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10-30 17:51      字數:2210
  塞爾柱和以色列是被利益捆綁在一起的,至少現在如此,十字軍雖然是在窺伺小亞細亞平原,但名義上還是打著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的口號。

  以色列王國的猶太人知道,這片曾經屬於他們祖先的土地也就是被羅馬人給奪走的,猶太人也被驅離自己的故鄉,從此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

  對於他們來說,十字軍的東征更為可怕,但相比塞爾柱,猶太人卻不打算失去任何一寸土地,隻要能夠保住自己的土地,那他們就能夠付出任何代價!

  為此猶太人不惜再次尋求大宋的幫助,這一次他們提出的要求更為過分,居然是請求大宋派兵幫助他們抵擋十字軍的東征。

  這個請求著實震驚了大宋的朝廷,也震驚了剛剛登基稱帝的趙旭。

  按理來說大宋與以色列王國之間的關係是親密的,這種親密甚至要超越大宋與塞爾柱之間的友誼…………

  但這樣的親密關係還沒到大宋能夠出兵以色列王國,讓自己的士兵付出生命的代價,以換取以色列王國安全的程度。

  當然,過分的要求同樣也有著過分的回報,以色列人願意向大宋稱臣納貢,承認大宋宗主國的地位,同時讓以色列成為大宋的一個諸侯國,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諸侯國這三個字在漢家文明中有著不同的解釋,所謂的諸侯國乃是由最高統治者天子對封地的稱呼,也被稱為“諸侯列國”、“列國”,封地最高統治者被賜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但分封製已經在漢家文明的曆史長河中被淘汰了,大宋是沒有分封製的,但諸侯國這個說法相當誘人。

  眼下的大宋已經不是原本封閉的漢家王朝了,相反大宋與海外的聯係相當密切,不光知道西方世界局勢,也知道那裏的諸侯國是怎麽一回事。

  精明的宋人早已看穿了猶太人的把戲,即便是他們對大宋俯首稱臣,即便是他們以大宋為宗主國,即便是他們以諸侯國自稱,但事實會發生變化嗎?

  顯然不會的,諸侯國對自己的土地有著極高的控製權,同時掌握了稅收和所有財政,行政上的獨立。

  所以以色列王國隻不過是用一個虛名便大宋把大宋這個龐然大物拉下水,一旦大宋派出軍隊,就等同於一邊倒的支持以色列以及塞爾柱了。

  這是精明的朝臣絕不希望看到的局麵,大宋還要和這世上所有的國家做生意,豈能因為一個以色列而得罪其他國家?

  再說派兵遠征,不光是消耗錢糧,還消耗士兵的鬥誌啊!

  為大宋作戰理所應當,士兵們當然可以理解為保家衛國,可為你以色列人作戰憑什麽?

  錢財?大宋的士兵全都是足糧足餉,不差錢!為了名聲?在以色列的名聲難道有在大宋的名聲重要?笑話!

  所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趙旭在思考一番之後便打算拒絕,但他想起自己和父親的分工,西麵的事情應該交給父皇決斷才好。

  於是趙旭相信的給老爸趙禎寫了一封陳訴利害的書信,趙禎在看過之後便打算出兵了。

  趙旭的想法其實沒有任何問題,這一旦在回信中趙禎重點的寫清楚,以避免父子之間因為政見不和而產生矛盾。

  事實上趙禎非常喜歡眼下自己與趙旭的分工,這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了,對於一般的帝王來說這也許不一定是好事,但對於趙禎這個甘願放棄權利的帝王來說卻極好的。

  因為趙旭的所作所為已經可以肩負起領導國家的使命,這是他的幸運,同樣也是他的悲哀,在剛剛坐上禦座之後,他對權利是有些迷茫,當他能夠熟練使用手中的權利後,便會越來越駕輕就熟。

  他會用權利去做許多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百姓的事情,並且有著極大的抱負心,願意超過自己這個父皇。

  但隨著時間的增長,他會發現其實作大宋的官家隻會越來越枯燥,這個位置深深的束縛著他,使得他不能做別的事情,原本有趣的政治博弈,或是利益交換在他眼中會變得無聊,甚至是消耗精神。

  這是一個有能力君主必定會遇到的事情,也是許多明君在中晚期走向昏聵的開始,原因很簡單,他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產生了逆反心理。

  自始至終他們並沒有把皇位看作是一種義務,一種職責,一種無法改變的承擔,而是把皇位看成了與生俱來的特權。

  在接受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之後,隻要是腦袋正常的皇帝,幾乎不會有多大問題,完成朝政也不在話下,最不濟用人得當便會江山穩固,可大多數走向衰敗的原因都是因為自己開始荒廢朝政了。

  於是趙禎把最初的信心滿滿留給了趙旭,把好奇與探索留給他,把施展手段與理想留給了他,把枯燥無聊也留給了他,但卻把最後的放棄和慵懶給剝奪了。

  因為到了這個階段,作為前車之鑒的大宋祖宗之法便會約束皇帝,在執政的後期把權利移交給太子,並且要輔佐太子登基即位。

  從趙禎這裏開始,大宋的皇帝就不能夠揮霍自己手中的權利,皇權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極大的約束。

  權利的順利過渡也將會成為朝堂上的頭等大事,任何一個相公到了皇帝執政的後期,都要開始準備皇權交接的事宜,在朝堂以及天下人的施壓下,趙禎相信沒有哪個皇帝會執著於自己手中的權利,而不在乎千夫所指。

  趙禎相信,到時候皇帝的政令可能連中樞都無法抵達,而直接從禁中出去的中旨無人敢接。

  所以現在趙禎與趙旭父子二人之間的關係相當和睦,趙禎不會去幹涉趙旭的決定,趙旭同樣也會支持父親所作的事,而父子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幫助,這是最好局麵,也是天下人最喜聞樂見的局麵。

  於是趙禎與兒子書信一番之後,趙旭便讓三司準備錢財,讓兵部和參謀兵事院抽調邊軍,大宋的邊軍幾乎是戰力最強的軍隊,也許他們的裝備不是最好的,但戰場的經驗卻是最為豐富的。

  一支大宋的精銳遠征軍在短時間內便組建起來,而他們卻在等到趙禎的旨意。