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5      字數:2280
  趙禎的話令大殿中的張儉等人臉色一變,大宋皇帝剛剛登基就要殺馬犒勞自己的部下,既然把自己把馬送給大宋,那馬就是人家的了,人家怎麽處理也不關自己的事情。

  可這年輕的官家太意氣用事,難道不知自古以來殺馬被視為不祥?!

  張儉的心中對趙禎一直充滿警惕,自從他在高陽正店成功化解自己設下的圈套後,張儉就知道這位年輕的官家手段淩厲的很,現在他要殺馬犒勞士兵又是意味著什麽?

  “官家聖明!”慢慢的朝中的大臣反映過來,躬身行禮齊齊的稱讚趙禎的行為,這讓燕哥兒和張儉莫名其妙,皇帝都敗家到這種程度了,居然還說他聖明?難道大宋的朝臣都瘋了不成!

  對於契丹人來說馬是他們的朋友,每個契丹人從出生開始就在馬背上,他們愛馬,尊重馬,不殺馬,更不吃馬肉,燕哥至今還記得,自己是在阿媽係在馬背上的籃子中長大的。

  “這大宋官家還真是昏聵,五百匹上好的駿馬說殺就殺!”燕哥兒小聲的對張儉說道,臉上滿是不屑的神色。

  但張儉此時卻小聲念叨著:“殺馬?殺馬?亡馬!……秦穆公嚐出而亡其駿馬!”

  “張丞相您說什麽呢?”

  燕哥兒看著臉色劇變的張儉奇怪的問道,伸手悄悄的拉了拉他的衣袖。

  張儉苦笑道:“老臣忘了一個華夏典故,現在想起卻為時已晚,你可知道這些朝臣為何這麽稱讚?”

  “為何?!”燕哥兒好奇的問道。

  “這殺馬是有典故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秦穆公外出王宮而丟失了自己的駿馬,當他當他找到的時候卻發現馬已經被人殺了,並且那些人還正在一起吃馬的肉,秦穆公不僅沒懲罰他們,還送去了酒水,後來晉國攻打秦穆公把他圍住,那些曾經吃馬肉的人便回來幫助秦穆公。”

  燕哥聽張儉解釋完眼睛一轉的說道:“你的意思是大宋官家用咱們的五百匹騸馬拉攏手下的士兵?”

  “是啊!”張儉無奈的歎了一口氣又道:“這位大宋的官家雖然年輕,可手段卻不簡單,看似肆意妄為的事情卻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恐怕他會成為咱們大遼的心頭大患!”

  “哼!靠這種手段拉攏部下,也不見得是什麽聖君明君!”燕哥兒雖然也被趙禎的手段佩服,可他表麵上依然是不服不忿。

  張儉看著他稚嫩的臉龐笑道:“大宋與咱們大遼不同,即使咱們得了他的燕雲之地,可大遼依然不是中國,隻不過是文書中自稱罷了,漢人講究士為知己者死,而契丹人更加服從於強者。”

  “那左丞相是佩服強者,還是為知己者死?”

  燕哥兒的眼睛變成月牙,笑眯眯的對張儉問道。

  張儉苦笑著搖了搖頭,“張儉當然是為知己者死!”見燕哥兒的臉色變得難看,隨即說道:“為知己者死更加忠誠,服從強者要是出現更為厲害的人物呢?”

  “沒有人比父皇更厲害!”

  麵對怒目而視的燕哥兒張儉並不爭辯,而是眼觀鼻鼻觀心的站在大殿的一側不再言語,燕哥兒瞧見他的模樣漸漸的不說話,他知道即使最凶猛的狼王也有老死的一天……

  登基大典依然在進行,趙禎在所有人的祝賀聲中接過代表官家權利的大宋皇帝神寶,陳琳高呼:“神寶既授,國運昌隆!”

  一時間鼓樂齊鳴,黃鍾大呂之聲不絕震撼人心,這就是華夏禮樂?燕哥兒被深深震撼呆呆的望著上首的趙禎,一旁的張儉也是心中激動,這中場麵才算是真正的帝王之威!

  趙禎在接過皇帝神寶後對早已在遠處等待的陳彤揮了揮手,一張明黃色的聖旨被他遞了過來,趙禎當著所有人的麵在上加蓋玉璽。

  這便是所謂的大詔令,皇帝大赦天下或是發布更為重要的文件都叫大招令。普通的命令便叫聖旨或是中旨。

  陳琳當眾宣讀大赦詔旨,群臣再次拜下:“陛下仁德,憫憐蒼生,大赦天下,功在教化!”

  趙禎的嘴角有些抽搐,自己在這坐了不到一個時辰,下麵的朝臣就跪了這麽多次,他真擔心有些年老體弱的跪下去就起不來了……

  還好有前麵的珠簾當著,不然趙禎的表情一定會引起朝臣的不滿。

  冗長的大禮終於結束了,但趙禎的折磨才剛剛開始,現在他才明白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有時也是個體力活!

  陳琳扯著嗓子大喊:“上親郊,郊祭!”

  朝臣立刻呼應:“恭薦歲事!”

  趙禎就被從舒服的禦座上扶了下來,陳彤在前虛引到後殿更衣,勒的自己喘不過起的大裘冕被脫了下去,轉而換成稍稍寬鬆的通天冠服,看來誰都知道接下來是一趟艱辛的旅程,在陳彤的指引下向禦馬監走去,天子儀仗全都準備好了,大駕鹵薄是皇帝前往南郊拜祭天地的時做禮儀之用的。

  整個儀仗隊規模浩大,有五千餘人,近三千匹馬,持樂器兵杖三千多件,而且隊伍的組織十分嚴密,每一個人的位置和穿著、道具都是明確規定好的,多而不亂,龐而不雜。

  趙禎看著自己的太子三衛在其中滿意的點了點頭,這種事情三衛是最為合適的,紀律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子裏。

  陳彤捧著卷圖查驗,現在的大駕鹵薄卷圖,還是當年太宗特地派畫師把整個隊伍準確無誤的畫下來的,為的就是永久的傳承下去。

  祭祀的過程更加繁瑣,先去南郊祭天,然後是景靈宮祭皇帝,最後是去太廟祭祖。

  當趙禎坐在車駕上緩緩出宮後,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城外的百姓人山人海,仿佛整個東京城的人都來了。當看見自己的儀仗後,所有人麵對自己躬身行禮,人如潮水般的彎腰,就像風吹麥浪,震撼著趙禎的心靈。

  在車駕移動後人們自覺的直起腰互相交談,此時還沒強製的跪拜之禮,不似後世見了皇帝就要下跪,宋朝給了百姓最基本尊重,這時候連轎子都很少有人去坐,都是些婦人才乘小轎出遠門,以人為畜這種事情不光士大夫不屑為之,就連尋常百姓也不屑,趙禎默默感慨: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萬歲之聲不斷,無論男女老幼皆是喜笑顏開,百姓的感情最是淳樸的在他們看來,有趙禎這樣仁孝的官家執掌大宋,他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