的召見!”

  “讓他進來說個清楚,吾兒不能白死!”

  大友三哆嗦的走進靈堂,當他看到小澤的棺槨前放著的巨大弩箭後更加的卑躬屈膝起來,迅速的拜倒在大內島津的腳下:“主上,是宋人殺死了小澤少主!”

  大內島津瞧了一眼腳下的大友三就像是在打量將死的祭品:“你為什麽沒死?為什麽讓吾兒叫陣?”

  “少主一向勇猛過人,臣下勸過少主,大宋的軍隊和東京都的不同,況且他們手中還有東京都的天皇詔書,隻不過詔書上沒有關白的印信而已,可少主還是……”

  大內島津猛然站起,腰間的長刀一閃便插進了大友三的身體:“混蛋,你的意思是吾兒該死不成,你這就下去陪伴吾兒,不,你這種懦夫沒有資格陪伴他,你隻是他靈前的祭品而已!你知不知道吾兒之所以重用你是因為你的妻子?你死了之後我會讓你的妻子就去陪伴吾兒的!”

  大友三屈辱的死在了靈前,從他的表情中能看住心中的不甘,而其他的武士對這種事情熟視無睹,直到一名身穿和服的小婦人出現,這時武士們的眼神中才透露出興奮且嗜血的光芒。

  這是一種殘忍的興奮,美麗的女子即將成為獻祭,在倭人武士眼中,美麗與死亡是最為享受的東西,他們將要看到最美的獻祭!

  小婦人尖叫著躲避大內島津的追逐,靈堂前出現禽獸的一幕,一群武士寬衣解帶的加入其中,最後用長刀刺穿婦人的身體放置在靈堂的供桌上,這是大內氏的古老獻祭風俗,為的便是滿足生者和死者的欲望。

  大內島津穿上寬鬆的和服對著家臣武士說道:“先不要對宋人的營地進行衝擊,石見銀礦說不定隻是東京都的陰謀,現在的東京都就像是波雲詭譎的大海,在天皇和關白的博弈中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宋人喜歡銀子就給他們,咱們有的是,但一定要換取到有價值的東西。同時向三友氏發出消息如果他們能奪回石見銀礦,我大內氏願意分享天照大神賜予的寶藏!”

  家臣冷笑著說道:“您的誘餌一定會讓三友氏趨之若鶩,在整個本島隻有他們三友氏的產銀最少!”

  大內島津看了看美婦人的殘破軀體咂了咂嘴道:“讓他三友氏成為開路先鋒,如果宋人的軍隊真的那麽強大,應該是東京都已經屈服了……”

  石見銀礦的大宋禁軍已經基本構建完成城寨的外圍,在此期間不斷的有倭人商賈推著小車前來換取大宋的商品,從金銀到日常用品無所不換,甚至還有用女子換棉布和絲綢的。

  這讓石元孫和禁軍們目瞪口呆,一個黃花大閨女居然隻要三匹印花棉布,這簡直是在白送,在大宋想要娶親最少也要十倍以上的彩禮,即便是買一個小妾或侍女也要三十貫左右嘞!

  對於這種好事,石元孫是不怎麽禁止的,畢竟漂泊在外的禁軍也是男人,是男人總要發泄的,官家在大宋不允許軍營出現營妓,但在倭國卻是個例外,將士們身處異鄉,人生地不熟的總不能去倭國的妓館發泄……

  但石元孫並沒有鬆懈,即便倭人的軍隊如難民一般,他也不希望自己在這裏折戟,要是被軍中的袍澤知道了一定會笑話死。

  他的擔心顯然是正確的,幾日之後示警的銅鑼聲再次響起,一群身穿製式藤甲的倭人再次出現在銀礦之外,烏拉喊叫的衝向城寨,此時的城寨完全不是臨時勾住的防禦,城高險要,溝深不可飛渡。

  破甲箭發出獨特的呼嘯聲激射出去,帶有精準望山的棘輪弩毫不留情的射殺敢於靠近的敵人,倭人的長弓還沒到射程之內便被射成了篩子。

  大宋的禁軍們很好奇,倭國人為什麽用這種比他們身高高出那麽多的長弓,而且這種長弓的射程好像並不遠,隻有五十步左右,簡直是徒有其表的垃圾。

  但大宋的將士們很快發現,這種倭國長弓的射程雖然不是很遠,可準度驚人,幾乎是箭無虛發,而所用的箭枝則是相對普通弓箭的重箭對盔甲造成的傷害也很大。

  他們不知道,這是資源稀缺的倭國特點,因為各種資源的稀缺,倭國人習慣把事情做的精益求精,這樣既節省資源又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不得不說這是從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被迫養成的習慣。

  但這樣的習慣也同時製約了倭國的技術發展,沒有多餘的資源可供浪費,沒有大量的資源可供開發,自身的技術水平當然難以進步,倭國的軍械水平還停留在唐初的標準上,經常內戰沒有大一統的國家更難發揮國力。

  在堅如磐石的宋軍城寨麵前,倭人的衝擊就如以卵擊石,宋軍很快發現對付倭人的辦法,直接在遠距離射殺倭人的長弓手,沒了長弓掩護的倭人幾乎是與羔羊無異,粗製濫造的鐵器在堅固的步人甲上幾乎隻能留下白痕,而大宋的長刀卻能輕易的破開藤甲砍翻倭人。

  烏泱泱的一群散兵遊勇幾乎不能成為宋軍的威脅,當初大唐滅高句麗一戰讓倭人見識了中原王朝的實力,這也是為什麽大內氏不願親自前來送死的原因,大內氏的家族中有著對中原王朝的豐富記載,從東漢到大唐再到大宋,他們一直致力於收集中原王朝的情報。

  從收集到的情報來看,此時的大宋雖然不及大唐的疆域廣闊,可軍事卻一點也不比大唐差上多少。

  三友氏的烏合之眾不斷的減少,大宋的軍隊甚至開始發起反衝鋒,強大的步人甲戰陣從城寨中湧出,進退有序的向前推進,整齊的腳步聲配合加擊打大盾牌發出的怒吼如山呼海嘯般讓人恐懼,兩千人的軍陣仿佛化身成千軍萬馬,大地隨之震顫,腳步聲如鼓點敲打著倭人的心髒。

  這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居然恐怖到如山般的氣勢,三友氏的將領幾乎想轉身逃走,自己手下的軍人根本不能與之抗衡,欺軟怕硬的倭人性格暴露出來,三友氏大軍幾乎是奪路而逃,倉皇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