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5      字數:2560
  天聖四年六月初八,東京城迎來了皇帝的大婚。

  與民間百姓結婚在程序上大體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禮記》中約定的“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一樣也不能少。

  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儀式更為隆重和講究。被選為皇後的王家也能接到趙禎派人送去的彩禮,但趙禎絕不會親自去迎親,而是讓王家人隆重地送上門。

  對於這次大婚趙禎並不在乎實際意義,而是更加重視政治影響,這是他親政這麽多年來的一次總結,已經十七歲的他親政了將近四年,誰能想到一個十三歲的少年皇帝居然把大宋駕馭的穩穩當當?

  文治武功哪一樣不是一代聖君所為?

  文治收複了世家,現在的朝堂上文臣無黨爭,恪盡職守的辦好自己的差遣,武將無怯懦,自從武舉過後武將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不光是俸祿上的提高,而且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現在的將門是爭著搶著要去軍校鍍金,沒辦法,文臣隻認可從軍校走出的武將,因為在軍校可以接受係統的學習,不光學習帶兵打仗,還要學習文化和各種軍事上的細節,為此開始了不知多少的軍事科目,此時的軍校生中有不少是原先溫文爾雅的士子。

  百姓們熙熙攘攘的擠在南門大街的盡頭,整個禦道的兩旁都被占滿了,為的就是要一睹皇後的風采,和皇帝的天顏。

  可以說整個東京城都是在圍繞趙禎公轉的,它因為官家的喜而歡呼雀躍,也會因為官家的怒而噤若寒蟬,此時的東京城化為歡樂的海洋,到處是張燈結彩的酒樓和狂歡的人群。

  誰都知道官家的皇後是王家的小娘子,王家附近的人也特別的多,都想看看是一個什麽樣的家族走出母儀天下的皇後。

  王家豪右,為了女兒也是豁出去了,一大早就在桐樹巷的家門口擺開了流水宴席,請的是蔡記最好的大師傅掌廚,號稱要三日擺宴款待前來道賀的賓客,路人過往皆能上桌飲宴。

  這是赤裸裸的炫富,蔡記的掌勺大師傅的菜可不是有錢就能吃得到的,更何況是請來做酒水宴的掌勺?

  趙禎給的納采禮小山似得推進王家的庫房,王蒙正腆著個大肚子笑眯眯的連連點頭,這閨女嫁的不虧,官家次的不光有金銀,還有市麵上買不到的白瓷提花茶壺和紅茶,聽說這些都是專門出口大食的,為的就是框框那些茹毛飲血的蠻人。

  看著一車車的彩禮,王蒙正微微一笑,這女婿端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自家閨女說過,官家用這些不當吃不當喝的東西從大食國換取大宋最緊缺的戰馬和冶鐵技術,這可是大宋最緊缺的東西。

  自己即將成為國丈,誰見了自己不是客氣三分?

  看著顫顫巍巍走進內院的老對手,王蒙正心中得意可臉上卻露出驚訝的表情道:“哎呀呀,老兄怎麽親自來了,族弟不是派人去府上接您了嗎?”

  王隨揮了揮手長歎道:“在我麵前你就莫要裝腔作勢了,你贏了!”

  王蒙正見他服軟隨即改口道:“族兄哪裏的話,說這些不就見外了嗎?無論如何語嫣也要喚你一聲族叔才是,再說你我現在年紀都大了,再不能逞強,沒了官職正好樂得清閑,子孫自有子孫福不是?”

  “你說的輕巧,你家是有福氣了,可我家怎麽辦?我不管,你無論如何要讓我那侄女為我家後輩謀個出路!”

  王隨說完就拉起王蒙正的手,非要闖不遠處的繡樓。

  這如何使得,王蒙正甩手道:“你這老貨,老了老了還耍起無奈來了,待會語嫣出來見禮你自與她說便是,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拉下這張老臉來!”

  “你都贏了還想怎樣?以後你就是王氏的族長了,我便做個長老也不行?”

  “此話當真?”王蒙正驚訝的望著王隨,拉著他到繡樓前的小亭子中為他斟酒道:“此事可開不得玩笑,你就心甘情願的把王氏族長一位讓給我?”

  王隨端起酒杯聞了聞,眼睛猛然一亮從中爆發出一絲閃光道:“當然,現在我在占著族長之位已經沒什麽用,咱們王氏一族向來是位高權重者領頭,你這大宋國丈難道還不夠格?”

  王蒙正笑道:“如此一來你就要聽我的了,你能甘心?”

  滋~滋~王隨喝了一盞美酒咂嘴道:“有什麽不甘心的,你還能不管不顧我三槐堂不成?再說你也就幫幫我這一脈,臨川一脈沒甚的關係。”

  王蒙正微微搖頭道:“你家我不能幫,官家已經給了三槐堂一條後路,我再出手相助難免惹得官家不高興,你也是知道的,官家雖然剛剛大婚,但卻早已親政,現在的心思誰也猜不透,我要是貿然幫你,怕是會被官家所厭,到時間就真的難辦了。”

  王隨聽了非但沒生氣反而微微點頭:“你說的有道理,現在還是不要招惹官家的好,等風頭過了,有你這國丈和我那皇後侄女吹風應該能讓我三槐堂起死回生!”

  王蒙正應道:“這就對了!所以誰家都能出事我家不能,當初我選官家就是這個道理,有些東西你是不知道也看不見,官家的能耐遠不止這一點,我算是看出來了,官家想做太祖沒做過事情!”

  王隨握住酒杯的手微微一顫:“什麽事情?難道是全金甌?”

  “全金甌?嗬嗬,你太小看官家了,說不定他想恢複盛唐雄風也說不定……”

  “盛唐?!”

  王隨一把拉住王蒙正的手到:“要是恢複盛唐雄風,不光要西收黨項,還要北擊契丹,南逐大理,收回關內道不說,連關內突都要收回,這……這也太大膽了!”

  王蒙正笑道:“大膽?實話告訴你官家不光這麽想了還這麽做了,我王家多年在榷場經營,官家早已知曉,便派人和我聯係,讓王家的商隊在來往榷場貿易的時候派出皇家的間人前往黨項和契丹,目前為止黨項已經被完全滲透,而契丹卻還差一些,畢竟他們的王庭在遙遠的北方。”

  看著王隨大驚失色的表情,王蒙正又道:“你猜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

  “什麽時候?”

  “官家親政的第一個月!”

  “什麽?!”

  王隨悚然一驚,看來世家在他的手上輸得不冤。誰能想到一個剛剛年滿十三,親政才一個月的官家居然有如此高瞻遠矚的眼光。

  “要是陛下真的能恢複盛唐雄風,那我世家真是有眼無珠了!”

  倆個老人就這樣坐在小亭子中喝酒閑聊,暢想著盛唐的雄姿,在宋人的心中,盛世莫過大唐,宋人無論男女老幼都隻崇拜唐朝,因為在那個朝代有著大一統國家和前無古人的領土,北至西伯利亞的小海,南至南海,東至大海,西至鹹海。

  連阿拉伯半島都是大唐的鄰國,怛羅斯之戰才收住大唐鐵蹄的征戰步伐。

  這個恢宏的盛世給了兵事不利的宋人以無限的遐想和自尊,原本在他們看來盛唐是盛唐,大宋是大宋,大宋也許永遠也走不到盛唐的距離,但現在人們的觀點開始改變,趙禎這位年輕的官家出現,給了人們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