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11-13 20:48      字數:2266
  每當看見雷特認真講解《聖經》的模樣,蔡石和師橫兩人便莫名的有些悲哀,不是在為自家皇子悲哀,而是為了整個西方人悲哀!

  表麵上他們的宗教看似是不錯的,可其中的教義便是倆個三大五粗的漢子也能看出破綻來。

  至於皇子那般精明的人物,怕是早已在心中把雷特說的話變成了破爛,雖然丟進了腦袋裏,但最終還是要被拋棄扔掉的。

  便是蔡石和師橫兩人的腦袋再愚笨,也該知道眼下是什麽情況,三皇子這是打算利用宗教的名義向西方的諸國進軍啊!

  在蔡石看來,西方的戰爭和東方完全不同,規模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即便是十字軍東征也不過是動用了十萬人而已,至於塞爾柱帝國…………區區八萬人便已經能夠做到抵擋的程度。

  當然隨著這支十萬人的軍隊不斷的作戰,他們的經驗和戰力也會開始出現明顯的提升,當他們能和塞爾柱的十萬大軍對壘不落下風的時候,塞爾柱就應該開始真正的擔心了。

  從黑手傳來的消息,西方的戰爭強度便更為薄弱一些,即便是諸侯領主之間的互相攻伐,人數也不會超過十萬,有時候甚至隻有區區幾萬人在互相攻伐,數量少的可憐,但雙方之間的軍隊卻是相當精銳的。

  如此看來羅馬帝國一盤散沙的模樣是一定的,隻有出現強大的敵人時,對所有的領主和諸侯造成威脅的時候,他們才會抱團起來。

  看著趙仁認真背誦《聖經》的模樣,蔡石就知道自己的這位少主打的是什麽主意,也不會讓羅馬帝國的諸侯們團結起來的。

  在猶太人,塞爾柱人眼中強大的羅馬帝國,在大宋的眼中實在是衰落的不行,各方情報匯總之下,羅馬帝國的模樣早已出現在了大宋的眼前。

  這是一個分裂的帝國,看似很強大,擁有廣闊的土地,但一個商人走四百裏的路,居然要繳納十三次的賦稅,這樣的帝國在趙仁的眼中就是一個落後到極致的存在。

  難怪羅馬帝國的商業繁榮都是建立在大宋的貨物基礎上的,難怪亨利四世這位和自己年齡相反的皇帝無法整合自己的國家,也難怪宗教敢欺辱皇權到這個程度。

  在趙仁熟練背誦《聖經》中的《舊約全書》後,雷特便滿意的離開了,他甚至認為這位東方帝國的皇子就是上帝讓他皈依基督教的。

  不過十來歲的孩子,居然能夠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把《舊約全書》通篇背誦出來,隻要他明天還能記得其中的大部分內容,自己承認他是上帝賜予基督教的“禮物”和“使者”。

  雷特早就發現,自己跟隨十字軍東征的意義就是上帝為了讓自己遇見這位東方的皇子,為的就是讓他皈依基督教。

  雷特從來沒有這麽快活過,他甚至認為自己在回到羅馬教廷之後能夠得到教皇的認可,能夠成為格裏高利七世的教皇侍者。

  但此時的趙仁正在自己的房間內寫信,這封信的重要性足以改變現在小亞細亞的格局,因為趙仁在給亨利四世寫信…………

  在信中,他詳細描述了自己皈依基督教並且成為一個基督教的事情,同時告訴他這位親愛的朋友,他完成了對自己的承諾施壓十字軍再度進攻耶路撒冷城,讓自己帶領宋軍成功的取得了這座城池以及猶太人的信任。

  當然在信中趙仁也向亨利四世承諾,他會幫助他對付羅馬教廷,他取得眼下這個基督教徒的身份,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方便自己以後參與到羅馬帝國的宗教鬥爭中。

  從一開始,趙仁與亨利四世之間便定下了君子協定,內容非常簡單,亨利四世幫助趙仁在以色列王國站穩腳跟,而趙仁在取得以色列王國的控製權後,便再去幫助亨利四世。

  這份協定除了趙仁與亨利四世兩人之外,便沒有別人知曉,即便是趙禎也不知曉兒子在私底下與亨利四世達成的協議。

  趙家的人從來便不會做虧本的買賣,趙禎如此,趙旭如此,趙昀如此趙仁更是如此,這孩子天生就是一個經營家,他甚至能把自己的宮殿治理成宮中最為規矩的地方,也能那裏成為最為歡樂的地方,許多奇思妙想都能從他的小腦袋裏冒出來,趙禎從來不會小看他,而是盡最大努力開發他的潛能。

  趙仁在耶路撒冷開始了他的改造行動,這裏缺的是糧食但不缺少商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向塞爾柱購買,以物換物是最愚蠢的辦法,金錢可以起到非常的杠杆作用。

  趙仁非常驚訝猶太人的貿易,他們是非常精明的商人,但他們卻沒有大宋那麽成熟的銀行業,看來他們一賜樂業人的通報並沒有把錢莊的道理告訴他們。

  他們現在所用的依舊是以物換物的古老辦法,當然也會有大宗的買賣使用大宋的官鈔,隻不過數量並不多。

  於是趙仁便開始在以色列王國推行全新的競技模式,最為簡單的辦法便是鑄幣!

  而且不是普普通通的貨幣,而是信用貨幣!

  通過發行信用貨幣、管理貨幣流通、調劑資金供求、辦理貨幣存貸與結算,充當信用的中介。

  而這一點完全繞過了耶羅波安三世,貨幣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對一個國家經濟命脈的掌控。

  耶羅波安三世之前不是沒想過發展大宋發行紙幣,但可惜根本就沒用,最簡單的原因便是別的國家並不認可以色列王國的貨幣。

  至於鑄幣這件事,實在是難度太大,並且以色列王國隻有鑄造的金幣和銀幣才能勉強被塞爾柱所接受,至於在羅馬帝國來了收稅都無法繳納。

  但趙仁領導的鑄幣行為卻是被塞爾柱帝國接受,同時也被宋帝國的所接受,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身份,這是在用他大宋皇子的身份進行的背書。

  於是乎趙仁的鑄幣行動得到了猶太人的一致歡迎,即便是耶羅波安三世也默許了這種行為,因為有了可以在各國之間流通的貨幣,猶太人的貨物便能換取更多的價值。

  錢幣之間的兌換以大宋的官鈔為標準,十個聖幣便相當於大宋的一貫交鈔,其中的白銀含量是完全等價得。

  於是以色列王國的貨幣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並且投入到使用中,而趙仁在不經意之間掌握了以色列王國的經濟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