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5      字數:2287
  趙禎的話讓趙妙元一陣臉紅,可想到蔡伯俙在朝堂上受到的威脅心中微痛的說道:“皇帝哥哥,我是擔心蔡伯俙,今日朝堂之上的董禦史居然說要誅殺他,簡直是不可理喻!”

  這丫頭真是關心則亂,一旦涉及到自己心愛的人往日的聰慧就消失不見了。

  既然是擔心蔡伯俙的安全趙禎也不吊胃口,微笑著對妹妹解釋道:“朕怎麽可能殺他,包括董文浩都不是想殺他,隻是用這種說辭誇大而已,朝堂上的威脅能有一分真就不錯了,你見父皇在世的時候殺過幾個官員?即便是朕也不會輕易殺人的。”

  “真的?!”

  王語嫣笑道:“我的傻妹妹,你的心思就別放在蔡伯俙的身上了,就算有人想殺他,也要過了陛下這關才是,你現在準備好嫁妝便才是正理……”

  “我準備什麽,自有皇帝哥哥操辦,我……我去東華門外逛逛……”

  趙妙元說完就如受驚的小鹿腳下生風的扭頭便跑,但卻被王語嫣住:“你要是去蔡伯俙的宅子就算了,真要是去了官家也保不住他!”

  “為何?”

  “因為明日官家就要在朝會上宣布你的婚事,現在去了怕是會給朝中大臣留下口舌,公主未婚便往駙馬的宅子中跑這成何體統?你是咱大宋的長樂公主,朝臣們自然不會找你這個公主的麻煩,但蔡伯俙就……”

  王語嫣的話讓趙妙元一驚,隨即應道:“那我便不去了,皇後嫂嫂要不咱們去碧雅軒轉轉?聽說那幾個從嶺南來的黎人女子改進了棉布的生產,連植棉,製棉的手藝都讓人驚歎呢!管事的為了留下她們不惜開出了五十貫的月俸,這可是東京城一等一的奇事呢!”

  趙禎猛然坐起驚叫道:“多少!?”

  “五十貫!”趙妙元伸出五個手指在趙禎麵前晃了晃,語氣中充滿了驕傲。

  趙禎幾乎是和王語嫣一起倒吸了一口涼氣,對視一眼滿是震驚,五十貫的月俸就比寺卿少了五貫錢而已,說出去恐怕能驚掉不少人的下巴,一旁的三才就是一副見了鬼的表情。

  不僅如此,碧雅軒的管事能開出五十貫的月俸,這就說明碧雅軒的完全承受的起,甚至對碧雅軒的管事來說這五十貫都不算多,趙禎見過那個為人和葛朗台一樣姓劉的管事,連他都能開出這麽高的價錢,說明那幾個黎人女子確實有過人的手藝。

  趙禎露出如春風般和煦的笑容,但在趙妙元的眼中怎麽看都像是狐狸的奸笑。

  “皇帝哥哥就別打她們的主意了,我是絕不會讓她們離開碧雅軒的!”

  “朕怎麽會打她們的注意,隻不過她們掌握的植棉,製棉手藝……”

  “皇帝哥哥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吧!她們的植棉產量高,質量好,別說是環州等最先種植棉花的地方,就連東京城外各家工廠精心培育的植棉都不如她們的嘞!”

  趙禎奇怪的問道:“棉花是從先帝朝才開始被種植的,怎麽會這麽快就流傳到嶺南去了?還是黎人改進技藝?”

  “這有什麽奇怪的,棉花喜熱,又喜水,嶺南之地當然適合它們。”

  趙禎微微點頭道:“有道理,那就讓這些黎人女子多多教導學徒,在我大宋推廣棉花種植和紡織!不要和朕討價還價哦……”

  王語嫣拉著賭氣的趙妙元走了,沒辦法,誰叫她是皇帝的妹妹呢?

  趙禎獨自在後苑中發呆,沒想到棉花居然發展的這麽快,他記得曆史上的宋朝雖有棉花,可在北方多是當作觀賞類的花卉。

  真正發展棉紡織技術的是那位奇女子黃道婆,據說她是在外流浪時被黎族女子收留,並教會她棉紡織技術的,回到家鄉後她便開始改造技藝,並把鬆江府發展成為中國的棉紡基地。

  但黃道婆現在根本就沒出生呢!

  可能是因為自己把棉花的種植和功用推廣了吧,此時的大宋已經開始種植棉花,也出現了一些工藝粗糙的紡棉器械,隻不過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如果碧雅軒的黎人女子帶來了更為先進的技術,那對大宋來說是個巨大的福音。

  既然王語嫣她們走了,自己也該出去轉轉,隨手捏起後苑中的一朵棉花,柔軟蓬鬆的手感讓趙禎無比舒服:“三才備車,咱們去蔡記瞧瞧!”

  相比絲麻,棉是一種既輕便又保暖東西,蔡記的成衣工廠就利用棉布製作衣料,手感好的沒話說,它的輕便保暖也是一大特色,更重要的是價格比絲綢便宜,如果能大麵積種植和紡織,完全可以取代麻成為百姓的最重要的布料。

  趙禎看到了無數的工作崗位在向大宋的百姓招收,欣喜的同時又開始擔憂糧食的產量,如果糧食產量上不去,即便是工業再發達也沒用,飯都吃不飽誰還會去工廠?

  此時大宋的工廠還處在基礎階段,隻是大規模靠人力生產的作坊而已,沒有機器轟鳴聲,沒有高聳的煙囪和汙水,當然這要排除蔡記的工廠……

  蔡記的工廠之中已經出現了機械的聲音,那是水車通過齒輪傳到出的水力機械所發出的,水力這個詞早在漢代就出現了,班固編寫的《漢書》中就提到利用水力衝擊河床,達到疏通的效果。

  在蔡記水力鍛造機械已經出現,利用水力帶動巨大的鐵錘敲打鋼鐵,已經成為蔡記的招牌,蔡記的冶鐵技術確實領先這個時代,趙禎在年幼時的土質高爐設想,被蔡伯俙化為現實,巨大的磚石煙囪,龐大的送氧風箱使得趙禎不得不佩服宋人的心靈手巧。

  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水力,水車的距離被放置的有些遠,這使得蔡記的鍛造廠形成長方形排列在汴河的兩岸。

  趙禎的車駕來到工廠的門口,沒了彭七的趕車,顯然鍛造廠的護衛愣了一下,直到陳彤扔出令牌,才惶恐的放行。

  巨大的轟鳴聲響起,水力有著完全不輸與電力的效率,一個個鐵錘在水車傳到出的動力下不斷的錘擊在燒紅的鐵塊上,原本珍貴的百煉鋼在這裏非常常見,這種機械力捶打出的刀劍最少都是百煉鋼,手藝精湛的匠人不斷的變換著刀劍的位置,這樣才能使得刀劍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捶打除去雜質。

  鍛造廠的任務是把土質高爐成產出的抄鋼鍛原料造錘煉成百煉鋼,這樣生產出的刀劍質量驚人,連準備送往蔡記酒樓的菜刀上都布滿了雪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