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5      字數:2680
  趙禎悠閑的渡步進入自己的帳篷,薇拉正在鋪床疊被整理東西,三才指揮著內侍忙前忙後擺放器具,趙禎笑道:“不過是住一晚沒這麽多規矩,一方書案便可,順便在火堆上架個鐵壺。”

  三才笑眯眯的說道:“那可不行,您現在是官家,這裏就相當與您的行宮,東西都是在後麵的板車上的,般下來就成!官家還請稍坐,用茶歇息一番,晚上再寫字看書對眼睛不好。”

  看著薇拉送到眼麵前的茶碗,和她滿是關心的眼神趙禎笑著接過茶碗,一汪碧綠的茶水讓趙禎心情更加舒暢,“你還真是跟隨朕多年,知道這炒茶是朕的最愛,這次路上帶了多少?”

  三才豎起五根手指道:“不少嘞!整整五大箱籠,可官家您吩咐帶這麽多茶葉幹什麽?”

  “當然是賞賜嘍!過了鞏縣之後且先不回京,去洛陽城住上幾天再走,到時請一些名家大儒之人,卻不好讓人空手回去。”

  “還要住上幾天?!這……朝中的相公可是已經派人來詢問行程了,看樣子是在催促呢,這還要在西京住上些時日……”三才的聲音越來越小。

  趙禎奇怪的問道:“相公們派人來詢問,帶沒帶寫奏章?怎麽朕的書案上空空如也!”

  “帶了,帶了,王相公正在對密押,一會便能送到。可官家這大晚上的……”見趙禎眼神不善後三才立刻改口,“奴婢給您加蠟燭。”

  初春的寒意一點也不比三九天差,隻一個來回王曾的臉上便被凍得有些發紫,手中的奏疏他已經全部對過密押,確保無誤後方才向趙禎的大帳走去,兩邊的禁軍站的筆直,手中的手中的長刀貼在褲腿上散發著寒意,這恐怕是大宋最為精銳的力量了,王曾稍稍感慨便加快腳步,他剛剛從急腳遞的口中得知這些文書中有不少的急件,必須連夜返回。

  官家的大帳中還亮著燈火,一個少年的身影正坐在書案後麵低頭品茶,王曾心中感慨,已經到了亥時,宿衛的禁軍都換了兩次,官家居然還沒休息,如此勤政就如當年的先帝一般。

  三才的帳篷就在大帳的外圍,從撩起門簾的帳篷中看到王曾後趕緊上前,“王相公來了,快快到奴婢的帳篷中烤烤火,奴婢這就去通報!”

  王曾點頭道:“也好,最上麵的是緊急公務,今晚就要有官家的禦批,急腳遞還要趕著送回去,下麵的官家明日再看也不遲。”

  三才點頭道:“多勞王相公費心了,官家這架勢怕是不看完不行。”

  “那你便勸勸官家,這……誒,少年稱帝便如此損耗,日後可怎生是好!”王曾無奈的歎息一身便進入小帳中烤火,他能看出來官家是在文臣較勁。

  三才急急的把奏章送到官家的案頭,見趙禎放下茶碗便開始批閱心中有些不忍,“官家,這奏疏中上麵的緊急公務,您先批閱了,其他的等明日在慢慢看可好?”

  趙禎看著奏章頭也不抬的說道:“什麽時候內侍能幹涉朝政了?朕批閱奏章的時候就是在坐朝理政,你不會不知道吧?”

  三才惶恐的跪下口稱不敢,趙禎笑道:“後宮不得幹政早在周朝便有,你忘記也就罷了,可內侍不得幹政乃是太祖所立,你難道也能忘記不成?且去請王相公進來,朕有話要問他。”

  “是,奴婢這就去……”三才惶恐的站起應道。

  見他有些委屈,趙禎開口道:“你要記住,你是朕從東宮中帶出來的,多少雙眼睛盯著你,切記以身作則!”

  這話讓三才心中舒服許多,官家這是在保護自己嘞!

  趙禎在三才離開後才抬起頭,看著他的背影稍稍皺眉便在一封名黃色的奏折上寫下宦官不得幹政幾個字,又在後麵批注,“命將作監製鐵碑一塊,上書後宮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立斬不赦!”

  薇拉在一旁不斷的給趙禎研墨,王曾坐在書案的下首看著官家的旨意心中翻起驚濤駭浪,如此年輕的官家就擁有這樣的遠見和殺伐果斷的大氣魄怎麽能不然他驚訝?

  合上詔書王曾跪倒在地:“官家聖明!以雷霆手段震懾禁中實乃聖君之舉!”

  趙禎笑道:“這樣就是聖君?自周武王開始便有了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的話,漢武帝更是殺妻立子,唐朝權閹之禍亦不在遠,隻不過是前車之鑒罷了。”

  王曾微微搖頭:“官家的作法是在給大宋立下祖宗之法,從此以後便永成定製,實乃大宋幸事!”

  聽到祖宗之法四個字趙禎眉頭一皺,“祖宗之法乃是祖宗之時定下的,完全符合當時的情況,鬥轉星移之間已過去甲子歲月,如何能頑固不變?朕覺得每代君王都要根據當時的情況適當的改變祖宗之法,方可與時俱進。”

  王曾聽了趙禎的話後大驚失色:“變法乃是不孝,祖宗之法不可變啊官家!”

  “放肆!王曾你任參知政事多年豈能如此糊塗?你且看看如今之大宋和開國之時有多少變化,萬事萬物都在改變,祖宗之法卻不變?一年之中還有春夏秋冬之變,人還有生老病死之變,國還有興衰之變,可見變乃是天道,順天而昌逆天而亡你不知道?”

  王曾僵在地上呆呆的看著火堆默默不語,趙禎的話一遍遍的在他腦海中回蕩,思來想去確實是這個道理,可總覺得什麽地方不對。

  趙禎見他不說話便加了一劑猛藥:“什麽人不希望改變祖宗之法?當然是身在利中之人!”

  王曾突然抬頭望向趙禎道:“臣非世家豪族之後,乃是孤兒由叔父養大……”

  “朕並沒有說你是那些人,隻是告訴你什麽人不希望看到變法。起來說話朕還有事情要問你。”

  見王曾起來後趙禎問道:“廬州有一鹽井案,本事州府之事為何上呈到朕的案頭?其中所涉貪腐並非難判,為何從州府衙門上呈中書又從中書上呈禦覽?”

  王曾想了想答道:“此案關鍵之處在於涉案之官員乃是劉太後之外戚龐家,案中的龐玉乃是太後之舅父龐維之子,收受鹽商賄賂私改鹽票數額,按罪當發配沙門島。”

  “龐家托人四處活動,真巧又趕上太後大行,朝中大臣便上呈禦覽?”趙禎舒服的靠在椅背上開口問道。

  “官家聖明!”

  “此去沙門便是有去無回,這龐玉可是家中獨子?”

  “是。”

  “發往鄭州管城勞役三年,終身不得再用,著大理寺差辦!”

  王曾驚訝的看著趙禎,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麽,這龐玉是太後在世時最喜歡的子侄,如今官家改判雖是免了他的死罪卻依然不用罰銅贖罪可見是對他厭惡到了極點。

  趙禎隨手把處理好的奏章遞給薇拉道:“這些奏章朕已經處理好,你快快送與急腳遞便早些休息去吧,上了年紀還是好生歇歇才是。”

  王曾從薇拉手中接過奏章便躬身退出,當他到大帳之外借著火光翻看奏章的時候才發現趙禎的禦批著實驚人,其中的有些見解可謂是入木三分,各種決定都是相當妥帖,完全似先帝的手法。

  深吸一口冰冷的寒氣緩緩吐出,王曾歎道:“真乃天成!”這麽短的時間處理好各種奏章,這對年幼的官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他的麵前由不得王曾不相信。

  其實趙禎批閱的時候參照了老爹之前相似的奏章,照葫蘆畫瓢的批閱結果當然沒有問題,但趙禎也在其中加上了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